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罩体(1)、散热器(2)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上的发光组件(3),所述罩体(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锁部(5),所述散热器(2)具有与所述第一卡锁部(5)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卡锁部(6),所述第一卡锁部(5)和第二卡锁部(6)锁合形成容纳所述发光组件(3)的封闭腔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锁部(6)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卡锁部(5)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卡锁部(5)的内表面包括设计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光组件(3)的光的光入射面的第一表面(A1),并且至少部分所述入射光经所述第一卡锁部(5)出射。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该照明装置的管形灯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照明装置的管形灯具。
技术介绍
在当今的照明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LED芯片作为照明系统的光源。通常,为了获得白光,照明系统中应用多组由红光、蓝光、绿光LED芯片构成的光源,这些LED芯片以预定的布置方式排列,从而获得预定的光输出效 果。在现有技术中,还常常采用蓝光LED芯片作为光源,并且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获得白光。因此在LED照明装置中通常设置有用于蓝光的远程荧光层,或直接将远程荧光层设置为照明装置的罩体。这种可以发出白光的照明装置具有良好的光效率并且可以获得均匀的光分布效果。然而考虑到照明装置自身结构的影响,照明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并不能均匀地照射远程荧光层的各个区域。特别是例如在T8类型的管形照明装置中,经常会出现罩体的中央区域显现出正常的亮白色,而在罩体和其他部件、例如底座或散热体连接的边缘区域,会显现出黄色。这是因为通常居中安置在管形照明装置中的LED光源在垂直方向上朝向罩体的中央区域,因此LED光源发出的蓝光主要射向在垂直方向上与其正对的中央区域,大量的蓝光和远程荧光层中受激发产生的黄光充分混合后形成亮白光。相反地,罩体的边缘区域仅仅能接收到少量的蓝光,因此由该区域射出的光显现出不理想的黄色。这将显著地影响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照明装置,这种照明装置可以避免在罩体的边缘区域出现光带,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亮度高、光分布均匀的优点。此外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还可以简单地进行组装和拆卸。本技术的目的由一种照明装置来实现,这种照明装置包括罩体、散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的发光组件,所述罩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锁部,所述散热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卡锁部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卡锁部,所述第一卡锁部和第二卡锁部锁合形成容纳所述发光组件的封闭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锁部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卡锁部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卡锁部的内表面包括设计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光组件的光的光入射面的第一表面,并且至少部分所述入射光经所述第一卡锁部出射。在此,发光组件位于罩体和散热器限定出的封闭腔体中。来自发光组件的光需要经过设计具有第一卡锁部的罩体射出。第一卡锁部因此具有机械连接和透光的双重作用,其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外表面和散热器的第二卡锁部进行锁定连接,而且还可以利用自身的部分内表面、即第一表面接收来自发光组件的光,使得照明装置在罩体和散热器的接合处也可以呈现出所期望的亮度。“内表面”在此可以被视为罩体的、用于接收来自发光组件的光的内壁的部分区域,来自发光组件的至少部分光因此同样可以直接射向内表面上的第一表面。由于第一卡锁部是罩体的一部分,这些光可以经过具有透光性的第一卡锁部射出。相应地,“外表面”在此可以被视为罩体外壁的部分区域,外表面和第二卡锁部相互作用,以便彼此锁定。由此不透光的第二卡锁部不会阻碍来自发光组件的光在封闭腔体内射向第一卡锁部的至少部分区域,由此确保在罩体的边缘区域中、即第一卡锁部和第二卡锁部彼此锁合的区域中也可以显现出一定的亮度。根据本技术设计的照明装置可以实现较为均匀的照明效果,防止由于罩体的各个区域的出光率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光帯。根据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罩体包括弧形的第一本体和从所述第一本体的末端延伸出的第一卡锁部,所述第一卡锁部包括从所述第一本体向所述发光组件倾斜地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弧形的本体例如在光轴的方向上位于发光组件正上方的区域中,来自发光组件的光大部分穿过弧形的第一本体射出;而设计用于和第二卡锁部锁定连接的第 ^锁部相应地位于第一本体的末端区域、即在光轴的方向上例如位于发光组件两侧的区域中,来自发光组件的少量的光射向第一卡锁部。为了大面积地接收这些光,特别地将内表面的一部分设计成朝向发光组件倾斜的第一表面,由此不仅可以增大光入射面积,并且还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入射光直接射穿过第一卡锁部射出。根据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表面为倾斜的平坦表面。由于第一表面 位于罩体的端部区域中,因此第一表面从第一本体的内表面开始朝向例如关于照明装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发光组件倾斜,在此情况下,第一表面和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此外,将第一表面设计为平坦表面,可以使来自发光组件的光直接经过第一表面射入第一卡锁部中,避免不必要的反射。根据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卡锁部的内表面还包括远离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二表面,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低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连接位置。由此可以使第一表面获得尽可能多的入射光,以提高通过第一卡锁部射出的光強。来自发光组件的光例如优选地以折射次数最少的方式直接穿过罩体射出。根据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末端延伸出的所述第二卡锁部,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卡锁部限定出凹腔,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凹腔的底面上。相应于罩体,散热体也具有例如外部轮廓为弧形的第二本体和第二卡锁部。为了使来自发光组件的光可以尽可能多地射向罩体,因此散热器设计具有“下沉”的凹腔,用于将发光组件安置在其中,以便増大发光组件的出光面到罩体的距离,更确切地说,増大罩体所接收到的光入射量。“下沉”在此表明ー种在光轴方向上远离第二卡锁部、或者说远离罩体延伸的趋势。根据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卡锁部之间的夹角为135°。第一本体和相邻的第一卡锁部之间的夹角设计为钝角,并且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应用情况以及照明装置自身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特别优选的情况下该夹角为135。。根据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卡锁部和所述第二卡锁部设计为彼此形状配合的卡勾。这种锁定配合可以使罩体和散热器有利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其中容纳发光组件的壳体。因此可以直接将罩体和散热器组装成为整体,用于容纳安置在散热器上的发光组件,而无需附加的固定件、例如螺钉或类似物用于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罩体设计为远程荧光罩体。由荧光性材料制成的罩体可以受激发产生特定的彩色光,由此可以和来自发光组件的光进行混合得到具有所期望的颜色、例如白色的光。照明装置内部的光特别地可以通过罩体的边缘、即第一卡锁部射出。由此在照明装置工作时,在罩体的边缘区域也具有较高的亮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源。光源例如可以均匀地设置在电路板上,由此可以提高出射光的均匀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光源为蓝光LED芯片。蓝光LED发出的光呈现蓝色,蓝光和具有荧光性的罩体受激发后产生的黄光混合,并以白光的形式经过罩体射出。由于第一卡锁部上的第一表面也可以接收到足够的蓝光,因此在穿过罩体的边缘区域射出的光的颜色优选地近似白色。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照明装置的管形灯具,该灯具具有下列优点光效率高、光分布均匀、无闪烁、便于安装和拆卸、色温可调,特别是在灯管的边缘区域不会出现黄色光带。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技术。这些附图图解了本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罩体(1)、散热器(2)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上的发光组件(3),所述罩体(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锁部(5),所述散热器(2)具有与所述第一卡锁部(5)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卡锁部(6),所述第一卡锁部(5)和第二卡锁部(6)锁合形成容纳所述发光组件(3)的封闭腔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锁部(6)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卡锁部(5)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卡锁部(5)的内表面包括设计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光组件(3)的光的光入射面的第一表面(A1),并且至少部分所述入射光经所述第一卡锁部(5)出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玉生,郑盛梅,李皓,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