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包括用于乘放物料的搅拌容器和对搅拌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容器的开口向上且搅拌容器外侧壁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所述的耳轴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的搅拌容器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包括用于支撑电机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沿耳轴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所述的翻边结构与搅拌容器的边缘构成搅拌容器内物料的出料部。沿耳轴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将第一板体设置成一浅槽型,这样搅拌容器正常工作或对物料进行卸载时,滴落在第一板面上的机油就会被向上突起的翻边结构所阻挡,防止造成食品污染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粗粮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糊化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粗粮在加工工艺过程中一般包括糊化阶段,糊化阶段即粗粮在一定蒸汽压力和温度下位于糊化搅拌装置中被搅拌,最终达到糊化的目的,其中糊化搅拌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位于搅拌容器顶部的顶盖上,并与搅拌容器内搅拌轴相连,物料在糊化结束后,搅拌容器沿两侧外壁的耳轴旋转并倾斜一定角度以进行卸料操作。众所周知,为了保证电机的工作寿命,电机在运转时一般需要机油的润滑,那么机油就可能在使用时滴漏在顶盖板面上,那么 在对搅拌容器内物料进行搅拌时或在进行卸料操作时,滴落在顶板上的机油就会顺延顶板板面滴落到搅拌容器内的粗粮物料中,因此而造成食品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顶板上放置的机油漏入的搅拌容器内的糊化搅拌装置,可有效防止电机泄露的机油对食品的污染。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乘放物料的搅拌容器和对搅拌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容器的开口向上且搅拌容器外侧壁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所述的耳轴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的搅拌容器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包括用于支撑电机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沿耳轴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所述的翻边结构与搅拌容器的边缘构成搅拌容器内物料的出料部。沿耳轴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即将第一板体设置成一浅槽型,这样搅拌容器正常工作或对物料进行卸载时,滴落在第一板面上的机油就会被向上突起的翻边结构所挡限,因此也就不会滴落到搅拌容器中,造成食品污染了。附图说明图I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包括用于乘放物料的搅拌容器10和对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20,所述搅拌容器10的开口向上且搅拌容器10外侧壁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11,所述的耳轴11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在机架12上,所述的搅拌容器10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包括用于支撑电机21的第一板面31,所述第一板面31沿耳轴11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32,所述的翻边结构32与搅拌容器10的边缘构成搅拌容器10内物料的出料部。通过这样的设计,即将两翻边结构32和第一板面31组合成一凹槽状,这样在对搅拌容器3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或在进行卸料操作时,从电机上滴落在顶板上的机油就会被限制在浅槽内,从而避免滴落到食物中而造成食品污染。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顶盖还包括两翻边结构32外侧分别设置的第二板面33和第三板面34,所述的第二板面33和/或第三板面33与第一板面31的侧边边缘处铰接连接。所述的两翻边结构32平行布置。通过将顶盖设置成三块结构,以便于对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进行卸载和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杂物落入容器内。因此翻边结构32需要防止搅拌容器10在进行倾斜卸料时滴落在第一板面31上的机油顺延第二板面33和/或第三板面33与第一板面31的铰接处的缝隙滴落到搅拌容器10内,从而防止机油对食品污染。具体操作时,可有以下两个优选方案,其一为如图I所示,所述的翻边结构32在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倒V形。由于从电机21上滴落的机油较少,而且在进行卸料时,只需要通·过耳轴11转动一定的角度就可使得搅拌容器11内的物料被完全卸载,因此将翻边结构32设计成倒V形结构,一者保证机油不会滴落到搅拌容器10内,二者有利于第二板面33或第三板面34在掀起后可以依靠在翻边结构32上,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进行搀扶,避免铰接结构和翻边结构32的设置对第二、三板面33、34掀开的影响,方便对搅拌容器10的清洗。当然,也可按照如图4所示的方案进行实施,以防止滴落机油较多时或需要将搅拌容器10倾斜较大角度进行卸料操作时,机油滴入搅拌容器10内对物料造成污染。具体的方案为,所述的翻边结构32为第一板面31沿耳轴11轴向布置的两侧边边部向上设置的翻边构成,翻边与第一板面31构成一梯形浅槽且槽口处的宽度小于槽底处,构成梯形浅槽槽壁的两翻边上端分别设有向另一侧槽壁弯折的弯折部321。具体操作时,所述的顶盖整体轮廓呈圆形,所述的第二、三板面33、34板面呈小半圆形,其中第二板面33的弧形侧边中部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突出面331,所述的突出面331与搅拌容器10边沿处设置的出料口 13相对应。所述的第二、三板面33、34的上板面上分别设有把手35。出料口 13和把手53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搅拌容器10的卸料和第二、三板面33,34的掀开。本技术可有效滴落在第一板面31上的机油落入搅拌容器10,防止食品污染。权利要求1.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乘放物料的搅拌容器(10)和对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20),所述搅拌容器(10)的开口向上且搅拌容器(10)外侧壁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11),所述的耳轴(11)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在机架(12)上,所述的搅拌容器(10)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包括用于支撑电机(21)的第一板面(31),所述第一板面(31)沿耳轴(11)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32),所述的翻边结构(32)与搅拌容器(10)的边缘构成搅拌容器(10)内物料的出料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翻边结构(32)平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还包括两翻边结构(32)外侧分别设置的第二板面(33)和第三板面(34),所述的第二板面(33)和/或第三板面(33)与第一板面(31)的侧边边缘处铰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边结构(32)在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倒V形。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边结构(32)为第一板面(31)沿耳轴(11)轴向布置的两侧边边部向上设置的翻边构成,翻边与第一板面(31)构成一梯形浅槽且槽口处的宽度小于槽底处,构成梯形浅槽槽壁的两翻边上端分别设有向相对侧弯折的弯折部(32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整体轮廓呈圆形,所述的第二、三板面(33、34)板面呈小半圆形,其中第二板面(33)的弧形侧边中部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突出面(331),所述的突出面(331)与搅拌容器(10)边沿处设置的出料口(13)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三板面(33、34)的上板面上分别设有把手(3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包括用于乘放物料的搅拌容器和对搅拌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容器的开口向上且搅拌容器外侧壁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所述的耳轴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的搅拌容器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包括用于支撑电机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沿耳轴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所述的翻边结构与搅拌容器的边缘构成搅拌容器内物料的出料部。沿耳轴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将第一板体设置成一浅槽型,这样搅拌容器正常工作或对物料进行卸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乘放物料的搅拌容器(10)和对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20),所述搅拌容器(10)的开口向上且搅拌容器(10)外侧壁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11),所述的耳轴(11)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在机架(12)上,所述的搅拌容器(10)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包括用于支撑电机(21)的第一板面(31),所述第一板面(31)沿耳轴(11)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32),所述的翻边结构(32)与搅拌容器(10)的边缘构成搅拌容器(10)内物料的出料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绿康保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