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调整带锯锯切角度的带锯机,其主要针对现有带锯机仅具有一锯切角度,造成适用性不足所进行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机台、第一锯座、第二锯座、第一锯台、第二锯台、第一带动单元、第二带动单元、带锯单元、及带锯调整单元所组成,藉由控制该第一、二带动单元作动,使该第一、二锯台分别于该第一、二锯座上垂直的上下位移,让该带锯单元的主动轮与辅助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绕设于该主动轮及辅助轮之间的带锯呈倾斜状,藉以改变该带锯的锯切角度,以降低该带锯与带锯切物的接触面积,而得以节省动力的输出,同时达到增加该带锯机适用性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调整带锯锯切角度的带锯机
本技术涉及带锯机,特别是指一种能调整带锯锯切角度的带锯机。
技术介绍
带锯机的主要用途可对金属、石材或木头等待锯切物进行锯切作业,而藉由带锯机的锯切,可使金属、石材或木头等待锯切物形成所需的尺寸或形状,以便于后续加工或运送。现有带锯机的基本结构包含有一具有工作台面的机座、一可水平方向移动的设于该基座且跨置于该工作台面两侧的锯台、及一可垂直方向移动的设于该锯台且具有一带锯的带锯机构,将待锯切物设置于该工作台面,并控制该锯台的水平移动及搭配该带锯机构的垂直移动,以对该待锯切物进行锯切作业,然而,其于实际使用情形仍具有需立即改善的缺陷由于该带锯机构以垂直方向移动方式调整高低位置,以改变对待锯切物的锯切面积,而该带锯机构在垂直方向的移动过程中,其所配置的带锯仍是同步位移,导致该带锯机构仅具有一固定的锯切角度(一般为水平锯切的角度),无法以不同的锯切角度进行加工, 因此,适用性明显不足,除此之外,当进行大面积的水平锯切作业时,由于该带锯与该待锯切物的接触面积大,而必须耗费更大的动力源带动该带锯转动,甚至更换带锯尺寸,以避免加速耗损该带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锯机,其主要使该带锯机的带锯锯切角度,以增加该带锯机的适用性。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锯机,其主要使该带锯机的带锯锯切角度,以减少切割面积而节省动力的输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能调整带锯锯切角度的带锯机,包含一机台,具有一工作平台、一设于该工作平台一侧的第一侧部、及一设于所述工作平台另一侧的第二侧部;一第一锯座,能水平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侧部;一第二锯座,能水平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侧部;一第一锯台,能垂直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一第二锯台,能垂直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一第一带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与所述第一锯台之间,并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且具有一第一转轴的第一马达、一能原地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且与所述第一转轴接设的第一螺杆、及一螺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且固接于所述第一锯台的第一螺帽;一第二带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与所述第二锯台之间,并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且具有一第二转轴的第二马达、一能原地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且与所述第二转轴接设的第二螺杆、及一螺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且固接于所述第二锯台的第二螺帽;一带锯单元,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一锯台的第一位移座、一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位移座的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一设于所述第一位移座且动力连接所述主动轮的驱动马达、一固设于所述第二锯台的第二位移座、一能转动且位移地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的辅助轮、一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的第二从动轮、及一绕设该主动轮、第一从动轮、辅助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带锯;一带锯调整单元,固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且接设所述辅助轮,以带动所述辅助轮于所述第二位移座上位移。较佳地,所述带锯机更包含有二纵向设于所述第一锯座的第一滑轨、及多个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滑块,且各所述第一滑块固设于所述第一锯台。较佳地,所述带锯机更包含有二纵向设于所述第二锯座的第二滑轨、及多个滑设于所述第二滑轨的第二滑块,且各所述第二滑块固设于所述第二锯台。较佳地,所述第一带动单元更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一锯座的第一枢座,所述第一螺杆具有一与所述第一转轴接设的第一上杆部、及一枢设于所述第一枢座的第一下杆部。较佳地,所述第二带动单元更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二锯座的第二枢座,所述第二螺杆具有一与所述第二转轴接设的第二上杆部、及一枢设于所述第二枢座的第二下杆部。较佳地,所述带锯调整单元带动所述辅助轮于所述第二位移座上水平位移。所述带锯调整单元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的压缸、一连动件、及一连接杆,所述压缸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的缸体、及一能伸缩动作地设于所述缸体的活塞杆,所述连动件固接于所述活塞杆,并具有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动件及所述辅助轮之间,并具有一穿置所述连接孔的第一连接段、及一供所述辅助轮枢设的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辅助轮具有一枢孔,所述枢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设有一轴承。