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物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861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31
一种可折叠物流车,属于物流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由外框、内隔板、车轮(11)组成;上述外框依次由左侧板(1)、后侧板(4)、右侧板(8)和前侧板(9)组成;左侧板(1)与后侧板(4)之间、后侧板(4)与右侧板(8)之间、右侧板(8)与前侧板(9)之间均通过销钉(6)连接;上述内隔板为2-4组,其左侧通过隔板轴孔(17)连接于左侧板(1)上的隔板枢轴(16)上;左侧板(1)、后侧板(4)及右侧板(8)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隔板相应侧边的隔板托架(14);后侧板(4)及右侧板(8)上均设置有托架避让孔(13)。该物流车既能在空车状态下折叠收藏及运输又能保障货物有效容积及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流车,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收藏及运输、用于配送小型货物的多层结构的物流小车。
技术介绍
在超市、商场等类似的购物场所中,诸如牛奶、果汁等软饮料生产厂家常常使用物流小车为上述购物场所配送货物,超市有时也直接使用装载了货物的物流小车作为藏储设施而方便顾客直接拿取货物。在物流车使用完毕后,需要将其折叠收藏并通过汽车运输到软饮料生产厂家进行周转。在己有技术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物流小车具有单层结构(技术专利公示号CN102167067A),通常包括前、后框架及固定在框架上的货架,货物可被存放在货架上,前、后框架可以向下翻转,实现折叠收藏。上述结构的物流车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是单层结构,存放货物的有效容积不大;只具有前、后框架,无法封闭货物的容积空间,在装载货物的状态下运输时易导致货物从侧面坠落。在己有技术中,另一类较为常见的物流小车具有多层结构(技术专利授权号CN101468654B),通常包括车架以及一组以间隔形态连结在车架上的货架,货物可被存放在货架上,这种物流车存在以下不足货物的容积空间不封闭,在装载货物的状态下运输时易导致货物坠落,且无法折叠收藏,造成了收藏困难、周转运输成本高的不利因素。在己有技术中,还有一类物流小车具有多层结构(W09824699A1),包括左、右、底框架、货架,货架可以向上翻转,左、右框架可以向外翻转一定角度实现收藏,这种物流车存在以下不足货物的容积空间不封闭,货物易从前后侧面坠落,空车状态时的收藏体积与载货状态时的空间占用体积相差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在空车状态下折叠收藏及运输又能保障货物有效容积及安全性的多层结构的物流小车。一种可折叠物流车,其特征在于由外框、内隔板、车轮组成;上述外框依次由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和前侧板组成;左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后侧板与右侧板之间、右侧板与前侧板之间均通过销钉连接;上述内隔板为2-4组,其左侧通过隔板轴孔连接于左侧板上的隔板枢轴上;左侧板、后侧板及右侧板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隔板相应侧边的隔板托架;后侧板及右侧板上均设置有托架避让孔,作为本技术的折叠收藏过程中后侧板避让右侧板的隔板托架及右侧板避让后侧板的隔板托架。上述左侧板可按顺时针方向翻转至与后侧板贴合,后侧板可按逆时针方向翻转至与右侧板贴合,前侧板可按逆时针方向翻转至与右侧板贴合。有益效果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多层结构,当处于载货工作状态时,能围挡货物的储存空间,保障货物的有效容积及安全性;当处于空车收藏状态时,能使内隔板向左侧板翻转至与左侧板贴合,并且能使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前侧板通过可动联结翻转折叠,折叠后的物流小车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收藏和运输。所述的可折叠物流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隔板由左内隔板和右内隔板通过左内隔板上的隔板枢轴连接组成。上述左内隔板可向上翻转至与左侧板贴合,右内隔板可向下翻转至与左内隔板贴合。所述的可折叠物流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右侧板的隔板托架上设置有限位槽,右内隔板设置有与之对应的限位钩突。