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盘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821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脱水装置,该圆盘脱水装置包括中心支柱(3)和绕中心支柱(3)旋转的旋转筒体(12),其中,旋转筒体(12)内设置有多个筛斗(15),每个筛斗(15)底部都连接有可自动启闭的筛板(1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故障率极低、检修方便、使用寿命长。而且水渣脱水时间长,产品渣含水率低,可适应各种高炉使用,无任何污物外排,与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脱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淬渣处理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冶金、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普遍使用水淬方式处理熔渣,且转鼓式脱水装置已成为绝对主流。但目前转鼓式脱水器脱水时每旋转一周,ー批粒化渣被脱水,其真正的脱水时间小于脱水器一周时间的一半,一般脱水器转速为I转/分钟,因而脱水时间只有不到30秒,粒化渣脱水效果不好,成品渣含水率达到30%以上。另外,转鼓式脱水器旋转所需功率较大,一般达到上百千瓦,电耗较大。而且脱水 器卸渣时,渣与脱水器存在相对运动,由于转鼓式脱水器卸渣频率非常高,对脱水器磨损较为剧烈,脱水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水淬渣处理脱水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ー种脱水时间长、能耗小、寿命长的脱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圆盘脱水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圆盘脱水装置,包括中心支柱和绕中心支柱旋转的旋转筒体,其中,旋转筒体内设置有多个筛斗,姆个筛斗底部都连接有可自动启闭的筛板。进一歩,中心支柱的外侧套设有可旋转的中心转套,中心转套与旋转筒体的内侧壁之间横向设置多根托臂,多根托臂之间设置有多个筛斗。进ー步,位于筛斗底部的筛板的一端与筛斗铰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托臂上的筛板锁紧装置扣合或分离。进一歩,筛板锁紧装置的一端形成有锁紧销,筛板的一端形成有与筛板锁紧装置上的锁紧销扣合的筛板卡槽。进一步,上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碰轮,第一碰轮与下壳底部的出料ロ相对应,筛板卡槽通过第一碰轮与筛板锁紧装置的触碰与锁紧销分离。进ー步,上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碰轮,第二碰轮与上盖顶部的进料ロ相对应,下壳的内侧设置有复位滚轮,复位滚轮与第二碰轮相对应,由复位滚轮托起的筛板上的筛板卡槽通过第二碰轮与筛板锁紧装置的触碰与锁紧销扣合。进ー步,旋转筒体具有上盖和下壳,上盖和下壳设置在固定基础上,上盖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和驱动旋转筒体旋转的传动部件,下壳底部设置有出料ロ。进ー步,上盖顶部驱动旋转筒体旋转的传动部件包括电机、減速机、小齿轮和大齿轮,顺次连接的电机、減速机和小齿轮固定设置在上盖的顶部,大齿轮设置在中心转套的顶端,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连接。进ー步,旋转筒体由多个支撑滚轮支撑,支撑滚轮设置在固定基础上面,旋转筒体相对于支撑滚轮旋转。进一歩,上盖的顶部具有排气ロ,下壳的底部具有排水ロ。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故障率极低、检修方便、使用寿命长。而且水渣脱水时间长,产品渣含水率低,可适应各种高炉使用,无任何污物外排,与环境友好,是冶金及其他行业水淬渣生产理想脱水设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圆盘脱水装置做进ー步详细的描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包括中心支柱3和绕中心支柱3旋转的旋转筒体12,其中,旋转筒体12的上部设有上盖6,下部设有下壳8。上盖6的顶部设置有进料ロ 16和驱动旋转筒体12旋转的传动部件,下壳8的底部设置有出料ロ 10。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中的上盖6、下壳8和中心支柱3都设置在固定基础上(图中未示),而旋转筒体12则由多个支撑滚轮7支撑,多个支撑滚轮7呈环行布置在固定基础上面,由此,旋转筒体12可相对于支撑滚轮7旋转。