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涉及一种预应力钢框架结构及其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多跨钢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的绝对值较大,其余部位则很小,因此梁的内力分布很不均匀,对于跨度较大的框架结构,这种不均匀度越发显著。而构件截面是按照最大内力进行设计的,因此传统框架,构件用材很不经济。通过施加预应力,使得框架结构内部预先产生与正常荷载内力符号相反的内力,从而削减结构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内力峰值,调匀内力分布,节省结构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理论方法。传统对钢框架施加预应力,通常采用梁下布置拉索与撑杆的方法,对拉索施加预应力,从而使撑杆成为梁的跨中弹簧支承,变相减小了梁的跨度,降低了梁内力峰值。该种方法存在两个重要缺陷,一个缺陷在于高空张拉预应力,施工困难且危险;另一个缺陷则更为致命,该种方法的拉索及撑杆必须与原钢框架为一体,为永久性构件,而拉索及撑杆的设置占据了相当大的建筑高度和建筑空间,该缺陷直接导致预应力钢框架难以在在办公楼、住宅中推广应用,而办公楼及住宅这两类建筑占据绝大多数的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明的目的是为了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支座位移法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钢框架,包括梁(1)和与梁(1)固定连接的2根边柱(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根边柱之间还设置有一中柱(3),中柱(3)上端面与梁(1)底面之间预留间隙G,中柱(3)下端中部左右两侧各固接有一组合连接板(5),中柱(3)上端面对应的梁(1)底面上垂直固接有与组合连接板(5)相对应的连接板(4),组合连接板(5)与连接板(4)之间设有一拉索(6),拉索(6)一端与连接板(4)钩接,另一端穿过组合连接板(5)开设的孔与设置在组合连接板(5)下面的穿心式千斤顶(7)相夹接,通过穿心式千斤顶(7)的牵引作用消除间隙G,实现中柱(3)上端面与梁(1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