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背面结构图; 图3是本技术的载货工作状态时内隔板的放置方法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载货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收藏状态时内隔板的折叠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折叠收藏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折叠收藏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左侧板,2、左侧板第一^^扣槽,3、左内隔板卡扣,4、后侧板,5、右 内隔板,6、销钉,7、销孔座,8、右侧板,9、前侧板,10、前侧板卡扣,11、车轮,12、限位槽,13、托架避让孔,14、隔板托架,15、左内隔板,16、隔板枢轴,17、隔板轴孔,18、左侧板第二卡扣槽,19、限位钩突。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描述本技术的装配实施方式。图I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物流车,由前侧板9、左侧板I、后侧板4、右侧板8、内隔板构成,其中,内隔板由左内隔板15和右内隔板5组成,前侧板9兼有车门的作用。如图I所示状态,在前侧板4的左侧设有一对销孔座7,而在右侧板8右侧的相对应位置上也设有一对销孔座7,通过销钉7将前侧板9与右侧板8实现联结,且联结后的前侧板9可按图I所示方向绕销钉6旋转,从而实现车门的开合功能,并实现空车状态下的前侧板9向右侧板8翻转折叠。以此类推,右侧板8左侧的一对销孔座7通过销钉6与后侧板4右侧的一对销孔座7联结,从而将右侧板8与后侧板4实现装配,且装配后的后侧板4可按图I所示方向绕销钉6旋转,并实现空车状态下的后侧板4向右侧板8翻转折叠;后侧板4左侧的一对销孔座7通过销钉6与左侧板I右侧的一对销孔座7联结,从而将后侧板4与左侧板I实现装配,且装配后的左侧板I可按图I所示方向绕销钉6旋转,并实现空车状态下的左侧板I向后侧板4翻转折叠。请见图5并继续结合图I及图2,左侧板I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有2-4组隔板枢轴16并与左内隔板15 —侧的一组隔板轴孔17相连接,实现左内隔板15与左侧板I的装配,且装配后左内隔板15可按图5所示向左侧板I的翻转折叠;左内隔板15另一侧也设有隔板枢轴16并与右内隔板5 —侧的隔板轴孔17相连接,实现左内隔板15与右内隔板5的装配,且装配后右内隔板5可按图5所示向左内隔板翻转折叠。左侧板I的底部两侧装有一对车轮11,右侧板8的底部两侧也装有一对车轮11。其次描述本技术的载货工作状态的实施方式。请见图3及图4并结合图I所示,将后侧板4翻转至与图4所示的与右侧板8相垂直的状态,与此同时,左侧板I翻转至与图4所示的与后侧板4相垂直的状态;从下到上,依次将数量为2-4组的右内隔板5与左内隔板15翻转至同一平面,并向下翻转到水平状态,将右内隔板5上的一对限位钩突19放置入右侧板8的隔板托架14上相对应位置的一对限位槽12内,从而由限位槽12将内隔板 控制,避免窜动。此时左内隔板15与右内隔板5均为水平状态,且通过左侧板I、后侧板4及右侧板8的隔板托架14实现支撑,构成一个用于放置货物的平面。在货物装车后,运输之前,可将前侧板9翻转至图4所示的状态,通过施力将前侧板9的一对前侧板卡扣10卡入左侧板I相对应位置上的一对左侧板第二卡扣槽18内,对物流车内的货物实施挡护,避免装车后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坠落。再其次描述本技术的空车折叠收藏的实施方式。请见图5、图6、图7并结合图I所示,在非使用状态即空车状态而要将本技术的物流车折叠收藏时,首先,人为对前侧板9施加向外的力,使前侧板卡扣10退出左侧板第二卡扣槽18,再将前侧板9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与右侧板8贴合。接着,从上到下,依次翻转折叠2-4组内隔板,即,将内隔板整体向上翻转,从而将限位钩突19退出限位槽12,在内隔板整体向上翻转超过45度后,再如图5所示的方向将右内隔板5向下翻转至与左内隔板15贴合;再将折叠在一起的内隔板如图5所示的方向向左侧板I翻转,施力将左内隔板卡扣3压入左侧板第一^^扣槽2内,从而实现内隔板的固定,防止内隔板由于重力作用而翻落。待2-4组内隔板均折叠固定后,将左侧板I如图6所示的方向向后侧板4翻转至与后侧板4贴合。再接着,将贴合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物流车,其特征在于:由外框、内隔板、车轮(11)组成;上述外框依次由左侧板(1)、后侧板(4)、右侧板(8)和前侧板(9)组成;左侧板(1)与后侧板(4)之间、后侧板(4)与右侧板(8)之间、右侧板(8)与前侧板(9)之间均通过销钉(6)连接;上述内隔板为2?4组,其左侧通过隔板轴孔(17)连接于左侧板(1)上的隔板枢轴(16)上;左侧板(1)、后侧板(4)及右侧板(8)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隔板相应侧边的隔板托架(14);后侧板(4)及右侧板(8)上均设置有托架避让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长水刘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