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遮阳篷,其包括空心柱、滑动件和制动装置。空心柱内侧具有制动孔;滑动件位于空心柱外部且与空心柱滑动连接,且其内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凸耳和第二延伸凸耳;制动装置设置于空心柱和滑动件上,其包括弹簧片、制动件和板型按钮,弹簧片包括可使制动件伸出制动孔的活动端以及与空心柱的内壁抵接的抵顶端,板型按钮铰接于第一延伸凸耳和第二延伸凸耳之间,且其可与制动件相对。上述可折叠式遮阳篷将操作者的手指直接接触的部件由制动件改为板型按钮,且该板型按钮与滑动件同步运动,而驱动制动件的部件为弹簧片,其制动装置的安全性和制动精度得到显著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户外休闲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制动装置的安全性和制动精度均较高的可折叠式遮阳篷。
技术介绍
遮阳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户外休闲用品,其可为用户提供一定的遮阳面积,提高用户在户外活动时的舒适性。在众多种类的遮阳篷中,可折叠式遮阳篷以其便于携带、空间占用率较低等优点而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參见图1,图I为ー种典型的可折叠式遮阳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可折叠式遮阳篷由四个空心柱11、四个滑动件12以及多个支撑杆 13构成,空心柱11与滑动件12套接,滑动件12与支撑杆13铰接,从而构成可以收叠的遮阳篷。打开或收起该遮阳篷时,滑动件12将相对于空心柱11上下滑动,并通过设置于空心柱11和滑动件12上的制动装置实现滑动件12的限位。參见图2,图2为图I中遮阳篷的一种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制动装置包括弹簧片和制动件15,弹簧片两端分别形成与空心柱11的内壁抵接的抵顶端141以及与制动件15固定的活动端142,制动件15的大小与设置在空心柱11上的制动孔的直径相适应。需要打开该遮阳篷时,滑动件12沿着空心柱11向上运动,当滑动件12的下端位于制动孔的上方吋,弹簧片的活动端142施加于制动件15上的弹簧カ将促使制动件15伸出制动孔,此时滑动件12与制动件15卡接,从而实现滑动件12的限位。需要收起该遮阳篷时,操作者需用手指按动制动件15,使制动件15伸入空心柱11内部,滑动件12即可沿着空心柱11向下滑动。上述制动装置中,由于操作者的手指需直接按动制动件15,而在滑动件12滑动的过程中,操作者的手指有可能卡在制动孔内,或夹在滑动件12和空心柱11之间,使操作者受伤,使得该制动装置的安全性较差。另外,操作者将制动件15按进制动孔内的过程中,制动件15可能被卡在制动孔的边缘而无法释放,此时,操作者需从空心柱11的顶部或者底部插入另一部件,该部件作用于制动件15,迫使制动件15释放,造成该装置使用较不方便。參见图3,图3为图I中遮阳篷的另ー种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制动装置包括销壳10、拉环16、复位扭簧17、滑动销18和开ロ挡圈19。销壳10设置于滑动件12上;滑动销18横向布置于销壳10内;拉环16设置于滑动销18外端,且伸出销壳10 ;开ロ挡圈19固定在滑动销18上,且其可卡在空心柱11的制动孔上;复位扭簧17套接于滑动销18上,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销壳10的内壁和开ロ挡圈19上。需要打开该遮阳篷时,滑动件12带动滑动销18沿着空心柱11向上运动,当滑动销18的端部与制动孔相对时,复位扭簧17施加于开ロ挡圈19的作用力将使得滑动销18伸入制动孔内,从而实现滑动件12的限位。需要收起该遮阳篷时,操作者用手指拉动拉环16,开ロ挡圈19向远离制动孔的方向移动,压缩复位扭簧17,直至滑动销18的端部完全退出制动孔,保证滑动件12可沿着空心柱11向下移动。上述制动装置中,操作者通过拉动拉环16实现遮阳篷的收起,手指远离了制动孔以及滑动件12与空心柱11之间的空隙,避免操作过程中手指受伤,且制动件15不易卡在制动孔内,简化了操作者的使用。但是,由于复位扭簧17的弾性系数较小,其施加于滑动销18上的弾性カ较小,导致滑动销18易自动退出制动孔,降低了该制动装置的制动精度。由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遮阳篷,以提高其制动装置的安全性和制动精度,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可折叠式遮阳篷,该遮阳篷的制动装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制动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ー种可折叠式遮阳篷,包括内侧具有制动孔的空心柱;位于所述空心柱外部且与所述空心柱滑动连接的滑动件;设置于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滑动件上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弹簧片和制动件,所述弹簧片包括可使所述制动件伸出所述制动孔的活动端以及与所述空心柱的内壁抵接的抵顶端;所述滑动件内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凸耳和第二延伸凸耳,所述制动装置还包括可与所述制动件相対的板型按钮,所述板型按钮铰接于所述第一延伸凸耳和所述第二延伸凸耳之间。