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木本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930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包括有减速传动装置、凸轮装置及将凸轮装置的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回转运动装置,所述的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与凸轮装置相连接带动凸轮装置转动,凸轮装置带动往复直线运动装置运动以输出往复直线运动,往复直线运动再通过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装置输出回转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设备增力装置,可提高回转运动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为了给设备增力,往往需要加大动力以达到增力的目的,当动力加大时,就增加成本付出和能源浪费,同时又导致环璄污染,旋转设备增力装置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力,既节能又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设备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
技术介绍
由电机等动力源产生的需要经过动力传动装置进行传递,以驱动各种执行件动作,现有的动力传动装置主要有实现回转运动的传动装置及实现往复直线运的传动装置。实现回转运动传递的传动装置主要有齿轮传动、链、带传动来实现,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主要有凸轮传动、连杆机构等,以上的几种传动装置除凸轮机构外,因结构限制,所能传递的力都偏小,无法满足需要较大力的场合传递需求,对于凸轮机构,虽能实现传递较大的力,但是其输出却只能是上下或水平往复式的运动,因此无法应用于旋转运动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用于旋转设备的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一种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减速传动装置、凸轮装置及将凸轮装置的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回转运动装置,所述的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与凸轮装置相连接带动凸轮装置转动,凸轮装置带动往复直线运动装置运动以输出往复直线运动,往复直线运动再通过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装置输出回转运动。这种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利用凸轮装置回转运动增力转化为往复直线运动,再将往复直线运动利用转化装置将其转化为连续回转运动在实现增力的同时,又保持回转运动的输出。所述的凸轮装置的从动件为齿条结构。所述的齿条为上下面均设置有齿状结构的双面齿条。所述的凸轮是过凸轮轮廓上任意两点经转轴孔中心点的线段长度均相等。所述的往复运动转化装置在双面齿条的上下面均设置有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在第一、第二齿轮的一侧端面设置有与第一、第二齿轮同轴的第一、第二的推动盘,第一、第二推动盘紧挨着第一、第二齿轮,在第一、第二齿轮靠在第一、第二推动盘的端面均布设置有若干推动孔,推动孔的排列为圆环形,在第一、第二推动盘与推动孔相对的圆盘端面设置有若干环形槽齿,端面环形槽齿每一齿由浅到深均布排列,在第一、第二齿轮推动盘的推动孔内设置有推动杆及复位弹簧,推动杆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可伸入到第一、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深处,第一、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排列走向是一致的,第一、第二齿轮和推动盘的推动孔内的推动杆及复位弹簧套装于第一、第二转轴,第一、第二齿轮和推动盘的推动孔内推动杆跟随齿条行动而转动,第一、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固定连接于第一、第二转轴上跟随第一、第二转轴转动,在第一、第二转轴上还设置有跟随第一、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三、第四齿轮,第三齿轮跟随第一转轴转动,第四齿轮跟随第二转轴转动,齿条位于第一与第二齿轮之间,在第三、第四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第五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输出回转运动,或者是推动孔与端面环形槽齿的设置位置互换,也就是将端面环形槽齿设置在第一、第二齿轮上,推动孔设置在第一、第二转轴圆盘端面上。这种结构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的装置,当齿条往前推动时,齿条推动第一、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往下转动、第二齿轮往上转动,第一齿轮的第一推动盘推动孔内的推动杆在往复弹簧的作用下所有推动杆弹出由浅到深伸入第一圆盘端面环形槽齿深处推动第一圆盘端面环形槽齿转动,第一圆盘端面环形槽齿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圆盘端面环形槽齿带第一转轴转动,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带第三齿轮往下跟随转动,在第三、第四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五齿轮, 第三转轴固结于第五齿轮,第三齿轮往下转动带第五齿轮和第三转轴往上转动,第五齿轮往上转动带第四齿轮和固结于第四齿轮的第二转轴往下转动,第二转轴又带动与其固结的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往下转动,此时第二齿轮和第二推动盘转向往上与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往下转动相反,第二推动盘推动孔内弹出的推动杆在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处于滑跳状态,因此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的转动不会对第五齿轮转动产生影响,当齿条往后退时,第一齿轮转向与第一圆盘端面环形槽齿转向相反,第一推动盘弹出的推动杆处于滑跳状态,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的转动不影响第五齿轮转动,而第二齿轮的第二推动盘推动杆弹出伸入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深处并带固结于第二转轴的第二圆盘端面环形槽齿往下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固结于第二转轴的第四齿轮往下转动,第四齿轮往下转动又带第五齿轮和第三转轴继续往上旋转运动,实现将直线往复运动变为连续旋转运动输出。所述的凸轮装置包括有凸轮、滚轮、齿条式从动件及机架,凸轮与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同轴,在凸轮轮廓的两端设置有两滚轮,两滚轮将凸轮夹紧由凸轮带动滚轮转动,滚轮与滚轮轴固定连接,滚轮轴与机架之间设置有轴承,同时滚轮轴与机架之间采用连接件进行刚性连接由滚轮轴带动机架围绕着两者之间的轴承转动,齿条连接于机架上跟随机架运动。凸轮转动时,带动两滚轮转动,滚轮又带动与其连接的滚轮轴转动,滚轮轴又带动机架转动,从而带齿条运动。综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可提高回转运动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为了给设备增力,往往需要加大动力以达到增力的目的,当动力加大时,就增加成本付出和能源浪费,同时又导致环境污染,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力,即节能又环保。附图说明图I是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示意图。图2是凸轮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的装置示意图。标号说明I减速装置2凸轮装置21凸轮22齿条式从动件23机架24滚轮3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回转运动装置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第一推动盘34第二推动盘35推动孔351推动杆36环形槽齿37第一转轴38第二转轴39第三齿轮40第四齿轮41第五齿轮42第三转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I 一种如图1-4所示的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包括有减速传动装置I、凸轮装置2及将凸轮装置的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回转运动装置3,所述的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与凸轮装置相连接带动凸轮装置转动,凸轮装置带动往 复直线运动装置运动以输出往复直线运动,往复直线运动再通过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装置输出回转运动。所述的凸轮装置包括有凸轮21、齿条式从动件22及机架23,凸轮与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同轴,在凸轮的两侧设置有两滚轮,两滚轮将凸轮夹紧由凸轮带动滚轮转动,滚轮24与滚轮轴固定连接,滚轮轴与机架之间设置有轴承,同时滚轮轴与机架之间采用连接件进行刚性连接由滚轮轴带动机架围绕着两者之间的轴承转动,齿条连接于机架上跟随机架运动。所述的凸轮装置的从动件为齿条结构。所述的齿条为上下面均设置有齿状结构的双面齿条。所述的凸轮是过凸轮轮廓上任意两点经转轴孔中心点的线段长度均相等。所述的往复运动转化装置在双面齿条的上下面均设置有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31与第二齿轮32,在第一、第二齿轮的一侧端面设置有与第一、第二齿轮同轴的第一、第二的推动盘33、34,第一、第二推动盘紧挨着第一、第二齿轮,在第一、第二齿轮靠在第一、第二推动盘的端面均布设置有若干推动孔35,推动孔的排列为圆环形,在第一、第二推动盘与推动孔相对的圆盘端面设置有若干环形槽齿36,端面环形槽齿每一齿由浅到深均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旋转设备的增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减速传动装置、凸轮装置及将凸轮装置的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回转运动装置,所述的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与凸轮装置相连接带动凸轮装置转动,凸轮装置带动往复直线运动装置运动以输出往复直线运动,往复直线运动再通过往复直线运动转化成连续回转运动装置输出回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木本
申请(专利权)人:卓木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