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窗帘的遮光结构,包括上轨壳体以及下轨,上轨壳体的两侧安装有上轨侧盖板,其特征在于上轨壳体内安装有第一上轨以及第二上轨,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下端分别设置有内凹坑,并通过该凹坑挂设有窗帘,窗帘的下部与下轨连接;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头组件以及第二制头组件,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通过第一制头组件以及第二制头组件旋转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动拉绳,使第一制头组件转动,并带动第一上轨,第一制头空转半圈后限位带动第二制头组件转动,并同时带动第二上轨,实现窗帘的撑开或闭合,达到遮光遮挡、透气透光及防尘防虫作用,从而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度。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调节快捷,操作方便,装饰效果好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窗帘,具体是ー种双层窗帘的遮光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市面上已有数多种样式的窗帘结构,例如百折窗帘、罗马窗帘等等,其主要都是装设于居家门窗等地点,用以达到遮蔽阳光及装饰功能;如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542254A于2004年11月3日公开ー种罗马帘,其是可移动介于一个关闭位置与ー个开启位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罗马帘是包括有一个上轨;多数个可折叠式遮片,其是从该上轨处所垂悬的,该每ー个可折叠式遮片具有一对相对的纵向区域;ー个固定元件,其是连接该上轨与该多数个遮片;一个开启用元件,其是连接该上轨与该多数个遮片;该固定元 件是被限制地定位于该每一个遮片之上而在该相对的纵向区域的其中ー个处,并且该开启用元件是被限制地定位于该每一个遮片之上而在相对于该固定元件的纵向区域处;ー个垂直调整机构,其是以ー种操作方式连接至该开启用元件而使开启用元件进行延伸及缩回。但是,该结构只能选择垂入或者叠收,无法根据使用需要调整遮光效果。因此,有必要进ー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g在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调节快捷,操作方便,装饰效果好的双层窗帘的遮光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双层窗帘的遮光结构,包括上轨壳体以及下轨,上轨壳体的两侧安装有上轨侧盖板,其特征在于上轨壳体内安装有第一上轨以及第ニ上轨,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下端分别设置有内凹坑,并通过该凹坑挂设有窗帘,窗帘的下部与下轨连接;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的ー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头组件以及第ニ制头组件,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通过第一制头组件以及第ニ制头组件旋转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制头组件由制头轴芯、转轮盖、转轮、扭簧、制头齿轮以及第一制头圆筒构成;其中制头轴芯截面呈T字形,其依次穿过转轮盖、转轮、扭簧、制头齿轮以及第ー制头圆筒,并通过其端部设有的断开部以及卡扣配合卡扣于第一制头圆筒的端部。所述转轮设置有与拉绳互相啮合并与其旋转配合的啮齿,并且干与第一制头圆筒配合的端面纵向设置有转轮半圆形延伸片;制头齿轮一侧面设置有凹槽;第一制头圆筒一侧对应制头齿轮设有的凹槽设置有凸部,该凹槽与凸部形状一致,并通过两者的凹凸配合实现制头齿轮与第一制头圆筒的同步旋转;第一制头圆筒内部形成空腔,并于空腔内对应转轮半圆形延伸片设置有第一制头圆筒凸环。所述第二制头组件由制头轴芯、调节环、调节器、扭簧、制头齿轮以及第ニ制头圆筒构成;其中制头轴芯依次穿过调节环、调节器、扭簧、制头齿轮以及第ニ制头圆筒,并通过其端部设有的断开部以及卡扣配合卡扣于第二制头圆筒的端部。所述调节环下部设置有调节环凸点,调节器一侧外环对应调节环凸点设置有凹齿,调节环与调节器通过调节环凸点以及凹齿的相互配合实现两者的同步旋转;调节器的另ー侧端面纵向设置有调节器半圆形延伸片,并且于调节器半圆形延伸片的相对位置设置有调节器凸点;调节环、调节器分别通过调节环凸点、调节器凸点与制头齿轮设有的凹槽配合,实现三者的旋转限位;第二制头圆筒内部形成空腔,并于空腔内对应调节器半圆形延伸片设置有第二制头圆筒凸环。所述第一制头圆筒凸环的夹角为α,且α为30 — 90度;第二制头圆筒凸环的夹角为β,且β为30 — 90度。所述第一制头圆筒以及第ニ制头圆筒外壁设置有凸楞,第一制头组件以及第ニ制 头组件分别套设于第一上轨以及第ニ上轨的ー侧,并通过所述的凸楞与上轨设置的内凹坑配合,实现制头组件与上轨的同步旋转;第一上轨以及第ニ上轨的另一侧套设有上轨安装至JHL O所述第一制头组件以及第ニ制头组件之间设置有齿轮,并通过该齿轮实现传动连接;上轨侧盖板对应该齿轮设置有安装座,并通过螺钉配合固定。