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积木式编程语言装置,具体为一种编程语言的输入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工具存在的编程识别符号不直观、输入不方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设计为一套编程积木,在积木内,感应线圈通过多联开关,与微型芯片以并联方式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代码积木化,编程拼搭化,界面直观,操作方便,代码自动生成,用于青少年进行计算机、机器人程序设计及教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程语言工具,具体为一种编程语言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编程语言工具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文本式编程语言、图形化编程语言,二者均需编程者根据语法规则,将相应的助记符(标识字)、图形化编程识别符号通过键盘、鼠标输入计算机,以供计算机主机转换为相应的程序代码段序列,并进一步编译处理。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按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可直接调用,即没有参数;另一类属于可选参数调用,需添加、设置参数后才能调用。对初学编程的青少年来说,文本式或图形化的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都不太直观,都需要一个熟悉、记忆的过程,而且还需要通过键盘、鼠标等逐一输入,操作不便,极易产生代码错误、遗漏。感应卡,如ID卡、IC卡,借助射频技术,通过非接触形式与读写设备交换数据。感应卡的电路部分由一个感应线圈、一个微型芯片组成,每张感应卡所具有的唯一的身份识别编码标识——卡片序列号就储存在微型芯片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工具存在的编程识别符号不直观、输入不方便的不足,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编程识别符号界面直观、输入操作方便的编程语言的输入装置。积木为青少年所熟知,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的可选参数调用,使得本技术需要解决既要在一块积木中封装多个不同序列号的微型芯片,又要可选择地输出多个不同序列号的微型芯片中的其中之一的序列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设计为一种积木式编程语言装置,在积木内,感应线圈(I)、微型芯片(2)、多联开关(3)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I)通过多联开关(3),与微型芯片(2)以并联方式电连接。通过选择、设置编程积木块的多联开关,使编程积木块内部相应的微型芯片处于唯一的电连通状态,即编程积木块只可感应输出所选择的唯一的微型芯片的序列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代码积木化,编程拼搭化,界面直观,操作方便,代码自动生成。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I.感应线圈,2.微型芯片,3.多联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感应线圈(I)通过多联开关(3),与多个不同序列号的微型芯片(2)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多联开关、微型芯片数量根据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的可选参数数量而定,比如乐高NXT机器人有1-4四个传感器输入端口,获取其传感器数值的NQC语言的助记符Sensor O有四种参数SI、S2、S3、S4可选,本技术的Sensor O编程积木块内部对应地需要封装四个不同序列号的微型芯片和四联的多联开关。工作时,编程者根据需要,选择、设置编程积木块表面的多联开关(3),使编程积木块内部相应的微型芯片(2)处于唯一的电连通状态,即只可感应输出所选择的唯一的微型芯片(2)的序列号。编程者将多块不同的编程积木块按一定的编程规则而顺序排列摆放,形成一个编程积木序列。与计算机主机连接的感应式读码器依次扫描编程积木序列中的每 一编程积木块,将每一编程积木块的微型芯片(2)的序列号依次传递至计算机主机。计算机主机将获取的编程积木块的微型芯片(2)的序列号依次转换为相应的程序代码段序列,实现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的自动输入,便于青少年学习计算机、机器人程序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积木式编程语言装置,在积木内,感应线圈(I) 、微型芯片(2)、多联开关(3)电连接,其特征在干感应线圈(I)通过多联开关(3),与微型芯片(2)以并联方式电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积木式编程语言装置,具体为一种编程语言的输入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工具存在的编程识别符号不直观、输入不方便的不足,本技术将编程语言的编程识别符号设计为一套编程积木,在积木内,感应线圈通过多联开关,与微型芯片以并联方式电连接。本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代码积木化,编程拼搭化,界面直观,操作方便,代码自动生成,用于青少年进行计算机、机器人程序设计及教学。文档编号G09B19/00GK202650333SQ2012201527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李卫红 申请人:李卫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积木式编程语言装置,在积木内,感应线圈(1)、微型芯片(2)、多联开关(3)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1)通过多联开关(3),与微型芯片(2)以并联方式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李卫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