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水玻璃砂添加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673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水玻璃砂添加剂。解决水玻璃砂高温软化变形与出砂性问题,关键是如何摆脱Na-[2]O的有害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化学组成为CaO:P-[2]O-[5]=1:(1.12~1.40)的材料在400~1000℃温度下焙烧产物为添加剂,加入水玻璃砂中,不论化学自硬或物理固化,在升温阶段与Na-[2]O形成熔点高的稳定粉状相。型(芯)砂浇注后不出现硅酸钠重熔或矿化反应生成的熔融玻璃态物质,从而解决了水玻璃砂高温软化变形与出砂性问题。(*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水玻璃砂添加剂。水玻璃作为铸造用砂型(芯)粘结剂,具有固化快、强度高、发气低、污染少、成本低等优点,但其组份中Na2O造成的砂型(芯)高温软化变形及出砂性问题,历来未获得满意解决,影响其进一步扩大应用。国内外十分重视水玻璃改性及添加剂研究,从文献可知,现有技术及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制各种改善出砂性用的添加剂,包括有机物、碳质材料、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粘土类矿物等组份。其构思是利用有机物或碳质材料在高温浇注时形成挥发物与碳膜,破坏水玻璃粘结桥连续性,降低残留强度,从而改善出砂性;利用无机物中高价阳离子在高温时与水玻璃中SiO2形成部份高熔点分散相,提高粘结剂重熔温度,使型(芯)砂残留强度第二峰值从800℃向900~1100℃转移,从而改善出砂性。采用这些添加剂,在试样爆热后室温冷却的常规试验条件下,可以获得较低的残留强度试验数据。生产实际应用时,在黑色金属浇注温度1300~1600℃影响下,砂型(芯)被长时间加热并缓慢冷却,水玻璃中Na2O与砂粒发生矿化反应,生成熔融态玻璃相,实际残留强度远高于常规试验数据。因此,水玻璃砂型(芯),尤其中、大型铸钢件砂型(芯),出砂性问题从未获得满意解决。此外,由于Na2O的存在,砂型(芯)高温软化造成的变形、胀型等问题,同样难以解决。(2)、研制各种改性水玻璃,在引入有机溃散物与无机溃散物的同时,提高粘结强度,降低水玻璃实际用量,以减少Na2O的有害影响。但是水玻璃自身为低成本、高强度粘结剂,改性取得的经济实效有限,Na2O的有害影响无法根除。(3)、研制各种模数高达3.4~4.5的钠系水玻璃,以及更高模数的钾系、锂系、碱金属季胺型水玻璃,以降低碱性氧化物含量,从而减少其有害影响。但由于制造成本高及使用技术复杂等原因,生产中难以推广应用。由上可知,现有技术采取破坏粘结膜连续相,提高粘结剂重熔温度,提高模数,减少加入量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Na2O对水玻璃砂出砂性的有害影响,但无法摆脱Na2O与砂粒之间的矿化反应,因而实际效果有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Na2O对水玻璃砂高温强度与出砂性的有害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是寻找一种常温时与水玻璃之间化学稳定,升温时与水玻璃中Na2O形成高熔点稳定粉状相的材料作为水玻璃砂添加剂,使砂粒表面残留Na2O量减少到处于浇注温度影响下的砂型(芯)内不发生粘结剂重熔及矿化反应的程度。本专利技术已经证实,达到上述目的的水玻璃砂添加剂,其特征是使用化学组成为CaO P2O5=1∶(1.12~1.40)的材料在400~1000℃温度下焙烧产物为组份。使用这种焙烧产物为添加剂时,常温下与水玻璃之间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升温阶段与水玻璃中的Na2O形成熔点高达1500℃以上的稳定粉状相,在此温度范围内,水玻璃砂彻底摆脱了粘结剂重熔与矿化反应现象,不出现熔融玻璃态物质。工艺试验表明,试样的高温强度延续到1000℃以上;600~1500℃爆热并炉冷后,试样的残留抗压强度稳定地低于4Kg/cm2。以下实例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添加剂的优异性能。附图(1)为CO2法水玻璃砂高温抗压强度(Kg/cm2)曲线,其中曲线1为普通水玻璃砂;曲线2为本专利技术添加剂水玻璃砂,数据见表(1)。附图(2)为CO2法水玻璃砂残留抗压强度(Kg/cm2)曲线,其中曲线1为普通水玻璃砂;曲线2为SOLOSiL-433改性水玻璃砂;曲线3为LK-2溃散剂水玻璃砂;曲线4为本专利技术添加剂水玻璃砂,数据见表(2)。