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设备,诸如可被提升的平面,台或提升平台构造,具备至少两个相邻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可伸缩地延伸,升/降设备包括下框架(1),以及水平上框架(7),通过水平上框架(7)的支承则调整一种平面,诸如工作平面(5)、(6),且包括: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在前述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调整,借助于提升机构,上框架(7)能相对于下框架(1)升降且提升机构包括相邻的支柱(2,3,4),在此情况下,每个支柱是由可相对于彼此伸缩移动的圆筒部件(2-4)形成,圆筒部件借助于螺纹而附连到彼此从而使得部件(2-4)相对于彼此的旋转改变了所提到的支柱的高度。为了减小构造重量,圆筒部件(2-4)由塑料制成,且为了改进对侧向载荷的接收,具有最小直径的圆筒部件(4)的内径超过20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设备,诸如涉及可被提升的平面,台或提升平台构造,配备着至少两个相邻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可伸缩地延伸,该升/降设备包括下框架,以及水平上框架,通过所述水平上框架的支承则可调整一种平面,诸如工作平面;且包括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可在所提及的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调整,借助于提升机构,上框架能相对于下框架升降、且提升机构包括相邻的支柱,在此情况下,每个支柱是由可 相对于彼此伸缩移动的圆筒部件所形成的,圆筒部件借助于螺纹而附连到彼此、从而使得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旋转改变了所提到的支柱的高度。
技术介绍
在先前,例如,提升平台构造被称作升降设备,在这样的提升平台构造中,调整了在基座顶部上的竖直桅杆。提升平台由桅杆在桅杆的侧部处支承而上下移动。桅杆可额外地在其上端支承于其安装所紧邻着的建筑物上。将紧邻于建筑物的这种提升平台移除到另一位置是困难的,因为必须打开桅杆的支承。常常也由于在移除线处的障碍物,必须也拆除桅杆。另一提升平台,也被称作附连到基座的顶部上的铰接平台,是已知的,这种铰接平台具有包括铰接臂的提升设备,铰接臂具有铰接的形式。这些的缺点在于该平台的相当高的起始高度,或者通常约2米的最低位置,关于这样的铰接平台,利用它可实现8-10米的高度。而且,铰接平台的缺点还在于铰接的机构的重量,当该平台被提升时,这种重量将该构造的重心升高到相当高,在此情况下,平台的荷载必须主要仅集中在其中心线上。还已知能由提升转臂支承而移动的工作平台,在此情况下这些工作平台为相对较小的吊笼,其能较轻地加载,例如意味着它们只能用于两个人。它们与其它平台相比的优点为在所有侧向上的更大的移动距离;但缺点在于,吊笼较小的大小、和有限的荷载能力以及每次提升转臂在侧向上所需的空间,且也在若干侧向上需要该空间。在先前,根据前述前序的提升平台构造也从中国公开CN 2809309Y已知。在此构造中,伸缩的部件由金属制成,且它们相当重。为了避免重量的过度增加,伸缩部件具有尽可能小的直径。因此,个别支柱、或甚至由它们组成的两个平行支柱不能应对至少在它们的最上部位置处指向所述上框架的侧向力。借助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实现令人意外的改进,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为了减小构造重量,圆筒部件由塑料制成且为了改进对侧向载荷的接收,具有最小直径的圆筒部件的内径超过200mm。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升机构将需要很小空间,将较轻且耐受天气。除了提升机构之外,在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不需要其它构造来输送动力。借助于属于提升机构的圆筒部件的大小,相关的圆筒可被制造为接收所有相关的竖直和侧向荷载。提升机构仅包括简单的部件和它们的旋转。如果例如利用提升机构来提升工作平台,可易于使之该平台具有若干米的长度,即至少超过6m的长度,且具有超过2m的宽度。附图说明在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 图I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设备。图2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构造的上框架。图3示出了从端部观察的该构造。