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7912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包括炉体、料斗、喂料器、炉排、供风系统,炉排设于炉体内部的下端,料斗与喂料器连接,喂料器与炉体连接,供风系统包括环形风管、风机、储风罐,环形风管设于炉体的内部,且设于炉排的下部,环形风管上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出风管,出风管连通环形风管,且设于炉排上方,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储风罐,储风罐上设有第一输风管、第二输风管、第三输风管,第一输风管连接喂料器的出料口处,方便将物料导入炉体内,不会在喂料器出料口处淤积,第二输风管穿过炉体的侧壁与炉排底部的中心部位连接,具有松动炉排上堆积的燃料的功能,第三输风管穿过炉体的侧壁与环形风管连接,出风口将形成环形旋风,提高燃烧速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增氧增压系统,尤其涉及ー种促进生物质锅炉燃烧的增氧增压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物质锅炉主要依靠负压的作用燃烧,由于燃料进入燃烧器后都是呈现堆积状态,燃料内部因为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导致不能够充分燃烧,造成部方燃料流失,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具有增氧增压效果,且可以让燃料充分燃烧、減少环境污染的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包括炉体、料斗、喂料器、炉排、供风系统,所述炉排设于所述炉体内部的下端,所述料斗与所述喂料器连接,所述喂料器与所述炉体连接,所述供风系统包括环形风管、风机、储风罐,所述环形风管设于所述炉体的内部,且设于所述炉排的下部,并与所述炉体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环形风管上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出风管,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连通所述环形风管,且设于炉排上方,所述风机的出风ロ连接储风罐,所述储风罐上设有第一输风管、第二输风管、第三输风管,所述第一输风管连接所述喂料器的出料ロ处,所述第二输风管穿过所述炉体的侧壁与所述炉排底部的中心部位连接,所述第三输风管穿过所述炉体的侧壁与所述环形风管连接。进ー步地,所述喂料器与所述炉体连接处设有斜输料管,所述斜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喂料器的出料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炉体连接,并与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斜输料管与水平方向傾斜。进ー步地,所述倾斜角度范围为15° -85°。进ー步地,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上均匀排列口径大小相同的出风ロ,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上的出风ロ的朝向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排列。进ー步地,所述出风管为立柱型或半圆柱型。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通过在喂料器与炉体之间设置斜输料管,方便了物料快速方便的进入炉体内部,通过设置风机和储风罐,且在储风罐上设置第ー输风管、第二输风管、第三输风管,通过将第一输风管连接到喂料器的出料ロ处,方便将物料导入炉体内,不会在喂料器出料ロ处淤积,通过将第二输风管连接到炉排的底部中心部位,为炉体内提供足够的氧气,且具有松动炉排上堆积的燃料的功能,通过在炉排处设置环形风管,且将第三输风管连接至所述环形风管,在环形风管上设置若干出风管,且在出风管的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上设置若干出风ロ,在工作时,出风ロ将形成环形旋风,大大提高燃烧速度。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输风管,大大增强炉体内部的氧气输入,提高了燃料的充分燃烧度,节约能源,且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环形风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ー并參阅图I及图2,其中图I为本技术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环形风管30的俯视图。ー种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100,包括炉体10、料斗40、喂料器50、炉排13、供风系统20,所述炉排13设于所述炉体10内部的下端,所述料斗40与所述喂料器50连接,所述喂料器50与所述炉体10连接,所述喂料器50与所述炉体10连接处设有斜输料管60,所述斜输料管60的一端与所述喂料器50的出料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炉体10连接,并与所述炉体10的内腔12连通,所述斜输料管60与水平方向呈ー角度,角度范围为15° -85°。