所述下轨呈类倒“只”字形,两侧安装有下轨侧盖板,并于其上开ロ侧内部放置有下轨下槽,下轨下槽两侧安装有下槽盖,下轨侧盖板对应下槽盖设置有梢柱,下轨下槽通过下槽盖与梢柱的配合使其悬挂于下轨的开ロ侧内部。所述上轨壳体上端固定有安装码,并于其内壁或外壁设置有卡扣槽,上轨侧盖板对应该卡扣槽设置有卡扣,并通过螺钉配合固定。本技术通过拉动拉绳,使第一制头组件转动,并带动第一上轨,第一制头空转半圈后限位带动第二制头组件转动,并同时带动第二上轨,实现窗帘的的撑开或闭合,达到遮光遮挡、透气透光及防尘防虫作用,从而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度。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调节快捷,操作方便,装饰效果好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ー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制头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制头组件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制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制头圆筒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制头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二制头组件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制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二制头圆筒仰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上轨壳体,2为下轨,3为安装码,4为第一制头组件,5为第二制头组件,6为第一上轨,7为第二上轨,8为上轨安装盖,9为齿轮,10为下轨下槽,11为下槽盖,12为下轨侧盖板,12. I为梢柱,13为制头轴芯,13. I为断开部,13. 2为卡扣,14为转轮盖,15为转轮,15. I为转轮半圆形延伸片,16为扭簧,17为制头齿轮,17. I为凹槽,18为第一制头圆筒,18. I为凸部,18. 2为第一制头圆筒凸环,19为调节环,19. I为调节环凸点,20为调节器,20. I为调节器半圆形延伸片,20. 2为调节器凸点,20. 3为凹齿,21为第二制头圆筒,21. I为弟~■制头圆筒凸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描述。參见图I ー图10,本双层窗帘的遮光结构,包括上轨壳体I以及下轨2,上轨壳体I的两侧安装有上轨侧盖板22,上轨壳体I上端固定有安装码3,并于其内壁或外壁设置有卡扣槽,上轨侧盖板22对应该 卡扣槽设置有卡扣,并通过螺钉配合固定。下轨2呈类倒“只”字形,两侧安装有下轨侧盖板12,并于其上开ロ侧内部放置有下轨下槽10,下轨下槽10两侧安装有下槽盖11,下轨侧盖板12对应下槽盖11设置有梢柱12. I,下轨下槽10通过下槽盖11与梢柱12. I的配合使其悬挂于下轨2的开ロ侧内部。上轨壳体I内安装有第一上轨6以及第ニ上轨7,第一上轨6与第二上轨7下端分别设置有内凹坑,并通过该凹坑挂设有窗帘,窗帘的下部与下轨2连接;第ー上轨6与第ニ上轨7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头组件4以及第二制头组件5,第一上轨6与第二上轨7通过第一制头组件4以及第二制头组件5旋转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制头组件4由制头轴芯13、转轮盖14、转轮15、扭簧16、制头齿轮17以及第一制头圆筒18构成;其中制头轴芯13截面呈T字形,其依次穿过转轮盖14、转轮15、扭簧16、制头齿轮17以及第一制头圆筒18,并通过其端部设有的断开部13. I以及卡扣13. 2配合卡扣于第一制头圆筒18的端部;转轮15设置有与拉绳(图中未能标显)互相啮合并与其旋转配合的啮齿,并且于与第一制头圆筒18配合的端面纵向设置有转轮半圆形延伸片15. I ;制头齿轮17 —侧面设置有凹槽17. I ;第一制头圆筒18 —侧对应制头齿轮17设有的凹槽17. I设置有凸部18. 1,该凹槽17. I与凸部18. I形状一致,并通过两者的凹凸配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窗帘的遮光结构,包括上轨壳体(1)以及下轨(2),上轨壳体的两侧安装有上轨侧盖板(22),其特征在于上轨壳体内安装有第一上轨(6)以及第二上轨(7),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下端分别设置有内凹坑,并通过该凹坑挂设有窗帘,窗帘的下部与下轨连接;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头组件(4)以及第二制头组件(5),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通过第一制头组件以及第二制头组件旋转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家文,
申请(专利权)人:佘家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