优选地,所述板型按钮上具有与所述制动件端部结构相适应的按钮触点。优选地,所述板型按钮为弧形按钮。优选地,所述板型按钮上端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延伸凸耳和所述第二延伸凸耳铰接。优选地,所述制动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制动孔沿着所述空心柱的延伸方向分布。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板型按钮的旋转位置的限位凸台。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空心柱之间具有防刮件。优选地,所述防刮件固设于所述滑动件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防刮件为塑胶防刮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式遮阳篷包括空心柱、滑动件和制动装置。空心柱内侧具有制动孔;滑动件位于空心柱外部且与空心柱滑动连接,且其内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凸耳和第二延伸凸耳;制动装置设置于空心柱和滑动件上,其包括弹簧片、制动件和板型按钮,弹簧片包括可使制动件伸出制动孔的活动端以及与空心柱的内壁抵接的抵顶端,板型按钮铰接于第一延伸凸耳和第二延伸凸耳之间,且其可与制动件相対。需要打开该可折叠式遮阳蓬时,滑动件沿着空心柱滑动,直至制动件可在弹簧片的作用力下伸出制动孔,达到限制滑动件的移动的目的;需要收起该可折叠式遮阳蓬时,操作者的手指按动板型按钮,使其绕着第一延伸凸耳和第二延伸凸耳转动,进一歩与制动件接触,并推动制动件退回到空心柱内,此时滑动件即可根据需要沿着空心柱运动。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介绍的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式遮阳篷将操作者的手指直接接触的部件由制动件改为板型按钮,且该板型按钮与滑动件同步运动,操作者的手指可远离制动孔以及滑动件与空心柱之间的空隙;同时,驱动上述制动件的部件为弹簧片,其可为制动件提供足够的作用力,且其与板型按钮共同作用可避免制动件卡在制动孔内。综上所述,该可折叠式遮阳篷的制动装置的安全性和制动精度均得到了提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ー种典型的可折叠式遮阳 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遮阳篷的一种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遮阳篷的另ー种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式遮阳篷的结构示意图。图1-4 中空心柱11、滑动件12、支撑杆13、抵顶端141、活动端142、制动件15、拉环16、复位扭簧17,滑动销18、开ロ挡圈19、销壳10、空心柱21、滑动件22、第一延伸凸耳221、第二延伸凸耳222、支撑杆23、制动件24、板型按钮25、按钮触点251、防刮件2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遮阳篷,该遮阳篷的制动装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制动精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參见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式遮阳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式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式遮阳篷,包括:内侧具有制动孔的空心柱(21);位于所述空心柱(21)外部且与所述空心柱(21)滑动连接的滑动件(22);设置于所述空心柱(21)和所述滑动件(22)上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弹簧片和制动件(24),所述弹簧片包括可使所述制动件(24)伸出所述制动孔的活动端以及与所述空心柱(21)的内壁抵接的抵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2)内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凸耳(221)和第二延伸凸耳(222),所述制动装置还包括可与所述制动件(24)相对的板型按钮(25),所述板型按钮(25)铰接于所述第一延伸凸耳(221)和所述第二延伸凸耳(2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新,徐万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