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砌块及生态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334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于生物生长的生态砌块及用该砌块筑造的生态墙。生态砌块为由侧壁和底板组成的空心槽体,所述空心槽体上部为开口。生态墙由多个砌块砌成,砌块开口向上、上下叠置,上层砌块向后错开,下层砌块的前部露出,墙体正面呈阶梯状。生态砌块内部可填充土壤,土壤通过砌块的开口外露,利于动植物生长生存,且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环境不被墙体隔离破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砌块,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构筑河道护坡、绿化挡墙的生态 砌块;还涉及一种利于生物生长的生态墙。
技术介绍
在湖泊河道的防波堤、道路两侧的斜坡、公园山丘边缘的斜坡等场所,需要砌筑一面挡 墙(护坡),以防止滑坡或水土流失,同时也能改善其美观性。通常该挡墙是用石块或实心 的人工砖块砌筑而成,因此不可避免有一些缺点。如挡墙上植物不易成活生长难度大,而 且阻碍了水体的流通,对于河道防波堤,挡墙阻碍了水土接触,使河道净化水体的能力大大 降低,且破坏了水生动物的生长栖息环境;此外对于落水者,挡墙不易攀爬,也是自救的一 道巨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动植物生长、利于水体流动并尽可能保 持原有环境的生态砌块以及由此砌块筑造的生态墙。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生态砌块是一个由侧壁和底板组成的空心槽体,所述空心槽体上部为开口。根据现场地 理条件的不同,砌块可设计成正面向前伸出的外阳台式、背面向后伸出的内阳台式以及正常 的方块形等形状。与普通实心砌块不同的是,本技术所述的生态砌块是中空的、且上部 带有开口,砌块内可填充土壤,供植物生长。用该砌块筑造生态墙,墙体表面绿化好,可设 计各种绿化造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侧壁包括上部向外侧伸出的正面侧壁、以及与之相对的背面侧壁,所述空 心槽体整体呈上部大、下部小的形状,即砌块形状为正面向前伸出的外阳台状。 进一步,所述正面侧壁的形状为斜面、或弧面、或台阶面。进一步,所述正面侧壁或背面侧壁上,设有通孔,砌块内不会积聚过多的积水,土壤环 境湿度适合植物生长。为使砌块两侧的水体能充分流通,也可同时在正面砌块和背面砌块设置通孔。正面侧壁不设通孔,仅背面侧壁有通孔,防止当水体渗流过快时,砌块内土体通过 通孔流出。进一步,所述槽体内可设有隔板,将槽体内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部分。也可不设隔板, 槽体内空间为一个部分。进一步,在所述所述底板和隔板内部设有钢筋和拉筋,所述拉筋一端固定在钢筋上,另 一端从背面侧壁的底部伸出。当没有隔板槽体内空间为一个部分时,钢筋可埋设在背面侧壁 内。进一步,砌块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当两砌块叠置时使两者前后位置相对固定的上下咬合 装置。所述上下咬合装置是砌块的顶部设有凹口,砌块的底部设有凸榫;所述凸榫与背面 侧壁间的距离稍大于凹口与背面侧壁间的距离。砌块的两侧也设有当两砌块并列放置时使两者前后位置相对固定的左右咬合装置。 进一步,所述正面侧壁的两侧设有向前部伸出的防冲刷挡板,防止水流对砌块上生长的 植物过度冲刷。本技术所述生态墙由上述砌块构筑而成,砌块开口向上、上下叠置,上层砌块向后 错开,下层砌块的前部露出,墙体正面呈阶梯状。砌块内部空间填充土壤。本技术生态墙及砌块的有益效果是1)生态墙内部填充土壤,且土壤通过砌块的 开口外露,利于植物生长,可直接在生态墙上植草或栽植小灌木。2)生态砌块一侧伸出成 外阳台状,在墙体倾斜度一定的情况下,砌块伸出的部分能为植物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3 )砌块前后分别设有通孔,墙体两侧的水体能充分流通,且砌块内不会积聚过多的积水,土 壤环境湿度适合植物生长。4)在用于河道两侧的护坡时,水土直接接触,增加河道净化水 体能力。5)还能为水中动物提供营造洞穴的条件,改善水中动物的生存环境。6)对于不慎 落水者,生态墙易于攀爬,有利于自救。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生态墙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生态墙实施例二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生态墙实施例三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生态砌块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生态砌块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砌块,11、砌块的正面侧壁,12、砌块的背面侧壁,13、侧壁上的通孔,14、砌块 顶部的凹口, 15、砌块底部的凸榫,16、砌块内部的隔板,17、拉筋,18、钢筋,19,砌块 侧边的凸榫,20、砌块侧边的凹口, 21、防冲刷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 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所述的生态砌块是一个由侧壁和底板组成的空心槽体,所述空心槽体上部为 开口。