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建辉专利>正文

油煤两用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54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煤两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点火装置、供粉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和供轻油装置,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复合喷射装置、和供重油装置;所述复合喷射装置为复合结构,包括外壳体、煤粉喷嘴和燃油喷嘴,外层为外壳体,内部设置有燃油喷嘴,煤粉喷嘴设置在燃油喷嘴与外壳体之间;所述的外壳体为圆筒形,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外壳体的输入端设置有煤粉入口A和燃油入口B;供粉装置通过煤粉入口A与设置于外壳体输出端的煤粉喷嘴连接;供重油装置通过燃油入口B与设置于外壳体输出端的燃油喷嘴连接。该燃烧器克服了现有燃烧器的燃料单一、不能相互更换的缺陷,同时燃烧室为可伸缩的组合结构,具有可伸缩性,安装和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煤两用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煤两用燃烧器,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沥青搅拌设备的油煤两用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烧器有燃煤燃烧器、燃油燃烧器、燃气燃烧器之分,早已在锅炉和热电厂等行业广泛应用,但在筑路领域和市政建设系统的沥清搅拌设备中的应用时间仅十余年。目前,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燃煤燃烧器、燃油燃烧器,包括专利技术专利CN201672511公开了的“一种煤粉燃烧器”,虽然各种燃烧器各有特点,但均存在燃料单一、不能相互更换的不足。如果需要更换燃料就必须更换燃烧器本体设备,这就影响正常作业,同时也加大了设备费用和维护费用,增加人工劳动强度,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油煤两用燃烧器,集燃煤粉与燃重油为一体的两用燃烧器,安装使用很方便,目的是克服现有燃烧器的燃料单一、不能相互更换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油煤两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点火装置、供粉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和供轻油装置,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复合喷射装置、和供重油装置;所述复合喷射装置为复合结构,包括外壳体、煤粉喷嘴和燃油喷嘴,外层为外壳体,内部设置有燃油喷嘴,煤粉喷嘴设置在燃油喷嘴与外壳体之间;所述的外壳体为圆筒形,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外壳体的输入端设置有煤粉入口A和燃油入口B;供粉装置通过煤粉入口A与设置于外壳体输出端的煤粉喷嘴连接;供重油装置通过燃油入口B与设置于外壳体输出端的燃油喷嘴连接。所述的燃油入口B与燃油喷嘴设置于外壳体的轴心位置。所述的煤粉喷嘴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外层设有螺旋通道。所述的燃烧室为可伸缩的组合结构,前半部分由不锈钢制成,套装在后半部分,后半部分外壁和内胆由锅炉钢板制成,内胆内壁衬砌有耐火材料,外壁和内胆之间设有螺旋通风道。所述的点火装置为点火油枪。所述的供粉装置为煤粉存储罐及其附属设备。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为空气压缩机。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喷射装置可使得燃烧器克服了燃料单一、不能相互更换的缺陷,一台燃烧器既可用作煤粉燃烧器使用,又可用作燃油燃烧器使用,节约设备费用,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安装和使用均非常方便。2、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室为可伸缩的组合结构,前半部分套装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可以前后伸缩,优点是燃烧室与相关设备对接或联接时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复合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烧室;2、点火装置;3、复合喷射装置;4、供粉装置;5、空气压缩装置;6、供重油装置;7、供轻油装置;8、燃油喷嘴;9、煤粉喷嘴;10、外壳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油煤两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点火装置2、供粉装置4、空气压缩装置5、和供轻油装置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复合喷射装置3、和供重油装置6;所述复合喷射装置3复合结构,包括外壳体10、煤粉喷嘴9和燃油喷嘴8,外层为外壳体10,内部设置有燃油喷嘴8,煤粉喷嘴9设置在燃油喷嘴8与外壳体10之间;所述的外壳体10为圆筒形,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外壳体10的输入端设置有煤粉入口A和燃油入口B;供粉装置4通过煤粉入口A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煤粉喷嘴9连接;供重油装置6通过燃油入口B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燃油喷嘴8连接。