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饿技术、手段及其他的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显示露出主动轮、第一从动轮、辅助轮及第二从动轮的状态。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右侧视图,显示第一锯座、第一锯台、及第一带动单元间的组设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后视剖面图,显示第一锯座、第一锯台、第一带动单元、 及带锯单元间的组设状态。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上视图,显示第一锯座、第一锯台、及第一带动单元间的组设状态。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左侧视图,显示第二锯座、第二锯台、及第二带动单元间的组设状态。图8是本技术的局部后视剖面图,显示第二锯座、第二锯台、第二带动单元、 及带锯调整单元间的组设状态。图9是本技术的局部上视图,显示第二锯座、第二锯台、及第二带动单元间的组设状态。图10是本技术的组合图,显示带锯调整单元的组合状态。图11是图10沿线段11-11的剖面图。图1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显示带锯调整单元组摄于第二位移座上的剖面状态。图13是本技术的作动图,显示锯带呈左高右低的状态。图14是本技术的作动图,显示压缸带动辅助轮朝第二位移座方向位移的状态。图15A是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显示锯带呈水平进行锯切作业的状态。图15B是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显示锯带呈左高又低进行锯切作业的状态。图15C是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显示锯带呈佑高左低进行锯切作业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机台10工作平台11第一侧部12 第二侧部13第一锯座21 第一滑轨211第一滑块212第二锯座22 第二滑轨221第二滑块222滑轨26、27 滑块 28、29第一锯台31 第二锯台32第一带动单元40 第一马达41第一转轴411第一螺杆42第一螺帽43第一枢座44第二带动单元50 第二马达51第二转轴511第二螺杆52第二螺帽53第二枢座54带锯单元60第一位移座61主动轮62第一从动轮63驱动马达64第二位移座65辅助轮66枢孔661第二从动轮67 带锯68带锯调整单元70 压缸71缸体711活塞杆712连动件72连接孔721连接杆73第一连接段731第二连接732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4和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能调整带锯锯切角度的带锯机,其主要由一机台10、一第一锯座21、一第二锯座22、一第一锯台31、一第二锯台32、一第一带动单元40、一第二带动单元50、一带锯单元60、及一带锯调整单元70所组成,其中该机台10,具有一工作平台11、一设于该工作平台11 一侧的第一侧部12、及一设于该工作平台11另一侧的第二侧部13。 如图2至图6,该第一锯座21,能水平移动地设于该第一侧部12,且具有二纵向设于该第一锯座21的第一滑轨211、及多个滑设于各该第一滑轨211的第一滑块212,图式上仅于各该第一滑轨211上显示一滑块为例。如图2、图7、图8、图9,该第二锯座22,能水平移动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调整带锯锯切角度的带锯机,包含:一机台,具有一工作平台、一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一侧的第一侧部、及一设于所述工作平台另一侧的第二侧部;一第一锯座,能水平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侧部;一第二锯座,能水平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侧部;一第一锯台,能垂直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一第二锯台,能垂直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一第一带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与所述第一锯台之间,并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且具有一第一转轴的第一马达、一能原地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锯座且与所述第一转轴接设的第一螺杆、及一螺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且固接于所述第一锯台的第一螺帽;一第二带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与所述第二锯台之间,并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且具有一第二转轴的第二马达、一能原地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锯座且与所述第二转轴接设的第二螺杆、及一螺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且固接于所述第二锯台的第二螺帽;一带锯单元,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一锯台的第一位移座、一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位移座的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一设于所述第一位移座且动力连接所述主动轮的驱动马达、一固设于所述第二锯台的第二位移座、一能转动且位移地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的辅助轮、一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的第二从动轮、及一绕设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辅助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带锯;一带锯调整单元,固设于所述第二位移座且接设所述辅助轮,以带动所述辅助轮于所述第二位移座上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淑佳,
申请(专利权)人:合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