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I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提升平台单元构建于拖式基座I的顶部上,拖式基座I具备轮子,提升平台单元由支柱2、3、4支承,支柱由塑料材料制成且能伸缩地延伸且位于彼此相距一定距离L处。提升平台的上框架7仅由支柱支承。支柱的部件2-4利用螺纹而附连到彼此,且一个实施方式使得每个部件2和3的内部完全布有螺纹、且每个部件3和4的外表面至少在下部处具有螺纹。当最下部的部件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附连到基座I上时,在上框架7升降期间仅部件3和4将会旋转。每个螺纹部分优选地每个循环具有相同的间距。最上部旋转部件4也为由塑料制成的圆筒,且具有超过250mm的内径。利用这种直径尺寸大小,确保了圆筒部件2-4的壁厚保持适中,例如小于30mm且圆筒部件2_4也耐受导向至它们的侧力。圆筒部件2-4的内径d与高度H的比最有利地在1/2-1/4之间。借助于将塑料材料用作圆筒部件2-4的基础材料来实现轻质,塑料材料的密度为I. 4kg/dm3或更小。提升平台的基座I由可调整的脚13来支承,可调整的脚13为本身已知的。借助于位于上框架7处的旋转马达9来使得部件3和4旋转。在部件4的上边缘处设有凸缘。上框架7由此凸缘而承靠支撑,此凸缘配备有轴承从而使得部件4和其上部的凸缘能在属于上框架7的对立凸缘之间旋转。工作平台5有利地在该单元的两侧处单独地调整。这些平台5能借助于它们自己的提升马达而相对于上框架7升降。对于此构造而言,有利的是,当上框架7降低到其最低位置时,工作平台5能借助于位于侧部处的提升设备16而降低,甚至直到用于加载的地面。在图2中,从上方示出上框架7使得借助于皮带11和12将旋转马达9的牵伸经过带滑轮14移动至两个部件4。凸缘10为属于轴承的上部非旋转凸缘。仅在最上部的部件4处进行旋转。而且,部件3开始随着部件4旋转或者部件4本身旋转。在上框架7的拐角处存在工具15、16以便将工作平台5附连到上框架7的侧部上,以便使之相对于上框架7在竖直方向中移动。在图3中存在着为从端部观察使得部件2和3在竖直方向中剖开的提升平台构造。在部件I和2中,在整个内径处存在着螺纹。部件4仅在其覆盖着高度h的下部处的外表面处具有螺纹。同样,部件3仅在覆盖着高度h的外表面处具有螺纹。例如,防止了部件3和4从先前的部件旋转出来,这是针对内螺纹部分在该部分的边缘边界之前结束的情况。部件4的旋转能立即输送以便也旋转部件3直到防止了部件3的旋转发生,或者部件4首先旋转,旋转它们的整个移动距离,且然后它们开始旋转部件3。最有利地,所有部件2-4具有每个相同循环相同的螺纹间距。当塑料,诸如尼龙用作部件的材料时,螺纹易于制造到部件2-4内。梯形为最有利的螺纹形式。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平台在两侧处从上框架7向下布置。这些平台未示出,但它们利用某种快速附连方法而附连到部件15上,在此情况下,若需要,各个长度和宽度的工作平台能易于更换到它们。附连部件15能借助于升降布置16而移动,升降布置16包括马达18和输送螺杆17。当上框架7的提升机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伸缩支柱方案时,可以易于将工作平台的所述布置设置于支柱的两侧。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借助于两个支柱来实现提升平台构造,能增加支柱的数量甚至为四件,在此情况下,它们的直径能减小且尽管如此能得到更强的稳定性。而且,部件2、3、4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可存在更多的部件。尽管在图I至图3中示出了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设备而起作用的提升平台构造,可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来实施任何提升平台或提升台。部件2-4的塑料材料最有利地为聚酰胺本身或者与某些已知的矿物质填料混合以便改进材料性质,诸如以便减小螺纹中的摩擦或者以便改进耐候性。另外,部件的塑料材料可利用已知的纤维加强件而加强,部件的外表面可利用纤维或加强网而加强。而且,螺纹的表面可利用纳米技术来处理或被涂布以便减小摩擦。权利要求1.升/降设备,诸如可提升的平面,台或提升平台构造,配备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可伸缩地延伸,所述升/降设备包括下框架(1),以及水平上框架(7),通过所述水平上框架(7)的支承则对一种平面进行调整,诸如工作平面(5)、(6);且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MI朱西拉,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视力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