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换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7933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换气系统,包括:外围通气管;中间通气管,所述中间通气管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内;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和中间通气管的一端,用于送风、排风。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的设计和结构,可实现室内外双向换气,送风和排风可通过中间通气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实现热回收,减少能源的消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风换气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风量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新风量的增加导致了空调能耗的增加。同时,大部分空调系统都没有使用任何排风能量回收方式,导致大量的低品位能源白白浪费。目前,对于普通的家庭和办公室,室内的污染日益严重,而现在人们主要用普通的排气扇来对室内进行换气。这种换气方式的缺点是一、在炎热的夏季,室内使用空调的情 况下,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如直接使用普通的排气扇对室内换气,会影响到空调的制冷效果,增加能源的消耗;二、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也较大,同样造成能耗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风换气系统,主要应用于室内外双向换气,进气和出气可通过中间通气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实现热回收,减少能源的消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换气系统,包括外围通气管;中间通气管,所述中间通气管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内;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中间通气管和外围通气管的一端,用于送风、排风。可选的,所述外围通气管和中间通气管有间隙。可选的,所述中间通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换热翅片。可选的,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中间通气管的管壁内侧和/或外侧。可选的,所述各通气管中装有风量调节阀。可选的,所述风量调节阀为光圈式风量调节阀。可选的,所述中间通气管中装有过滤填料。可选的,所述中间通气管和外围通气管均有部分管体设置于房间中,且该部分的中间通气管的长度大于外围通气管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为I.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换气系统的中间通气管,设置于外围通气管内,在中间通气管和外围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送排风的风机,实现双向换气。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换气系统的外围通气管和中间通气管有间隙,中间通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换热翅片,实现热回收从而降低能量的消耗。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换气系统的中间通气管中装有过滤填料,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4.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换气系统的通气管道在房间的部分,中间通气管的长度大于外围通气管的长度,是一种新风换气效果好的结构。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换气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通风换气结构所占空间小。附图说明图I为新风换气系统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双向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圈式风量调节阀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 :风机2 :外围通气管 3:中间通气管4:房间5:排风口6:送风口7 :翅片8 :叶片9 :光圈式风量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换气系统。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新风换气系统,主要包括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中间通气管3设置于外围通气管2内,并且在两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应用于送风、排风的风机I。风机I内侧吸风口可以吸室内排风,外侧吸风口可以送新风。夕卜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组成的双向换气装置,向各楼层进行换气。可选地,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中装有光圈式风量调节阀9,可以实现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中风量的同时调节,送风口 6和排风口 5向各层房间4进行双向换气。外围通气管2可以由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中间通气管3可以由导热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新风换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按照图I所示进行安装,将同时送风、排风的风机I设置于室外,启动风机I。这样,室外新风通过中间通气管3和送风口 6送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排风口 5和外围通气管2排出室外,达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可通过中间换气管3的管壁和翅片7进行热交换。这样,室外新风经过换热后,回收室内排风所含的热量,避免换气后由于室内排风造成热量损失,避免增加额外的能源消耗。可选地,所述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之间有间隙。可选地,所述中间通气管3的管壁上设置有换热翅片7,可以加快热量的转换,从而减少能量的损耗。可选地,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中间通气管3的管壁内侧和/或外侧,有利于热量的交换。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各通气管中装有风量调节阀9,此调节阀可以调节风量的大小。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风量调节阀9为光圈式风量调节阀,同时调节中间通气管3和外围通气管2中的风量。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中间通气管3中装有过滤填料,起到净化从室外吸进来的空气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中间通气管3和外围通气管2均有部分管体设置于房间中,且该部分的中间通气管3的长度大于外围通气管2的长度,从而避免从室外吸进来的新鲜空气很快被外围通气管2排出去,提高了效率。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 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换气系统包括 外围通气管⑵; 中间通气管(3),所述中间通气管(3)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2)内; 风机(I),所述风机(I)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的一端,用于送风、排风。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之间有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通气管(3)的管壁上设置 有换热翅片(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7)设置于中间通气管⑶的管壁内侧和/或外侧。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中装有风量调节阀(9)。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阀(9)为光圈式风量调节阀。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通气管(3)中装有过滤填料。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通气管(3)和外围通气管(2)均有部分管体设置于房间中,且该部分的中间通气管(3)的长度大于外围通气管(2)的长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风换气系统,包括外围通气管;中间通气管,所述中间通气管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内;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和中间通气管的一端,用于送风、排风。通过本技术优化的设计和结构,可实现室内外双向换气,送风和排风可通过中间通气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实现热回收,减少能源的消耗。文档编号F24F7/08GK202648044SQ20112045663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郝学军, 安强, 王琳 申请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风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换气系统包括:外围通气管(2);中间通气管(3),所述中间通气管(3)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2)内;风机(1),所述风机(1)设置于所述外围通气管(2)和中间通气管(3)的一端,用于送风、排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学军安强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