根据现场地理条件的不同,砌块可设计成正面向前伸出的外阳台式、背面向后伸出的 内阳台式以及正常的方块形等形状。现以效果较为突出的外阳台式砌块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该生态砌块是一个由底板和侧壁 围成的、上部大下部小的外阳台型空心槽体。在生态墙中朝向外侧的侧壁为正面侧壁ll,其 上部向前伸出,其余的侧壁均为直立状。正面侧壁ll的形状为斜面、或弧面、或台阶面。与 正面侧壁11相对的是背面侧壁12。所述正面侧壁11和背面侧壁12上,分别设有通孔13,通孔 13的高度和大小需要根据环境的水量、湿度以及不同植物的生长要求而定。砌块内还设有隔板16,将砌块内部分为两个或更多的独立空间。在隔板16内部设有直立的钢筋18,拉筋17—端固定在钢筋18上,另一端穿过底板或隔板 16,从背面侧壁12的底部伸出。为增加强度,可适当增加拉筋的数量。为保证砌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砌块的标准化安装,在砌块的上下左右应分别设置相互 咬合的装置。为此,在砌块的顶部设有凹口14,砌块的底部设有凸榫15,砌块的左右也分别 设有凹口20和凸榫19。构筑墙体时砌块上下、左右的凹口14和凸榫15相咬合能防止砌块前后 错位。由于在特定场合墙体有一定的倾斜度,上下砌块在前后方向有稍许错位。为此,所述 凸榫15与背面侧壁间的距离应稍大于凹口14与背面侧壁间的距离。在河道护坡,水流的持续冲刷可能对生态墙上生长的植物不利。为此,在砌块正面侧壁 11的两侧设置向前部伸出的防冲刷挡板21 ,对砌块上生长的植物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所述生态墙由上述生态砌块构筑而成,砌块l开口向上、上下叠置,上层砌 块向后错开,下层砌块的前部露出,墙体正面呈阶梯状。砌块内部空间填充土壤,台阶面可 供植物生长。台阶面也易于攀爬,便于落水人自救。用于河道护坡,水土直接接触,可保持 自然河道净化水体的能力,也为水中动物提供营造洞穴的条件,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 态平衡。5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生态墙可使用外阳台式、内阳台式或方块式等不同形状的砌块。 实施例一如图l,砌块l的形状为外阳台式,其上部向前端伸出。多个砌块上下叠置,每个砌块上 部伸出的部分露出,形成一个个台阶面。为增加台阶面的宽度,上层砌块可向后错开稍许距 离,墙体也向后有一定的倾斜度。这种形状的生态墙适用于墙体不宜过度倾斜的场所,在墙 体倾斜度固定的情况下,外阳台型砌块的伸出部分能提供更大的植物生长空间。实施例二如图2,砌块的形状为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多个砌块上下叠置,上层砌块向后错开一定 的距离,下层砌块的前部露出,形成一组台阶面。生态墙依地势而建。 实施例三如图3,砌块的形状为内阳台式,其上部向后端伸出。多个砌块上下叠置,上层砌块向后错开一定的距离,下层砌块的前部露出。墙体的正面形成一组台阶面,墙体的背面形成斜面。生态墙依地势而建,保持原地斜坡的倾斜度。实施例二、三的生态墙适用于挡墙(护坡)倾斜度相对较大的场所。 以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砌块为由侧壁和底板组成的空心槽体,所述空心槽体上部为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砌块为由侧壁和底板组成的空心槽体,所述空心槽体上部为开口。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上部 向外侧伸出的正面侧壁(11)、以及与之相对的背面侧壁(12),所述空心槽体整体呈上部 大、下部小的形状。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侧壁( 11)的形状为斜面、或弧面、或台阶面。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侧壁( 11)或背面侧壁(12)上,设有通孔(13)。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隔 板(16),将槽体内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部分。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所述底板和 隔板(16)内部设有钢筋(18)和拉筋(1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梅生田野刘勃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盟达新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柯梅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