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去除天然水体中铜离子的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8551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稻壳粉负载在碳纳米管上制得的复合吸附材料,属于水净化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利用负载稻壳粉的碳纳米管去除水中的铜离子的方法,即将负载稻壳粉的碳纳米管在任意pH值下吸附除去水中的铜离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吸附法除去水中的铜离子,但其寿命和回收再利用明显优于传统的吸吸附材料。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材料易得,成本低,吸附量高,处理离子浓度在1~100mg/g的天然水具有高效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去除天然水中的铜离子,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涉及利用稻壳粉负载在碳纳米管上制得的一种新型材料,属于水净化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铜离子是目前已知的七种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来说,铜可以直接引发一系列的植物体内生理学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新陈代谢、植物生长等。铜虽然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但当浓度增加到平常的10 50倍是,会变的有毒。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铜离子最大允许浓度为I. 00mg/L。目前国内较常用的含铜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电解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离子螯合法。化学沉淀法具有技术成熟、投资少、处理成本低、适应性强、管理方便、 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是含铜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但是处理后会产生含铜污泥,若污泥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电解法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回收的金属纯度也高,但是耗电量大,废水处理量小。吸附法具有吸附剂来源广泛,成本低,操作方便,吸附效果好等优点,但吸附剂的使用寿命短,再生困难,难以回收。离子交换法过程很简单,设备也不复杂,选择性提取金属离子有很好的效果,但树脂交换容量有限,树脂成本较高;形成的螯合物稳定性高,污泥沉淀快,且捕集效果不受碱金属和碱上金属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天然水体中的铜离子的复合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由稻米壳粉末负载在碳纳米管上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春生陈蓉蓉雷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