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固定基础可以是厂房的地面、装置所处的固定平面,亦或是与之类似的结构。进一歩,參见图I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中心支柱3的外侧套设有可旋转的中心转套2,中心转套2与设置在上盖6顶部的驱动旋转筒体12旋转的传动部件相接,以带动整个旋转筒体12旋转。本专利技术中的传动部件可以是本领域中常用的驱动机械部件转动的组件,例如,可包括电机18、减速机5、小齿轮4和大齿轮I。其中,电机18、减速机5和小齿轮4顺次连接并固定设置在上盖6的顶部,而大齿轮I则设置在中心转套2的顶端,大齿轮I与小齿轮4啮合连接,从而通过大齿轮I驱动旋转筒体12的旋转。另外,參见图3,中心转套2与旋转筒体12的内侦彳壁之间横向设置多根托臂13,托臂13呈辐条式布置。图3中显示了本实施例的中心转套2与旋转筒体12的内侧壁之间共设置了 16根托臂13,当然,应该理解的是,托臂13的数量可灵活调整,如可根据旋转筒体12的直径大小、エ厂使用习惯具体设置。进ー步,旋转筒体12内部的多根托臂13之间设置有多个筛斗15,本专利技术中的筛斗15为盛装水渣等待脱水物质的容器,筛斗15通过托臂13实现旋转。由于本实施例中,中心转套2与旋转筒体12的内侧壁之间共设置了 16根托臂13,所以设置在托臂13之间的筛斗15也是16个,当然,本专利技术中筛斗15的数量也可參照托臂13的数量而灵活调整。此夕卜,本专利技术中的筛斗15可选用本领域中常用筛斗的结构形式。參见图I和图4,每个筛斗15的底部都连接有可自动启闭的筛板11,本专利技术中的筛板11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的脱水功能,可由不锈钢条形网或其它网状结构构成。下面參照附图对筛板11与筛斗15的连接做进ー步的说明筛板11的一端与筛斗15铰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托臂13上的筛板锁紧装置14扣合或分离。具体来说,筛板锁紧装置14的一端形成有锁紧销22,筛板11的一端则形成有与筛板锁紧装置14上的锁紧销22相扣合的筛板卡槽21,本专利技术通过锁紧销22与筛板卡槽21的分离或扣合实现筛板11的自动启闭,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I)筛板11的自动打开上盖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碰轮19,第一碰轮19与下壳8底部的出料ロ 10相对应。在实际运行中,当筛斗15转至出料ロ 10位置时,筛板锁紧装置14上端触碰第一碰轮19,筛板锁紧装置14转动,锁紧销22从筛板11上的筛板卡槽21脱开,筛板11靠重力自动打开。(2)筛板11的自动闭合上盖6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碰轮20,第二碰轮20与上盖6顶部的进料ロ 16相对 应,另外,下壳8的内侧设置有复位滚轮23,复位滚轮23与第二碰轮20相对应。在实际运行中,当筛斗15转至进料ロ 16位置吋,复位滚轮23可将打开的筛板11抬起复位,同时第ニ碰轮20触碰筛板锁紧装置14,使其转动,锁紧销22转入筛板11上的筛板卡槽21,即锁紧了筛板11。另外,參见图2可知,上盖6顶部的进料ロ 16所在的纵向平面与下壳8底部的出料ロ 10所在的纵向平面相邻。故当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筒体12按图示水平旋转方向旋转时,也即旋转筒体12的旋转方向由进料ロ 16相对于出料ロ 10反向旋转,直到转动将近一周后在出料ロ 10卸料,由此满足了水渣的长时间脱水。进ー步,本专利技术的上盖6的顶部还可形成有排气ロ 17,下壳8的底部还可形成有排水口 9。使用时,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的进料ロ 16可与冲渣沟或气カ提升机、渣浆泵等输渣装置相接,出料ロ 10与外接运输皮带相连,排气ロ 17与排气管道相连,排水ロ 9与排水管道相连,整个装置布置灵活,使用简单。本专利技术的圆盘脱水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出渣时,渣水混合物通过进料ロ 16进入筛斗15,充满渣的筛斗15按图2所示旋转方向旋转,渣中含水由筛板11滤出。当设备转至出料ロ 10时,第一碰轮19使筛板锁紧装置14转动,筛板11靠渣的重力打开卸渣,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脱水装置,包括中心支柱(3)和绕中心支柱(3)旋转的旋转筒体(12),其特征在于,旋转筒体(12)内设置有多个筛斗(15),每个筛斗(15)底部都连接有可自动启闭的筛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祉荣贺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