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忠林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中的虚拟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880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板虚拟梁,在框架柱和框架纵梁安装完成后,在紧靠框架柱两侧安装的预应力双T板或单T板或空心板或SP板或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板或包括空心矩形梁板在内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或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多T箱形梁板上面设置横向的构造架立钢筋,①虚拟梁位于框架柱两侧的预应力中间和框架柱与另一端框架柱中间虚拟梁的纵向钢筋与两端柱钢筋连接并且与纵向钢筋上部下面与连接柱两侧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面的横向架立筋或网片连接;并用钢筋连接,虚拟梁上部有混凝土现浇层;②新虚拟梁实现了大跨度预应力板在框架结构中使用问题并可多种方式制成虚拟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中的虚拟梁
技术介绍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属于高强混凝土薄壁构件(尤指前者),其最大的优势为跨度大,可建造大柱距大跨度结构;矢高低(O. 45^1. 085m,约为屋架结构高度〈屋架高加屋面板高 > 的1/Γ1/3),可显著降低建筑物高度,达到节材节能的效果;稳定性好,不需附加横向支撑;构件覆盖面大,安装效率高,成为取代传统屋盖体系最具优势的楼屋盖结构形式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的T型板和SP板绝大多数用于屋面板和非框架结构的楼面板结构构件,而对于量大面广的现代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中框架结构的应用受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种大跨度板材的大量推广应用。其在框架结构中应用受阻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尚未发现与之相匹配的结构计算模型和相应的设计构造方法。据查在美国预制和预应力混凝土手册以及我国地方标通图均未提及这方面的内容,而在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无此相关内容。但相关文献有一项条文规定在地震设防地区不允许采用铰接框架结构。二是拟框架结构小拟框架结构是给出了几种作用法,限制了许多能实现虚拟梁的作法如I、可以预制虚拟梁,并把它的两侧外露钢筋与柱两侧预应力梁板上的横向架立筋或网片连接再浇混凝土,它的外露纵向钢筋与柱子外露钢筋连接,再浇混凝土 ;或外露纵向钢筋与柱子上的孔洞内钢筋连接,再浇混凝土 ;2、还可以用钢梁或钢混凝土梁代替钢筋混凝土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中的虚拟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中的虚拟梁,包括框架柱和框架纵梁,在紧靠框架柱两侧的2个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含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单T板在内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单T梁板、包含SP板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板、包括空心矩形梁板在内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多T箱形梁板的任意一种上设有横向架立钢筋,虚拟梁位于框架柱两侧的两个预应力梁板中间和框架柱与另一端框架柱中间,虚拟梁的纵向钢筋与两端框架柱钢筋连接并且与纵向钢筋上部下面与连接框架柱两侧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面的横向架立筋或网片连接。进一步,虚拟梁内有箍筋,箍筋把虚拟梁内连接框架柱的纵向筋与横向架立钢筋或网片钢筋连接,其上再设有混凝土整浇层。进一步,小拟框架梁钢筋为非预应力钢筋。进一步,虚拟梁两侧的2个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单T梁板、双T板、多T箱形梁板的一侧分别为有翼缘;无翼缘或无部分翼缘。进一步,在紧靠框架柱两侧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单T梁板、包含SP板的空心板、大跨度预应力槽形板、包括空心矩形梁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多T箱形梁板侧面中间部开有孔洞,在孔洞上架设横向架立钢筋,在孔洞和架立钢筋位置上设置虚拟梁,它位于框架柱两侧的两个预应力梁板中间和框架柱与另一端框架柱中间,虚拟梁的纵向钢筋与两端框架柱钢筋连接并且与纵向钢筋上部下面与连接框架柱两侧预应力混凝土梁孔洞的横向架立筋或网片连接;并用箍筋连接,虚拟梁上部有混凝土现浇层。