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流储能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194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流储能电池结构,在电极框内双极板与多孔电极之间放置填充板,填充板为导电性好、孔隙率低的碳素材料或者在酸性介质中稳定的金属材料,降低了电极和电解液的本体电阻以及电极双极板间的接触电阻,最终降低了液流储能电池的欧姆内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液流储能电池的能量效率和电压效率,从而提高了其工作电流密度,使得相同输出功率的电池重量、体积以及成本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流储能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全钥;液流储能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因其具有输出功率和容量相互独立,系统设计灵活;能量效率高,寿命长,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自放电低;选址自由度大,无污染、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规模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认为是解决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随机性和间歇性非稳态特征的有效方法,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中有着重大需求。然而,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运行的工作电流密度较低(< lOOmA/cm2),仅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电流密度的十分之一,造成电池模块体积大,材料需求量大,成本高。而工作电流密度的提高可以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减少储能系统的占地面积和空间,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及系统的可移动性,扩展液流储能电池的应用领域。由于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电流效率随着工作电流密度的提高而增大,因此提高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需要将电压效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值,即尽可能地减小电池极化,降低电压损耗。造成电压效率的极化主要包括欧姆极化、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目前已公开的专利文献中针对减小电池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流储能电池结构,电池包括双极板和电极,其特征在于:在双极板与电极之间设置有填充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民刘涛赖勤志刘宗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