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空转结构,其具有一本体,且该本体内设有一卡舌单元,该卡舌单元连接有一第一控制单元以及一第二控制单元,同时该第一控制单元与该第二控制单元还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把手与一第二把手,其中,该第一控制单元可选择性让该第一把手发生空转,而该第二控制单元可选择性让该第二把手发生空转,借此,让使用者可选择性限制该第一把手及该第二把手控制该卡舌单元动作的能力,以达到门禁管控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一种可产生空转的把手空转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民间常会在门体上装设有门锁,以控制该门体的启闭,其中,该门体具有一门框,且该门框内枢设有一门片,同时该门框的内侧还设有一限位孔,而该门锁则装设于该门片上对应该限位孔处,且该门锁具有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容室,同时该壳体的外侧还对应该限位孔穿设有一卡舌孔,此外,该容室内设有一卡舌单元,且该卡舌单元具有一滑设于该卡舌孔内的卡舌,该卡舌连接有一滑动机构,又,该壳体的二相对侧分别枢设有一把手,且该等把手连接于该滑动机构,借此,在平常状态下,该卡舌穿出该卡舌孔并限位于该限位孔内,使该门片无法相对该门框进行转动,而当使用者欲开启该门片时,此时使用者只要转动该把手,该把手便会带动该滑动机构牵动该卡舌朝该容室内的方向移动,使该卡舌脱出该 限位孔,进而让该门片可以相对该门框进行转动,以开启该门片。然而,由于该壳体二侧的把手都可带动该滑动机构牵动该卡舌朝该容室内方向移动,因此当使用者欲对该门体进行门禁管制时,必须另外于该门锁上进一步设置一锁具,以通过该锁具对该门体进行上锁,但此种设置方式,使用者每次开启门体前都需要先将该锁具解锁,操作上不甚便利,特别是对于一些仅需要限制单一方向门禁管制的场所,也就是让一侧的把手可以带动该卡舌以开启该门体,而让另一侧的把手无法带动该卡舌,上述缺点会更为明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观察到上述缺点后,认为该现有门锁实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而随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空转结构,其可选择性的让第一把手发生空转,以及选择性的让第二把手发生空转,以进一步限制该第一把手及该第二把手控制卡舌移动动作的能力,而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利用上锁方式进行门禁管控相较,能够达到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把手空转结构,其包含有一本体,且该本体内设有一容室,同时该本体的外周侧还设有与该容室相通的一卡舌开口,此外该本体的其中二相对侧还对穿有一轴孔;以及一^舌单元,其具有一滑设于该卡舌开口的卡舌,且该卡舌朝向该容室内的一端连接有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上设有一被动部;以及一第一控制单兀,其具有一沿该轴孔的中心轴向枢设于该容室内的第一转动件,且该第一转动件上对应该轴孔穿设有一第一固定孔,同时该第一转动件的周侧还凹设有一第一卡制槽,此外,该第一转动件上套设有一第一转环,且该第一转环上该第一卡制槽垂直设有一第一滑槽,并于该第一滑槽的其中一侧壁穿设有一第一限位孔,同时该第一转环的周侧还凸设有一第一驱动部,又,该第一滑槽内依序容置有一第一弹性件及滑设有一第一顶柱,且该第一顶柱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一卡制槽,另一端则穿出该滑槽并形成有一第一头部,同时该第一顶柱上还对应该第一限位孔设有一第一定位孔,并可选择性将一第一限位件穿设于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使该第一顶柱固定于该第一转环的第一滑槽内;以及一第二控制单元,其具有一沿该轴孔的中心轴向枢设于该容室内的第二转动件,且该第二转动件上对应该轴孔穿设有一第二固定孔,同时该第二转动件的周侧还凹设有一第二卡制槽,此外,该第二转动件上套设有一第二转环,且该第二转环上对应该第二卡制槽垂直设有一第二滑槽,并于该第二滑槽的其中一侧壁穿设有一第二限位孔,同时该第二转环的周侧还凸设有一第二驱动部,又,该第二滑槽内依序容置有一第二弹性件及滑设有一第二顶柱,且该第二顶柱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二卡制槽,另一端则穿出该滑槽并形成有一第二头部,同时该第二顶柱上还对应该第二限位孔设有一第二定位孔,并可选择性将一第二限位件穿设于该第二限位孔及该第二定位孔,使该第二顶柱固定于该 第二转环的第二滑槽内;以及一从动件,其同轴枢设于该第一转动件一侧,且该从动件上对应该滑动机构的被动部设有一连动部,该连动部连接于该被动部,此外,该从动件上还对应该第一驱动部设有一第一从动部,且该第一从动部连接于该第一驱动部,又,该从动件上还对应该第二驱动部设有一第二从动部,且该第二从动部连接于该第二驱动部;以及一压抵件,其枢设于该容室内,且该压抵件上设有一压抵部,该压抵部压抵于该第一顶柱的第一头部以及该第二顶柱的第二头部,同时该压抵件上还设有一操作部,可供受力带动该压抵件转动,使该压抵部远离该第一头部与该第二头部;还有一把手单元,其具有一设于该本体的一侧的第一把手,且该第一把手上设有一第一固定轴,该第一固定轴系穿过该轴孔固定于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固定孔,同时该把手单元于该本体的另一侧还具有一第二把手,且该第二把手上设有一第二固定轴,该第二固定轴系穿过该轴孔固定于该第二转动件的第二固定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滑动机构的被动部为一凸柱,而该从动件的连动部为一卡勾。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转环的第一驱动部为一凸块,而该从动件的第一从动部则为一凸块。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二转环的第二驱动部为一凸块,而该从动件的第二从动部则为一凹槽。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转环是由二第一环体对接所构成,并将该第一转动件限位于该等第一环体之间,而该第二转环是由二第二环体对接所构成,并将该第二转动件限位于该等第二环体之间。