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砌块、用此的铺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2386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用此的铺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在平板型背面部(18)的相反面上由上部向下部方向内侧倾斜形成的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以两侧面的分别向外侧凸出的半圆形凸出曲面,和向凸出曲面的末端面延长,同时连接于半圆形凸出曲面,而向内侧凹陷形成的半圆形凹陷曲面组成的咬合连结部(11,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用此的铺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地,使用除了传统的透水功能之外还可以使一定规格的灰尘和废弃物往铺装层下部的排放优良的高性能道路用砌块使道路和道路周边广泛面积范围内的流出水、粒状体和粉状体排放到铺装层下部,使从铺装层通过的雨水、粒状体和粉状体进一步渗透扩散到地面和地下或者往其它贮水空间的处理的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用此的铺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化形成之间雨水的40%渗透地下,50%蒸发,只有10%左右的雨水通过排水沟和河流流入海里。但随着城市化,渗透量减少为20%,蒸发量也减少,相反50%以上的雨水集中到排水泡,导致地带低的地区被水淹,地下水的水位继续下降,城市由于热岛、热带夜现象而受到痛苦。随之需要开发一种可以使雨水持续渗透到地下的渗透区域,而现在的透水砌块容易被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堵住孔隙,原来的透水力迅速流失而无法透水。现有的普通透水砌块以多孔性孔隙形成,其孔隙六个月至一年之内被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封闭而失去透水能力。因此开发出了与现有多孔性砌块不同概念的结合缝隙透水砌块。其中传统的结合缝隙透水砌块是在排水孔内插入吸声海绵吸入道路的噪声,并吸收从道路表面流入的水,但由于排水孔的底面被堵住而从结构上向下排水并不顺畅,插入排水孔的海绵则吸水力低而无法持续发挥吸水后蒸发的功能。而且在S字形连接部上涂敷了沥青、聚氨酯、聚丙烯、乳剂等冲击吸收剂,但涂敷方式是由于冲击吸收剂层太薄,结合时容易受到冲击而频繁发生破损现象,且结合缝隙透水砌块的S字形连接部上没有附加其它功能而结合缝隙透水砌块的S字形连接部与其它结合缝隙透水砌块的倒S字形连接部紧贴结合时,水无法从结合部位之间顺利通过。为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人根据注册专利第10-1227275号的铺路用砌块及用此的铺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使用透水功能优良的高性能透水包装表层砌块,使道路和道路周边较大面积的流出水渗入铺装面下部,在铺装面下部层压施工深层砌块而从上部铺装面透水的雨水渗透、扩散到地面和地下,或者向其它贮水空间送水处理。但,传统的结合缝隙透水砌块是砌块之间的结合面缝隙与高度无关地以均匀宽度形成而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不多时不会发生问题,但杂质达到一定量以上时,透水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下降。就是说,注册专利第10-1227275号是透水功能得到了加强,但对粒状体和粉状体的处理不足,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使一定大小以下的灰尘、废弃物及其它粉末和颗粒等物质随着水流渗透、扩散到地面和地下,或者向其它贮水空间送水处理以确保可持续透水能力的技术。[相关技术文献]1.铺路砌块及用此的铺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专利申请编号第10-2012-0106911号)2.环保型挡土墙建造系统及其施工方法(ENVIRONMENTALCONSTRUCTINGSYSTEMOFBREASTWALLANDTHEMETHODTHEREOF)(韩国专利申请编号第10-2012-0126403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除了传统的透水功能之外还可以使一定规格的灰尘和废弃物往铺装层下部的排放优良的高性能道路用砌块提升道路和道路周边广泛面积范围内的流出水、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而确保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用此的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限于上述叙述目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内容中清楚地了解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平板型背面部18的相反面上由上部向下部方向内侧倾斜形成的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以两侧面的分别向外侧凸出的半圆形凸出曲面和向凸出曲面的末端面延长同时连接于半圆形凸出曲面而向内侧凹陷形成的半圆形凹陷曲面组成的咬合连结部11、12。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是,形成的面以倒三角形末端被切断的形态形成,且由上部面向下部逐渐远离正面排列的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平板型背面部地形成。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在前面的除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与其它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平板型背面部相接地形成的粘贴面1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作为连接右侧粘贴面16a和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的面,具有由上部面向下部以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10正面为中心向内侧形成的面积逐渐变宽结构的右侧排放面15a。作为连接左侧粘贴面16b和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的面,具有由上部面向下部以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10正面为中心向内侧形成的面积逐渐变宽结构的左侧排放面15b。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以连接中央粘贴面16c和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的平板型面形成的中央排放面15c。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沿着右侧排放面15a、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中央排放面15c被引流的水以及粒状体和粉状体聚在一起的右侧排水槽形成部17a;以及使沿着左侧排放面15b、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中央排放面15c被引流的水以及粒状体和粉状体聚在一起的左侧排水槽形成部17b。根据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的施工方法,作为包括铺设碎石而使雨水贮存空间形成的第一步骤;用滚压机压实碎石层的第二步骤;碎石层上面设置透水垫使与碎石之间的孔隙保持下去的第三步骤;透水垫上面铺设沙子而保持水平的第四步骤;用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10形成表层砌块组装体的第五步骤的使用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的施工方法,包括:所述第五步骤中使用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10形成不均匀沉降组装体和表层砌块组装体时,为了使用于排放立状体和粉状体的道路用砌块10咬合连结部与其它通过提升立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10咬合连结部相互结合而在半圆形凸出曲面和半圆形凹陷曲面之间相互咬合形成的第一连结步骤;以及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用砌块,其能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平板型背面部(18)的相反面上由上部向下部方向内侧倾斜形成的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以两侧面的分别向外侧凸出的半圆形凸出曲面,和向凸出曲面的末端面延长,同时连接于半圆形凸出曲面,而向内侧凹陷形成的半圆形凹陷曲面组成的咬合连结部(11、12)。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20 KR 10-2015-00092121.一种道路用砌块,其能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平板型背面部(18)的相反面上由上部向下部方向内侧倾斜形成的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
以两侧面的分别向外侧凸出的半圆形凸出曲面,和向凸出曲面的末端面延长,同时连接于半圆形凸出曲面,而向内侧凹陷形成的半圆形凹陷曲面组成的咬合连结部(1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砌块,其特征在于,
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是,形成的面以倒三角形末端被切断的形态形成,且由上部面向下部逐渐远离正面排列的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平板型背面部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砌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前面的除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与其它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平板型背面部相接地形成的粘贴面(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用砌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作为连接右侧粘贴面(16a)和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的面,具有由上部面向下部以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10)前面为中心向内侧形成的面积逐渐变宽结构的右侧排放面(15a);
作为连接左侧粘贴面(16b)和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的面,具有由上部面向下部以通过提升粒状体和粉状体杂质排放效率提升雨水持续透水能力的道路用砌块(10)正面为中心向内侧形成的面积逐渐变宽结构的左侧排放面(15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用砌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以连接中央粘贴面(16c)和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的平板型面形成的中央排放面(15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砌块,其特征在于,
使沿着右侧排放面(15a)、向下宽幅型倾斜面(14)、中央排放面(15c)被引流的水以及粒状体和粉状体聚在一起的右侧排水槽形成部(17a);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敬荣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顶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