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188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其特征是由一组电力单元、一根同轴电缆和一组对绞单元共同绞合成缆芯,在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绕包形成的聚酯带层、挤包形成的内护层、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总屏蔽层和挤包而成的外护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力、通信和仪表三个单元电缆综合于一体,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减轻电缆重量,有利于提高石油采开平台的电气化水平,提高该类装备的电气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装备用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属于电线电缆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石油平台电气控制装备中为了电气性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情况下将动力、控制和通信电缆隔离敷设,或 者在电缆结构上增加屏蔽层,减少不同电缆之间的干扰。但是由于石油平台上可供电缆敷设的空间十分狭小,按照传统的敷设方式不但敷设麻烦,增加了相应的成本,同时不利于增加平台额定工作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将电力、通信和仪表三个单元电缆综合于一体,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减轻电缆重量、以利于提高石油采开平台的电气化水平,提高该类装备的电气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的结构特点是所述综合电缆中具有同轴电缆、对绞单元和电力单元;所述同轴电缆是在铜导体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挤包形成的塑料绝缘层、绕包形成的铝塑复合带、编织形成的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和挤包形成的护套;所述对绞单元是将两根分别设有绝缘层的导体对绞成缆后绕包对绞单元包带层,在所述对绞单元包带层上编织形成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所述电力单元是在电力芯导体上挤包电力芯塑料绝缘层构成电力绝缘线芯,三根电力绝缘线芯绞合成缆后绕包电力单元包带层,在所述电力单元包带层上编织形成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一组电力单元、一根同轴电缆和一组对绞单元共同绞合成缆芯,在所述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绕包形成的聚酯带层、挤包形成的内护层、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总屏蔽层和挤包而成的外护套层。本技术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电力芯导体的截面积为1.0 mm2、I. 5 mm2、2. 5 mm2或4mm2。所述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和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5% ;所述总屏蔽层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0%。所述外护套层是以聚酯类弹性体或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塑料为材质挤包形成。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I、本技术将电力、通信和仪表三个单元电缆综合于一体,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减轻电缆重量、以利于提高石油采开平台的电气化水平,提高该类装备的电气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2、本技术电力线芯导体截面积为I. O-W,电缆结构得到优化,结构稳定;3、本技术中屏蔽层密度不低于80%,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作用;4、本技术中护套材料采采用聚酯类弹性体材料或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其具有阻燃、防泥、耐油等性能优良,并具有环保的特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Ia铜导体,Ib导体,Ic电力芯导体,2a塑料绝缘层,2b绝缘层,2c电力芯塑料绝缘层,3铝塑复合带,4a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4b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c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5护套,6a对绞单元包带层,6b电力单元包带层,7聚酯带层,8内护层,9总屏蔽层,10外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具有同轴电缆、对绞单元和电力单元;如图I所示,同轴电缆是在铜导体Ia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挤包形成的塑料绝缘层2a、绕包形成的铝塑复合带3、编织形成的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4a和挤包形成的护套5 ;对绞单元是将两根分别设有绝缘层2b的导体Ib对绞成缆后绕包对绞单元包带层6a,在对绞单元包带层6a上编织形成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b ;电力单元是在电力芯导体Ic上挤包电力芯塑料绝缘层2c构成电力绝缘线芯,三根电力绝缘线芯绞合成缆后绕包电力单元包带层6b,在电力单元包带层6b上编织形成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c ;一组电力单元、一根同轴电缆和一组对绞单元共同绞合成缆芯,在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绕包形成的聚酯带层7、挤包形成的内护层8、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总屏蔽层9和挤包而成的外护套层10。具体实施中,电力芯导体Ic的截面积为I. 0 mm2>I. 5 mm2、2. 5 mm2或4mm2;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4a、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b和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c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5% ;总屏蔽层9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0% ;外护套层10是以聚酯类弹性体或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塑料为材质挤包形成。权利要求1.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综合电缆中具有同轴电缆、对绞单元和电力单元; 所述同轴电缆是在铜导体(Ia)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挤包形成的塑料绝缘层(2a)、绕包形成的铝塑复合带(3)、编织形成的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4a)和挤包形成的护套(5); 所述对绞单元是将两根分别设有绝缘层(2b)的导体(Ib)对绞成缆后绕包对绞单元包带层(6a),在所述对绞单元包带层^a)上编织形成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b); 所述电力单元是在电力芯导体(Ic)上挤包电力芯塑料绝缘层(2c)构成电力绝缘线芯,三根电力绝缘线芯绞合成缆后绕包电力单元包带层(6b),在所述电力单元包带层(6b)上编织形成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c); 一组电力单元、一根同轴电缆和一组对绞单元共同绞合成缆芯,在所述缆芯上由内向 外依次设置绕包形成的聚酯带层(7)、挤包形成的内护层(8)、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总屏蔽层(9)和挤包而成的外护套层(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电力芯导体(Ic)的截面积为 I. O mm2、I. 5 mm2、2. 5 mm2 或 4mm2。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4a)、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b)和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c)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5% ;所述总屏蔽层(9)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外护套层(10)是以聚酯类弹性体或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塑料为材质挤包形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其特征是由一组电力单元、一根同轴电缆和一组对绞单元共同绞合成缆芯,在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绕包形成的聚酯带层、挤包形成的内护层、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总屏蔽层和挤包而成的外护套层。本技术将电力、通信和仪表三个单元电缆综合于一体,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减轻电缆重量,有利于提高石油采开平台的电气化水平,提高该类装备的电气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文档编号H01B7/17GK202650596SQ20122035574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郑淼, 王会林, 廖晓东, 陈珊, 孙磊, 束忠林 申请人: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石油开采装备用综合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综合电缆中具有:同轴电缆、对绞单元和电力单元;所述同轴电缆是在铜导体(1a)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挤包形成的塑料绝缘层(2a)、绕包形成的铝塑复合带(3)、编织形成的同轴电缆镀锡铜丝屏蔽层(4a)和挤包形成的护套(5);所述对绞单元是将两根分别设有绝缘层(2b)的导体(1b)对绞成缆后绕包对绞单元包带层(6a),在所述对绞单元包带层(6a)上编织形成对绞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b);所述电力单元是在电力芯导体(1c)上挤包电力芯塑料绝缘层(2c)构成电力绝缘线芯,三根电力绝缘线芯绞合成缆后绕包电力单元包带层(6b),在所述电力单元包带层(6b)上编织形成电力单元镀锡铜丝屏蔽层(4c);一组电力单元、一根同轴电缆和一组对绞单元共同绞合成缆芯,在所述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绕包形成的聚酯带层(7)、挤包形成的内护层(8)、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总屏蔽层(9)和挤包而成的外护套层(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淼王会林廖晓东陈珊孙磊束忠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