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油煤两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点火装置2、供粉装置4、空气压缩装置5、和供轻油装置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复合喷射装置3、和供重油装置6;所述复合喷射装置3复合结构,包括外壳体10、煤粉喷嘴9和燃油喷嘴8,外层为外壳体10,内部设置有燃油喷嘴8,煤粉喷嘴9设置在燃油喷嘴8与外壳体10之间;A处为煤粉入口,B处为燃油入口,所述的外壳体10为圆筒形,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外壳体10的输入端设置有煤粉入口A和燃油入口B;供粉装置4通过煤粉入口A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煤粉喷嘴9连接;供重油装置6通过燃油入口B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燃油喷嘴8连接;点火装置2和外壳体10的输出端分别与燃烧室1的输入端相连接,点火装置2的输入端连接于供轻油装置7。供粉装置4的煤粉被压缩空气通过复合喷射装置3送入燃烧室1,供重油装置6将重油通过复合喷射装置3内部的燃油喷嘴8送入燃烧室1,点火装置2用来引燃燃烧室1中的煤粉,供轻油装置7用于向点火装置2提供轻油,其中,煤粉喷嘴9和外壳体10之间均匀部设有数条螺旋通道,这些螺旋通道是用来向燃烧室1喷射煤粉的。所述的燃油入口B与燃油喷嘴8设置于外壳体10的轴心位置。所述的煤粉喷嘴9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外层设有螺旋通道。所述的燃烧室1为可伸缩的组合结构,前半部分由不锈钢制成,套装在后半部分,后半部分外壁和内胆由锅炉钢板制成,内胆内壁衬砌有耐火材料,外壁和内胆之间设有螺旋通风道。所述的点火装置2为点火油枪。所述的供粉装置4为煤粉存储罐及其附属设备。所述的供轻油装置7和供重油装置6分别由油箱、油泵、滤油器、压力表、溢流阀、管道、阀门及其附件组成,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这里不做详细描述,供轻油装置7为点火油枪提供轻油,供重油装置6为燃油喷嘴8提供重油。实际使用中,当用煤粉作燃料时,煤粉被压缩空气通过煤粉入口A送入煤粉喷嘴9的螺旋通道,煤粉沿螺旋通道高速向前运动,被喷射到燃烧室1,然后被点火装置2引燃并在燃烧室1中充分燃烧;当用重油作燃料时,供重油装置6和空气压缩装置5分别将重油和压缩空气送入燃油喷嘴8,重油和空气经喷头混合雾化后喷入燃烧室1,被点火装置2引燃并在燃烧室1中充分燃烧;此外重油和煤粉还可以混合使用,因此油煤两用燃烧器安装和使用均非常方便。为了更方便调节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供粉装置4出口处设有比例调节蝶阀用来调节煤粉量,控制供煤粉管道的风量可调节火焰的大小。为了保证压缩空气具有较高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压缩装置5为空气压缩机。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对于该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会有所不同,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煤两用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油煤两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点火装置(2)、供粉装置(4)、空气压缩装置(5)、和供轻油装置(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复合喷射装置(3)、和供重油装置(6);所述复合喷射装置(3)为复合结构,包括外壳体(10)、煤粉喷嘴(9)和燃油喷嘴(8),外层为外壳体(10),内部设置有燃油喷嘴(8),煤粉喷嘴(9)设置在燃油喷嘴(8)与外壳体(10)之间;所述的外壳体(10)为圆筒形,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外壳体(10)的输入端设置有煤粉入口A和燃油入口B;供粉装置(4)通过煤粉入口A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煤粉喷嘴(9)连接;供重油装置(6)通过燃油入口B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燃油喷嘴(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煤两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点火装置(2)、供粉装置(4)、空气压缩装置(5)、和供轻油装置(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复合喷射装置(3)、和供重油装置(6);所述复合喷射装置(3)为复合结构,包括外壳体(10)、煤粉喷嘴(9)和燃油喷嘴(8),外层为外壳体(10),内部设置有燃油喷嘴(8),煤粉喷嘴(9)设置在燃油喷嘴(8)与外壳体(10)之间;所述的外壳体(10)为圆筒形,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外壳体(10)的输入端设置有煤粉入口A和燃油入口B;供粉装置(4)通过煤粉入口A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煤粉喷嘴(9)连接;供重油装置(6)通过燃油入口B与设置于外壳体(10)输出端的燃油喷嘴(8)连接;所述的燃油入口B与燃油喷嘴(8)设置于外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辉徐秀维
申请(专利权)人:余建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