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及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8745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及挡墙。所述砌块包括正面侧壁、背面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中隔板,中隔板连接在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之间将砌块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部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具有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采用特殊级配透水混凝土制成,具备一定的孔隙率,透水不透土,利于减轻砌块水位退却时所承受的背向压力,增加挡墙安全性和稳定性,利于动植物生长、利于水体流动并尽可能保持原有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砌块及挡墙,尤其涉及ー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及挡墙
技术介绍
挡墙是为了支撑路基填土或边坡土体、抵抗侧向土压力、防止边坡或路基主体变 形失稳而设置的结构物。在湖泊河道的护堤、道路两侧的边坡等工程建设中经常使用挡墙结构,以防止滑坡和水土流失,比较普遍的挡墙材料为砌石或实心砖块。传统块石挡墙是硬质驳坎,挡墙上无孔无缝,其工程结构虽然符合安全性的要求,但是它阻碍了水土接触,割断了生物链,破坏了水生动物的生长栖息环境;无法绿化,景观效果差;使河道浄化水体的能力大大降低,损害了河湖的健康;此外对于落水者,挡墙也是自救的一道巨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传统块石挡墙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ー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及挡墙。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包括正面侧壁、背面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连接在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之间将砌块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具有通孔。所述砌块采用特殊级配透水混凝土制成,具备一定的孔隙率,透水不透土,利于减轻砌块水位退却时所承受的背向压力,増加挡墙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ー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顶部具有凹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底部具有凸揮。进ー步,所述凸榫和背面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凹口和背面侧壁之间的距离。进ー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进ー步,所述第一侧壁上的通孔和第二侧壁上的通孔对应设置。进ー步,所述正面侧壁的形状为斜面、弧形面或者台阶面。进ー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中隔板为楔形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挡墙由多个上述的砌块堆砌而成;在挡墙的水平方向上,左右相邻的两个砌块通过穿设过通孔的绳堆砌在一起;在挡墙的竖直方向上,上下相邻的两个砌块通过上部砌块的凸榫咬合在下部砌块的凹ロ而堆砌在一起。进ー步,所述砌块上下叠置在一起,上层的砌块向后错开,下层的砌块的前部露出;在正常水位以上的砌块内填充有供植物生长的土壌;在正常水位以下的砌块内填充有块石,所述块石形成利于水生动物栖息生存的鱼巢。用该砌块构筑的挡墙,墙体表面绿化好,可设计多种绿化造型,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环境不被墙体隔离破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及挡墙利于动植物生长、利于水体流动并尽可能保持原有环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整体透水反滤,墙体两侧的水体能充分流通,且砌块内不会积聚过多的积水,土壤环境湿度适合植物生长;挡墙砌块一侧伸出成外阳台状,在墙体倾斜度一定的情况下,砌块伸出的部分能为植物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挡墙内部可填充土壤,且土壤通过砌块的开口外露,利于植物生长,可直接在挡墙上植草或栽植小灌木;在用于河道两侧的护坡时,水土直接接触,增加河道净化水体能力;还能为水中动物提供营造洞穴的条件,改善水中动物的生存环境;对于不慎落水者,生态墙易于攀爬,有利于自救。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专利技术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植生型反滤混凝土挡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专利技术植生型反滤混凝土挡墙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I和2所示,所述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I包括正面侧壁2、背面侧壁5、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正面侧壁2和背面侧壁5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中隔板6,所述中隔板6连接在正面侧壁2和背面侧壁5之间将砌块I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具有通孔4。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顶部具有凹口 3,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底部具有凸榫。所述凸榫和背面侧壁5之间的距离大于凹口 3和背面侧壁5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壁上的通孔和第二侧壁上的通孔对应设置。所述正面侧壁的形状为斜面、弧形面或者台阶面。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中隔板6为楔形结构。如图3和4所示,所述植生型反滤混凝土挡墙由多个透水砌块I砌成,砌块均采用渗透系数不小于1父10_1(^/8,强度不低于025的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砌块形状为双孔箱型结构,上下无顶板或底板,砌块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中隔板采取不等厚的楔形结构。砌块砌筑时采用上下叠置的方式,上下层砌块前后错开一定距离,下层砌块的开口有部分露出,砌块内部空间可填充土壤,保证植物生长空间。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挡墙砌块通过高分子材料或钢丝绳软连接,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挡墙砌块通过凹槽咬合固定。挡墙砌块内常水位以下回填块石,形成鱼巢,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常水位以上回填碎石土,利于灌木及藤蔓植物生长生存,且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环境不被墙体隔离破坏。S卩,砌块砌筑时采用层层退台的方式,挡墙坡度为1:0. 75或更缓。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挡墙砌块通过高分子材料或钢丝绳软连接固定,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挡墙砌块通过凹槽咬合固定。挡墙砌块内常水位以下回填块石,形成鱼巢,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常水位以上回填碎石土,利于灌木及藤蔓植物生长生存,且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环境不被墙体隔离破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侧壁、背面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连接在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之间将砌块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具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顶部具有凹口,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底部具有凸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和背面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凹口和背面侧壁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通孔和第二侧壁上的通孔对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侧壁的形状为斜面、弧形面或者台阶面。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中隔板为楔形结构。8.—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由多个如权利要求I至7任一所述的砌块堆砌而成;在挡墙的水平方向上,左右相邻的两个砌块通过穿设过通孔的绳堆砌在一起;在挡墙的竖直方向上,上下相邻的两个砌块通过上部砌块的凸榫咬合在下部砌块的凹口而堆砌在一起。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生型反滤混凝土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上下叠置在一起,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生型反滤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侧壁、背面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连接在正面侧壁和背面侧壁之间将砌块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具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鑫吴智仁郜志勇谢修平王倩吕晋旭任柯韩征月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盟达新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