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本体上还进一步设有一锁舌开口,且该把手空转结构还包含有一锁舌单元,其具有一滑设于该锁舌开口的锁舌,且该锁舌朝向该容室内的一端连接有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上设有一控制部,该控制部连接于该压抵件的操作部。本专利技术的把手空转结构,当该第一限位件穿设于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时,此时该第一顶柱的抵顶端将会固定于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卡制槽内,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该第一把手带动该第一转动件转动,以牵动该第一转环连动该从动件带动该卡舌移动动作;而当该第一限位件由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取出后,此时该第一顶柱的抵顶端会受该第一弹簧所提供的弹力而脱出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卡制槽,使得使用者转动该第一把手后,该第一把手会连动该第一转动件于该第一转环内空转,而无法带动该卡舌移动动作,应用此种原理,让使用者可将该本体装设于一门体上,并依据门禁管控需求,选择性的让该第一把手发生空转,以及选择性的让该第二把手发生空转,以进一步限制该第一把手及该第二把手控制该卡舌移动动作的能力,而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利用上锁方式进行门禁管控相较,能够达到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以显示该第一限位件穿设于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时的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控制单元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以显示该第一限位 件穿设于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时的状态。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以显示该第一限位件穿设于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时,转动该第一把手后的状态。图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以显示该第一限位件由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取出后的状态。图8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控制单元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以显示该第一限位件由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取出后的状态。图9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以显示该第一限位件由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取出后,转动该第一把手时的状态。图10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控制单元的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空转结构,其包含有:一本体,其内设有一容室,且该本体的外周侧设有与该容室相通的一卡舌开口,同时该本体的其中二相对侧还对穿有一轴孔;一卡舌单元,其具有一滑设于该卡舌开口的卡舌,且该卡舌朝向该容室内的一端连接有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上设有一被动部;一第一控制单元,其具有一沿该轴孔的中心轴向枢设于该容室内的第一转动件,且该第一转动件上对应该轴孔穿设有一第一固定孔,同时该第一转动件的周侧还凹设有一第一卡制槽,此外,该第一转动件上套设有一第一转环,且该第一转环上对应该第一卡制槽垂直设有一第一滑槽,并于该第一滑槽的其中一侧壁穿设有一第一限位孔,同时该第一转环的周侧还凸设有一第一驱动部,又,该第一滑槽内依序容置有一第一弹性件及滑设有一第一顶柱,且该第一顶柱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一卡制槽,另一端则穿出该滑槽并形成有一第一头部,同时该第一顶柱上还对应该第一限位孔设有一第一定位孔,并可选择性将一第一限位件穿设于该第一限位孔及该第一定位孔,使该第一顶柱固定于该第一转环的第一滑槽内;一第二控制单元,其具有一沿该轴孔的中心轴向枢设于该容室内的第二转动件,且该第二转动件上对应该轴孔穿设有一第二固定孔,同时该第二转动件的周侧还凹设有一第二卡制槽,此外,该第二转动件上套设有一第二转环,且该第二转环上对应该第二卡制槽垂直设有一第二滑槽,并于该第二滑槽的其中一侧壁穿设有一第二限位孔,同时该第二转环的周侧还凸设有一第二驱动部,又,该第二滑槽内依序容置有一第二弹性件及滑设有一第二顶柱,且该第二顶柱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二卡制槽,另一端则穿出该滑槽并形成有一第二头部,同时该第二顶柱上还对应该第二限位孔设有一第二定位孔,并可选择性将一第二限位件穿设于该第二限位孔及该第二定位孔,使该第二顶柱固定于该第二转环的第二滑槽内;一从动件,其同轴枢设于该第一转动件一侧,且该从动件上对应该滑动机构的被动部设有一连动部,该连动部连接于该被动部,此外,该从动件上还对应该第一驱动部设有一第一从动部,且该第一从动部连接于该第 一驱动部,又,该从动件上还对应该第二驱动部设有一第二从动部,且该第二从动部连接于该第二驱动部;一压抵件,其枢设于该容室内,且该压抵件上设有一压抵部,该压抵部压抵于该第一顶柱的第一头部以及该第二顶柱的第二头部,同时该压抵件上还设有一操作部,可供受力带动该压抵件转动,使该压抵部远离该第一头部与该第二头部;一把手单元,其具有一设于该本体的一侧的第一把手,且该第一把手上设有一第一固定轴,该第一固定轴系穿过该轴孔固定于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固定孔,同时该把手单元于该本体的另一侧还具有一第二把手,且该第二把手上设有一第二固定轴,该第二固定轴系穿过该轴孔固定于该第二转动件的第二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重佑,
申请(专利权)人:陈重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