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1354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生物膜和微电解组件,所述生物膜包括载体和附着于所述载体上的微生物,所述微电解组件包括填料仓和容置于所述填料仓内的微电解质,所述填料仓的外周开设有用于水体交换的多个通孔,所述载体设于所述填料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生物膜与微电解组件结合,实现了多种形式水质净化。此外,将生物膜和微电解组件组合为一体式装置结构,该装置功能齐全,适用范围较广,待水质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对该装置进行打捞回收以重复利用,其回收成本远小于其再次使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回收的经济可行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电解生物膜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中,通常采用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使细菌、真菌以及藻类等微生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生物膜法虽然取得了良好净化水质效果,但对于黑臭水体中重金属离子、高分子化合物、芳硝基化合物、染料、有机农药等,就不能很好的去除。并且生物膜在挂膜之后景观性会变差,在水体处理后期常被打捞起,又由于其回收经济可行性较差,通常在打捞起后会被弃用,造成资源浪费与再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其不仅能够充分吸附分解水中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还能够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其具有较高的回收经济可行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生物膜和微电解组件,所述生物膜包括载体和附着于所述载体上的微生物,所述微电解组件包括填料仓和容置于所述填料仓内的微电解质,所述填料仓的外周开设有用于水体交换的多个通孔,所述载体设于所述填料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膜开设有多个过水缝,所述过水缝沿着所述生物膜的高度方向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上下布置的疏松层和密实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膜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的顶端的轻质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质层为海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质层、所述疏松层和所述密实层的高度比为:0.5~1:0.5~2:0.5~4。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其包括上下布置的生物膜和微电解组件,生物膜主要作为微生物的附着场所,用以构建微生物群落结构,充分吸附分解水中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进而充分发挥原生微生物或工程菌的水质净化功能。微电解组件主要用于与水体底泥充分接触,对底泥进行处理,充分去除黑臭水体中重金属离子、高分子化合物、芳硝基化合物、染料等。本技术通过生物膜与微电解组件结合,实现了多种形式水质净化。同时将微电解质存放于填料仓中,水处理之后将填料仓打捞即可将微电解质打捞起,使得微电解质打捞容易,减轻水体底质硬化现象。此外,本技术将生物膜和微电解组件组合为一体式装置结构,该装置功能齐全,适用范围较广,待水质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对该装置进行打捞回收以重复利用,其回收成本远小于其再次使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而本技术回收的经济可行性较高。本技术所述生物膜上还开设有多个过水缝,可保证必要的水体交换,增加装置抵抗水流冲击能力,有效地延长了围隔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载体包括疏松层和密实层,疏松层内纤维编织较疏松,适合体积较大的藻类附着生长,可实现藻菌共生,藻类可以吸收氮、磷,并为菌类提供氧气;密实层内纤维编织较紧密,可附着大量菌类,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所述生物膜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的顶端的轻质层,轻质层能够漂浮于水面,用以使生物膜整体漂浮于水体,同时生物膜下方的微电解组件沉于水体底泥,本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生物膜的高度,使得生物膜整体在深度上贯穿水体,从而拦截水面漂浮物和藻类,防止野杂鱼等进入修复系统。所述轻质层、所述疏松层和所述密实层的高度比为:0.5~1:0.5~2:0.5~4,使得生物膜能够整体漂浮于水体中,同时又可保证微生物具有足够的附着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微电解生物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生物膜,110、载体,111、密实层,112、疏松层,120、轻质层,130、过水缝,200、微电解组件,210、填料仓,220、微电解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生物膜100和微电解组件200,所述生物膜100包括载体110和附着于所述载体110上的微生物;所述微电解组件200包括填料仓210和容置于所述填料仓210内的微电解质220。所述填料仓210的外周开设有多个通孔,用于使水流入其内,使得微电解质220对水进行处理。所述载体110设于所述填料仓210上。填料仓210一方面用于承载微电解质220,另一方面作为负重结构使整套装置沉在水底,在一定的水流冲刷下保持固定,并有利于微生物挂膜。填料仓210规格、形状、大小可根据实际所应用的填料而定;微电解质220类型和用量则主要根据目标水体的底泥情况而定。本技术所述的生物膜100主要作为微生物的附着场所,用以构建微生物群落结构,充分吸附分解水中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进而充分发挥原生微生物或工程菌的水质净化功能。微电解质220与水体底泥充分接触,对底泥进行处理,充分去除黑臭水体中重金属离子、高分子化合物、芳硝基化合物、染料等。本技术通过生物膜100与微电解组件200结合,实现了多种形式水质净化。同时将微电解质220存放于填料仓210中,水处理之后将填料仓210打捞即可将微电解质220打捞起,使得微电解质220打捞容易,减轻水体底质硬化现象。此外,本技术将生物膜100和微电解组件200组合为一体式装置结构,该装置功能齐全,适用范围较广,待水质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对该装置进行打捞回收以重复利用,其回收成本远小于其再次使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而本技术回收的经济可行性较高。所述载体110包括上下布置的疏松层112和密实层111,疏松层112由合成材料、毛织材料或棉纺材料等制作,其纤维编织较疏松,适合体积较大的藻类附着生长,可实现藻菌共生,藻类可以吸收氮、磷,并为菌类提供氧气。当用于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处理或水体条件不适合藻类生长时,疏松层112可以取消。疏松层112的下部与密实层111连接,密实层111由合成材料、毛织材料或棉纺材料等制作,其纤维编织较紧密,可附着大量菌类,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本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高度上对换疏松层112和密实层111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膜100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110的顶端的轻质层120,所述轻质层120为海绵,海绵容易获取,制作成本低廉。轻质层120能够漂浮于水面,用以使生物膜100整体漂浮于水体,同时生物膜100下方的微电解组件200沉于水体底泥,本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生物膜100的高度,使得生物膜100整体在深度上贯穿水体,从而拦截水面漂浮物和藻类,防止野杂鱼等进入修复系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轻质层120、所述疏松层112和所述密实层111的高度比为:0.5~1:0.5~2:0.5~4,使得生物膜100能够整体漂浮于水体中,同时又可保证微生物具有足够的附着空间。优选地,所述生物膜100开设有多个过水缝130,每个所述过水缝130沿着所述生物膜100的高度方向布置,并且多个过水缝130间隔均匀地排布。过水缝130可保证必要的水体交换,增加装置抵抗水流冲击能力,有效地延长了围隔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将微电解质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电解生物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布置的生物膜和微电解组件,所述生物膜包括载体和附着于所述载体上的微生物,所述微电解组件包括填料仓和容置于所述填料仓内的微电解质,所述填料仓的外周开设有用于水体交换的多个通孔,所述载体设于所述填料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布置的生物膜和微电解组件,所述生物膜包括载体和附着于所述载体上的微生物,所述微电解组件包括填料仓和容置于所述填料仓内的微电解质,所述填料仓的外周开设有用于水体交换的多个通孔,所述载体设于所述填料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解生物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开设有多个过水缝,所述过水缝沿着所述生物膜的高度方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震渠建国陈永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