附图(3)为物理固化水玻璃砂残留抗压强度(Kg/cm2)曲线,其中曲线1为普通水玻璃砂;曲线2为本专利技术添加剂水玻璃砂,数据见表(3)。实例一将Na2CO3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上述焙烧产物,以1∶(2.5~3.5)比例混合,粉碎为200目以下的细粉,装入瓷坩埚内,于1500~1520℃温度焙烧20分钟,随炉冷却或室温冷却。瓷坩埚边缘釉化,试样仍呈粉状,无烧结或熔融迹象。实例二将模数为2.2~4.5的一系列水玻璃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上述焙烧产物,分别以1∶(0.10~0.65)比例混成粘稠悬浊液,装入瓷坩埚内,于1500~1520℃温度焙烧20分钟,随炉冷却或室温冷却。瓷坩埚边缘釉化,试样呈膨胀隆起的乳白色蜂窝状,手指重按可破,与硅溶胶高温爆热后的形态十分相似。对比的普通水玻璃试样,在坩埚内为平坦的淡绿色熔融玻璃块,十分坚硬。实例一说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上述焙烧产物,升温时与一定比例的Na2O生成一种新相,其熔点高于1500℃。实例二说明,这种焙烧产物,升温时和水玻璃中Na2O反应情况,与其和单体Na2O反应情况是一致的,试样高温形态与硅溶胶的相似性证实了这一点。两个实例说明,用这种焙烧产物作为水玻璃砂添加剂时,在浇注升温时与Na2O形成高熔点稳定粉状相,水玻璃砂将不会出现粘结剂重熔与矿化反应,高温软化变形与出砂性问题将会同时获得解决。实例三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上述焙烧产物,与三氧化二铁、碳质材料以1∶(0~0.10)∶(0~0.10)比例组合成一种粉状添加剂,试验其对水玻璃砂高温强度的影响。试验条件为石英砂100%,模数为2.7的水玻璃5%,粉状添加剂2%,在实验用碾轮式混砂机内混碾6~8分钟,用GF手动制样仪制备φ11×20试样并吹CO2气体硬化,用GF高温性能试验仪测试200~1000℃高温强度,对比试样为相同水玻璃但不加添加剂的水玻璃砂,试验结果见表(1)及图(1)。表(1)CO2法水玻璃砂高温抗压强度(Kg/cm2) </tables>实例三说明,单一地使用这种焙烧产物,或者为改善综合性能而包含一定量其它组份时,水玻璃砂的高温强度可以延续到1000℃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不出现普通水玻璃砂中粘结剂重熔造成的软化现象,有利于解决胀型与变形问题,提高铸件精度。实例四将实例三所用的添加剂,试验其对CO2法水玻璃砂残留强度的影响。试验条件为配方与混砂工艺如实例三,φ50×50标准试样用2Kg/cm2压力及10L/min流量的CO2气体吹20秒硬化,试验即时强度后,在指定温度下进炉,以炉温稳定后计算爆热20分钟,随炉冷却24小时,室温下测定残留抗压强度。对比试样为FOSeCO的SOLOSiL433改性水玻璃砂;浙江临安玲珑陶土矿的LK-2溃散剂水玻璃砂;不加溃散剂的普通水玻璃砂。试验结果见表(2)及图(2)。实例四说明,使用本专利技术添加剂后,水玻璃砂中一定比例Na2O在升温时形成高熔点稳定粉状相,砂粒表面残留Na2O量已被减少到处于1500℃以下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粘结剂重熔及矿化反应的程度,因而在600~1500℃试验温度范围内,稳定地保持了低残留强度的效果。试验中采用了最高爆热温度达到1500℃以及随炉缓慢冷却的条件,模拟了中、大型铸钢件生产实际情况,在这种试验条件下,高温阶段的矿化反应进行得比较充分,普通水玻璃砂与加入一般溃散剂的水玻璃砂,在1300℃温度爆热并炉冷,均出现典型的矿化反应造成的残留强度第三峰值,电镜观察到砂粒表面釉化与边界局部熔融形态。唯有使用本专利技术添加剂的水玻璃砂,既无粘结剂重熔时的第二峰值,又无矿化反应时的第三峰值,电镜观察到砂粒表面与边界轮廓清晰而无熔融玻璃态物质。具备这种优异性能的水玻璃砂,可以解决中、大型铸钢件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铸造生产,能在升温时与Na↓[2]O形成高熔点稳定粉状相,从而改善水玻璃砂型(芯)高温强度与出砂性的添加剂,其特征是该添加剂使用化学组成为CaO∶P↓[2]O↓[5]=1∶(1.12~1.40)的材料在400~1000℃温度下焙烧产物为组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铸造生产,能在升温时与Na2O形成高熔点稳定粉状相,从而改善水玻璃砂型(芯)高温强度与出砂性的添加剂,其特征是该添加剂使用化学组成为CaO∶P2O5=1∶(1.12~1.40)的材料在400~1000℃温度下焙烧产物为组份。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子敏刘亚泉向勇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