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IGBT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其变换的核心元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功率IGBT可靠工作的前提必须具备高性能的IGBT驱动电路,满足IGBT的开通瞬间充放电的电流大,开通速度快,IGBT的损耗小的特点。目前常用的驱动电路如图I所示。其中Ul为驱动芯片,如HCPL-316J或 ACPL-38JT,HCPL-312J等,实现弱电控制信号与推挽电路的连接,其中驱动芯片的输出为Vout,外接由NPN三极管Ql和PNP三极管Q2组成的推挽电路。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为一点,并与电阻R7连接,其中R7即作为充电电阻也作为放电电阻使用。电路中的驱动供电电源V2直接给驱动芯片和后级推挽电路供电。当有PWM输入时,理论上IGBT驱动的正幅值电压为vdc3负幅值电压为Vdc4,然而实际运用中发现驱动推挽电路输出的正幅值小于Vdc3,同时驱动电流远小于理论计算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目前常用的IGBT驱动电路中出现的输出驱动电压幅值略小于理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IGBT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GBT驱动电路中,驱动输入电源(V2)连接到智能驱动芯片(U1)的输入电源端口(Vc),同时驱动输入电源(V2)也作为稳压源(V1)的输入电源;稳压源(V1)的输出电压经过由电阻(R3)和稳压管(D2)串联组成的分压电路进行分压;第一电容(C2)与电阻(R3)并联;第二电容(C3)与稳压管(D2)并联;第一电容(C2)的正极与充电电阻(R4)的一端相连,充电电阻(R4)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后与IGBT的栅极(G)相连;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钟玉林,温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