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主要用于岩石山体上的植被遭破坏时形成的岩石坡的生态修复,尤其适用于对岩石山体的原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修建以及采矿、采石等对山体造成的破孔日益严重,如原来坡度较缓的山体成为陡峭山壁,山体上的原有植被被严重破坏,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外,还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交通堵塞、矿厂停工,严重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在降雨集中的雨季。目前对被破坏的山体进行修复的技术主要有(1)在山体打孔,水泥埋设螺纹钢 作支架,码放植入了草籽和紫槐种子的植生袋,在螺纹钢上焊接钢筋网等罩住植生袋,浇水促进种子发芽生长,恢复山体;(2)依山体浇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中码放植入了草籽和紫槐种子的植生袋,植生袋外罩钢筋网,浇水促进种子发芽生长,恢复山体。上述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岩石上没有与地下相通的土壤,地下水不能沿毛细管上升,导致植物仅靠养护时喷透植生袋土壤的水分生存,植物根系不能深入岩石缝隙内,一旦停止浇水后植物就会因缺水而干枯,常常导致短期内山体修复效果良好,但是需要长期的人工维护,否则I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岩石山体上依岩石坡筑建的水泥框架和填设于水泥框架中在岩石坡上形成上下连续土壤层的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中种植有用于进行生态修复的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发,王薇,王玉磊,潘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