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2202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浅滩区、挺水植物区及沉水湖区,所述浅滩区底部铺设有用于对水体进行过滤的滤材,所述挺水植物区种植有挺水植物群,所述沉水湖区种植有沉水植物群,所述浅滩区、挺水植物区及所述沉水湖区依次连通,以使水体从所述浅滩区可流动至所述沉水湖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净化效果好,净化后的水体清澈透明,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同时,由于具有挺水植物群及沉水植物群,美观大方,具有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微污染水体是指受到有机物污染,部分水质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体标准的水体。其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天然有机物(NOM)和人工合成有机物(SOC))、氨(水体中常以有机氮、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式存在)、嗅昧、三致物质等。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农用化学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许多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质分析手段的进步,以及人类对饮用水水质的更高要求,微污染水体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高。目前,针对微污染水体已有多种修复方法。如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态修复法、综合修复法等。物理修复法往往治标不治本,而化学修复法需要加入各种化学药剂,可能会引入新的污染源。生态修复法通过强化自然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治理被污染的水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然而,目前使用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法,修复周期长且修复效果不甚理想,修复后的水体无法达到地表三类水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生态修复法修复周期长且修复效果不甚理想,修复后的水体无法达到地表三类水的标准的问题,提供一种修复效果理想,修复后的水体能够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一种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浅滩区、挺水植物区及沉水湖区,所述浅滩区底部铺设有用于对水体进行过滤的滤材,所述挺水植物区种植有挺水植物群,所述沉水湖区种植有沉水植物群,所述浅滩区、所述挺水植物区及所述沉水湖区依次连通,以使水体从所述浅滩区可流动至所述沉水湖区。本技术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浅滩区、挺水植物区及沉水湖区,水体经由浅滩区过滤、挺水植物区净化到达沉水湖区进行深度净化,滤材过滤后的水体经过与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的交互作用使净化后的水体清澈透明,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同时,由于具有挺水植物群及沉水植物群,本技术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美观大方,具有景观效果。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区包括基底及种植土层,所述基底设于所述挺水植物区底部,所述种植土层设于所述基底一侧,所述挺水植物群种植于所述种植土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群为芦苇、再力花、美人蕉、香蒲、菖蒲、鸢尾、泽泻、慈姑或茭白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区包括至少一个子挺水植物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区包括第一子挺水植物区、第二子挺水植物区及第三子挺水植物区,且所述第一子挺水植物区、第二子挺水植物区及第三子挺水植物区沿水体流动方向呈阶梯排布,所述第一子挺水植物区种植的所述挺水植物群为芦苇和/或再力花,所述第二子挺水植物区种植的所述挺水植物群为美人蕉、香蒲、菖蒲或鸢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子挺水植物区种植的所述挺水植物群为泽泻、慈姑或茭白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浅滩区呈坡度倾斜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浅滩区底部还铺设有水泥或瓷砖,所述滤材铺设于所述水泥或瓷砖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滤材为蚝壳。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水湖区还开设有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的出水口。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水湖区还养殖有景观鱼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方式中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浅滩区20、挺水植物区40及沉水湖区60,浅滩区20底部铺设有用于对水体进行过滤的滤材25,挺水植物区40种植有挺水植物群45,沉水湖区60种植有沉水植物群63,浅滩区20、挺水植物区40及所述沉水湖区60依次连通,以使水体从所述浅滩区20可流动至所述沉水湖区60。本技术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可使水体经由浅滩区20过滤、挺水植物区40净化到达沉水湖区60进行深度净化,滤材25过滤后的水体经过与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的交互作用使净化后的水体清澈透明,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同时,由于具有挺水植物群45及沉水植物群63,本技术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美观大方,具有景观效果。优选地,浅滩区20底部铺设有水泥或瓷砖,滤材25铺设于水泥或瓷砖上。浅滩区20底部铺设水泥或瓷砖可避免水体在过滤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也使得浅滩区20具有景观效果,美观大方。优选地,浅滩区20呈坡度倾斜设置。具体地,该倾斜的角度为15°。如此,可保证水水体在浅滩区20的正常流速,同时使滤材25能够稳定地设于坡上。优选地,滤材25为蚝壳。蚝壳作为滤材可对水质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同时具有美观大方的装饰功能。本实施例中,浅滩区20还设有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的进水口21,进水口21与外部水源连通,以使微污染水体可从进水口21流入浅滩区。优选地,挺水植物区40包括基底43及种植土层44,基底43设于挺水植物区40底部,种植土层44设于基底43的一侧,挺水植物群45种植于种植土层44。优选地,基底43为水泥层。优选地,挺水植物群45为芦苇、再力花、美人蕉、香蒲、菖蒲、鸢尾、泽泻、慈姑或茭白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各种挺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好,景观效果佳。其中,挺水植物区40包括至少一个子挺水植物区,且上述至少一个子挺水植物区沿水体流动方向呈阶梯排布。本实施例中,上述挺水植物区40包括第一子挺水植物区46、第二子挺水植物区47及第三子挺水植物区48,第一子挺水植物区46种植的挺水植物群45为芦苇和/或再力花,第二子挺水植物区47种植的挺水植物群45为美人蕉、香蒲、菖蒲或鸢尾中的至少一种,第三子挺水植物区48种植的挺水植物群45为泽泻、慈姑或茭白中的至少一种。如此,第一子挺水植物区46上的植株最为粗壮高大,第三子挺水植物区48上的植株最为细小低矮,第二子挺水植物区47上的植株大小处于第一子挺水植物区46和第三子挺水植物区48上的植株之间。水体自第一自挺水植物区46流经第二子挺水植物区47再到第三子挺水植物区48,可以起到层层递进的过滤作用,净化效果好,同时可以获得较佳的景观效果。优选地,沉水湖区60还养殖有景观鱼类。景观鱼类可以增强本技术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景观效果。具体地,景观鱼类应在所有植物种植完成至少1个月之后投放。优选地,沉水湖区60还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浅滩区、挺水植物区及沉水湖区,所述浅滩区底部铺设有用于对水体进行过滤的滤材,所述挺水植物区种植有挺水植物群,所述沉水湖区种植有沉水植物群,所述浅滩区、所述挺水植物区及所述沉水湖区依次连通,以使水体可从所述浅滩区可流动至所述沉水湖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浅滩区、挺水植物区及沉水湖区,所述浅滩区底部铺设有用于对水体进行过滤的滤材,所述挺水植物区种植有挺水植物群,所述沉水湖区种植有沉水植物群,所述浅滩区、所述挺水植物区及所述沉水湖区依次连通,以使水体可从所述浅滩区可流动至所述沉水湖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区包括基底及种植土层,所述基底设于所述挺水植物区底部,所述种植土层设于所述基底一侧,所述挺水植物群种植于所述种植土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群为芦苇、再力花、美人蕉、香蒲、菖蒲、鸢尾、泽泻、慈姑或茭白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区包括至少一个子挺水植物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区包括第一子挺水植物区、第二子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秋美渠建国张慧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