所述供风系统20包括环形风管23、风机21、储风罐22,所述环形风管23设于所述炉体10的内部,且设于所述炉排13的下部,并与所述炉体10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环形风管23上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出风管231,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231连通所述环形风管23,且设于炉排13上方,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231上均匀排列口径大小相同的出风ロ 232,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231上的出风ロ 232的朝向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排列,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231的形状可以是立柱型或半圆柱型,所述风机21的出风ロ连接储风罐22,所述储风罐22上设有第一输风管221、第二输风管223、第三输风管222,所述第一输风管221连接所述喂料器50的出料ロ处,所述第二输风管223穿过所述炉体10的侧壁11与所述炉排13底部的中心部位连接,所述第三输风管222穿过所述炉体10的侧壁11与所述环形风管23连接。运行时,将燃料放入料斗40,通过喂料器50将燃料推进斜输料管60,打开风机21,输风管221将风输送到斜输料管60,保证了喂料器50推进的燃料在斜输料管60中不会堆积堵塞,燃料将被输送进炉体10内部进行燃烧,第二输风管223将风输送到炉排13中心底部,保证了炉体10内腔12中氧气的充足供应,也防止了燃料在炉排13上的堆积而得不到充分的燃烧,第三输风管222将风输送到环形风管23,环形风管23将风均匀的输送到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231,由于出风管231上设置出风ロ 232,且出风ロ 232的朝向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排列,在工作时,出风ロ 232将形成环形旋风,大大提高燃烧速度。综上所述,通过在喂料器与炉体之间设置斜输料管,方便了物料快速方便的进入炉体内部,通过设置风机和储风罐,且在储风罐上设置第一输风管、第二输风管、第三输风管,通过将第一输风管连接到喂料器的出料ロ处,方便将物料导入炉体内,不会在喂料器出料ロ处淤积,通过将第二输风管连接到炉排的底部中心部位,为炉体内提供足够的氧气,且具有松动炉排上堆积的燃料的功能,通过在炉排处设置环形风管,且将第三输风管连接至所述环形风管,在环形风管上设置至少四个出风管,且在出风管的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上设置出风ロ,在工作吋,出风ロ将形成环形旋风,大大提高燃烧速度。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输风管、第二输风管、第三输风管,大大增强炉体内部的氧气输入,提高了燃料的充分燃烧度,节约能源,且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100),包括炉体(10)、料斗(40)、喂料器(50)、炉排(13),所述炉排(13)设于所述炉体(10)内部的下端,所述料斗(40)与所述喂料器(50)连接,所述喂料器(50)与所述炉体(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100)还包括供风系统(20),所述供风系统(20)包括环形风管(23)、风机(21)、储风罐(22),所述环形风管(23)设于所述炉体(10)的内部,且设于所述炉排(13)的下部,并与所述炉体(10)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环形风管(23)上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出风管(231),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231)连通所述环形风管(23),且设于所述炉排(13)上方,所述风机(21)的出风口连接储风罐(22),所述储风罐(22)上设有第一输风管(221)、第二输风管(223)、第三输风管(222),所述第一输风管(221)连接所述喂料器(50)的出料口处,所述第二输风管(223)穿过所述炉体(10)的侧壁(1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100),包括炉体(10)、料斗(40)、喂料器(50)、炉排(13),所述炉排(13)设于所述炉体(10)内部的下端,所述料斗(40)与所述喂料器(50)连接,所述喂料器(50)与所述炉体(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锅炉增氧增压系统(100)还包括供风系统(20),所述供风系统(20)包括环形风管(23)、风机(21)、储风罐(22),所述环形风管(23)设于所述炉体(10)的内部,且设于所述炉排(13)的下部,并与所述炉体(10)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环形风管(23)上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出风管(231),所述至少四个出风管(231)连通所述环形风管(23),且设于所述炉排(13)上方,所述风机(21)的出风口连接储风罐(22),所述储风罐(22)上设有第一输风管(221)、第二输风管(223)、第三输风管(222),所述第一输风管(221)连接所述喂料器(50)的出料口处,所述第二输风管(223)穿过所述炉体(10)的侧壁(11)与所述炉排(13)底部的中心部位连接,所述第三输风管(222)穿过所述炉体(10)的侧壁(11)与所述环形风管(2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念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鼎梁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