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858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支撑台、动力源、多个顶升机构和多个调整垫块;其中,支撑台支撑顶升机构,动力源驱动顶升机构进行伸缩操作,调整垫块具有倾斜的上表面且设置在顶升机构的上端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顶升机构上设置具有倾斜上表面的调整垫块,可以对车体牵引座或转向架牵引座的整体施加较为均匀且垂直向上的力,并通过支撑台将反作用力施加到牵引装置上,使用方便,降低了拆卸难度,大大提高了轨道车辆的检修质量和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机车、动车组、铁路列车特别是高速或准高速旅客列车、货运列车、轻轨、地铁等轨道车辆的牵引装置,大部分都由牵引杆、连接橡胶关节或销套等组成,拆卸时,通常是在专门的拆解地沟内,由上向下将牵引装置与车体或转向架牵引座之间的连接分离。具体的拆卸过程是拆解机车放置在专门的拆解地沟一拆除牵引装置与车体或转向架牵引座之间的连接螺栓一对牵引装置施加向下的压力一使牵引装置与车体或转向架 牵引座之间的连接分离一拆卸牵引装置。这种牵引装置的拆卸方法,由于牵引装置橡胶关节与车体或转向架牵引座之间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拆卸时需要施加很大的压力;另外,牵引装置与车体或转向架牵引座之间形成有11度的倾斜角,无法直接施加垂直向下的压力,因此,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工艺难度非常大,拆卸操作不方便,严重影响了轨道车辆的检修质量和效率。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不方便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装置,其使用方便,降低了拆卸难度,大大提高了轨道车辆的检修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支撑台、动力源、多个顶升机构和多个调整垫块;其中,所述支撑台支撑所述顶升机构,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顶升机构进行伸缩操作,所述调整垫块具有倾斜的上表面且设置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液压操纵装置,所述顶升机构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通过液压管线和多通接头连接到所述液压操纵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呈U形,所述液压千斤顶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台的U形臂上,所述多通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调整垫块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轴的上端部。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垫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部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顶升机构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支撑台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顶升机构通过与所述安装孔配合的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顶升机构直接放置在所述支撑台的安装孔中。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顶升机构上设置具有倾斜上表面的调整垫块,可以对车体牵引座或转向架牵引座的整体施加较为均匀且垂直向上的力,并通过支撑台将反作用力施加到牵引装置上,使用方便,降低了拆卸难度,大大提高了轨道车辆的检修质量和效率。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轨道车辆的牵引装置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拆卸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台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液压装置和液压千斤顶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调整垫块的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拆卸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I是轨道车辆的牵引装置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以电力机车为例,该机车包括牵引装置I、车体牵引座2和转向架牵引座3。拆卸的时候,需要先将所述牵引装置I与车体牵引座2或转向架牵引座3之间的连接分离,才能将牵引装置I拆卸下来。为了防止牵引装置I在拆卸过程中意外掉落,在该牵引装置I的中部设置有防落装置4。所述防落装置4由钢绳、与牵引装置I中部连接的连接部构成。为了便于拆卸轨道车辆的牵引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拆卸装置,其包括支撑台、动力源、多个顶升机构和多个调整垫块;其中,所述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顶升机构,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顶升机构进行伸缩操作,所述调整垫块具有倾斜的上表面、且设置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部。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拆卸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台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液压装置和液压千斤顶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调整垫块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的拆卸装置中,如图2和3所示,支撑台5呈U形,如下面将介绍到的,所述U形开口适于将车体牵引座或转向架牵引座与牵引装置之间的连接机构部分地包围。支撑台呈板状或片状,可以用钢板加工而成。如图2和4所示,动力源为液压操纵装置8,顶升机构则为一对液压千斤顶9,它们分别通过液压管线10、三通接头11与所述液压操纵机构8连接,由此,可以通过操作液压操纵机构8,利用液体的压力来控制液压千斤顶9的动作,例如顶升或回缩。如图2所示,所述液压千斤顶可以对称地设置在支撑台5的U形臂上(即以U形开口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从而在拆卸过程中,可以较为均匀地施加作用力。两个调整垫块(图2未示出)则分别设置在液压千斤顶9的升降轴的上端部。如图5所示,所述调整垫块具有倾斜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与车体牵引座或转向架牵引座的倾斜的下表面相适应,液压千斤顶9施加的作用力通过该调整垫块较为均匀地作用于车体牵引座或转向架牵引座的下表面,并且,通过确定所述调整垫块上表面的合适倾斜度,可以对车体牵引座或转向架牵引座的整体施加垂直向上的力,从而获得作用于支撑台上的垂直向下的反作用力。根据拆卸的车型的不同,可以调整选用的调整垫块的厚度和上表面倾斜度。如图3所示,支撑台5的U形臂上还可以分别设置两个安装孔51。液压千斤顶可以通过例如螺栓之类的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从而提高支撑台与液压千斤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此外,也可以将液压千斤顶直接放置在安装孔中,从而方便支撑台和液压千斤顶之间的组装和拆卸。如图5所示,调整垫块7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71。该凹槽的大小与液压千斤顶的升降轴的上端部的尺寸相适应,从而可以将该调整垫块较为稳固地连接到该液压千斤顶的升降轴的上端部。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拆卸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当需要将牵引装置I和车体牵引座2之间的连接分离时,首先将支撑台5放置在该牵引装置I上,所述支撑台5的U形开口部分地包围牵引装置I和车体牵引座2之间的连接部。然后,在支撑台5的U形臂上分别放置两个液压千斤顶9,每个液压千斤顶9的升降轴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调整垫块7,所述调整垫块7的倾斜上表面与车体牵引座2的倾斜下表面相对应,从而使得液压千斤顶能对车体牵引座2的整体施加垂直向上的力。最后,操作液压操纵机构8,利用液体的压力驱使一对液压千斤顶9的升降轴同步升高,进而通过一对调整垫块7对车体牵引座2的整体施加垂直向上的力,并通过支撑台5将反作用力施加到牵引装置上,促使牵引装置I向下运动,脱离车体牵引座2,从而完成牵引装置I的拆卸工作。采用前述实施例的拆卸装置,通过在顶升机构上设置具有倾斜上表面的调整垫块,可以对车体牵引座或转向架牵引座的整体施加较为均匀且垂直向上的力,并通过支撑台将反作用力施加到牵引装置上,使用方便,降低了拆卸难度,大大提高了轨道车辆的检修质量和效率。当然,拆卸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类型和/或结构。例如,动力源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牵引装置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包括支撑台(5)、动力源、多个顶升机构和多个调整垫块(7);其中,所述支撑台(5)支撑所述顶升机构,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顶升机构进行伸缩操作,所述调整垫块(7)具有倾斜的上表面且设置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士栋张士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