进一步,虚拟梁为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或非预应力钢梁或非预应力钢混凝土M O进一步,横向架立钢筋其铆锢长度应大于悬挑长度或穿越框架柱柱两侧2个双T板的4个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中的虚拟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小拟框架梁的重量及其上部荷载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板与非预应力拟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变形差异较大而全部传到两侧预应力混凝土板上,从而既成为无荷载的杆件,可按最小构造配筋配置,又成为无弯矩杆件,在水平荷载或地震作用下为主要承受拉或压力的杆件。在施工时不需切掉T型板的翼缘,梁的截面减小节约成本,施工简单、高效,又能多种方法制成虚拟梁。附图说明 图I为采用单T板或多T箱形梁或双T板时虚拟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框架柱,梁模板,3双T板或单T板或多T箱形梁,4板顶架立筋或板顶横向构造架立筋,5与框架柱钢筋连接的纵向筋,6虚拟梁。图2为采用预应力空心板、槽形板或矩形梁时虚拟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框架柱,3空心板或矩形梁,4板顶横向架立筋,5与框架柱钢筋连接的拟框架梁的纵向筋,6虚拟梁。图3为采用预应力槽形板时虚拟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框架柱,3为大跨度预应力槽形板,4为板顶横向架立筋, 5与框架柱钢筋连接的拟框架梁纵向筋,6虚拟梁。图4为使用矩形梁或空心矩形梁时虚拟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框架柱,3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或空心矩形梁,4为梁板顶横向架立筋,5为与框架柱钢筋连接的拟框架梁的纵向钢筋,6为虚拟梁。图5为使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多T箱形梁的虚拟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框架柱,3为多T箱形梁,4为梁板顶横向架立筋,5为拟框架柱钢筋连接的拟框架梁的纵向筋,6虚拟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板小拟框架结构在紧靠框架柱两侧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上设置横向架立钢筋,虚拟梁位于框架柱两侧的两个预应力梁板中间和框架柱与另一端框架柱中间,虚拟梁的纵向钢筋与两端框架柱钢筋连接并且与纵向钢筋上部下面与连接框架柱两侧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面的横向架立筋或网片连接。另一种方案是,框架柱两侧梁板侧中开有孔洞,在孔洞上架设横向架立钢筋;在孔洞和架立钢筋位置上设置虚拟梁,它位于框架柱两侧的两个预应力梁板中间和框架柱与另一端框架柱中间,虚拟梁的纵向钢筋与两端框架柱钢筋连接并且与纵向钢筋上部下面与连接框架柱两侧预应力混凝土梁孔洞的横向架立筋或网片连接;并用箍筋连接,虚拟梁上部有混凝土现浇层。如图I所示,以双T板为例,因双T板、多T箱形梁单T板在此时结构完全一致,虚拟梁7位于框架柱I的左右双T板3中间,框架柱I与另一端柱中间,梁内有与框架柱钢筋连接的纵向筋5和箍筋6、和与柱左右2个双T板面连接的横向架立钢筋,上面由混凝土现浇层,其所有钢筋皆为非预应力钢筋。如图2、3所示,以空心板或槽形板或矩形梁为例,虚拟梁7位于框架柱I的左右槽形板、矩形梁中间,框架柱I与另一端柱中间,梁内有与框架柱钢筋连接的纵向筋5和箍筋 6、和与柱左右2个槽形板、矩形梁面连接的横向架立钢筋,上面由混凝土现浇层,其所有钢筋皆为非预应力钢筋。如图4所示,以空心矩形梁为例,待框架柱和框架纵梁安装后,在框架柱两侧安装空心矩形梁,设置梁的钢筋骨架,按规定浇捣混凝土即构成了小拟框架横梁。如图5所示,以多T箱形梁为例,待框架柱和框架纵梁安装后,在框架柱两侧安装多T箱形梁,设置梁的钢筋骨架,按规定浇捣混凝土即构成了小拟框架横梁。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形式上的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大跨度预应カ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中的虚拟梁,包括框架柱、预应カ梁板、框架纵梁和虚拟梁,所述大预应カ混凝土梁板包括大跨度预应カ双T板、含大跨度预应カ混凝土空心单T板在内的大跨度预应カ混凝土单T梁板、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中的虚拟梁,包括框架柱、预应力梁板、框架纵梁和虚拟梁,所述大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包括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含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单T板在内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单T梁板、包含SP板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板、包括空心矩形梁板在内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多T箱形梁板,其特征在于:虚拟梁位于框架柱两侧的两个预应力梁板中间和框架柱与另一端框架柱中间,虚拟梁的纵向钢筋与两端框架柱钢筋连接并且纵向钢筋与连接框架柱两侧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面的横向架立筋或网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忠林
申请(专利权)人:柳忠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