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念川专利>正文

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665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40
一种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包含有两个框体、多个叶片、一个驱动控制装置及两个连动装置,其中驱动控制装置分别带动两个连动装置,连动装置控制框体内设置的多个叶片的开启与关闭,其中驱动控制装置包含有马达、转速控制器及极限开关,马达设有转轴,该转轴与转速控制器结合,该转速控制器内设有齿轮,齿轮与设于转速控制器内部的转轴啮合,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贯穿固定有一轴体,该轴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动装置,轴体的外部设有双调整件,齿轮带动轴体转动,轴体上的双调整件压触设置于转速控制器上的极限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通过一组驱动控制装置的双向设置的轴体连结两个连动装置,以控制两扇百叶窗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ー种可安装于高处,适用各种规格的排烟、通气用的百叶窗开关控制结构,特别是指ー种组合结构能确实自动控制百叶窗开、关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百叶窗主要于框体内部枢设有多组叶片组,该叶片组上连接有连杆,通过连杆可以连动该叶片组进行一同步的转动,同时该框体的内侧连接ー马达,该马达可带动叶片组转动,进而控制叶片组的开启与关闭。然而,上述百叶窗结构是以直流马达带动,并透过减速齿轮组減速后再带动叶片组转动,此种直流马达转动时,其角度无法控制调整,仅有开启及闭合两种转动方向可供选 择,同时该马达转动时,一但叶片组受到外力干扰无法移动时,该马达内的线圈容易会因为负荷过大而烧毁,因此又必须设计离合机构,使叶片组与马达的驱动カ之间在超过ー预定阻力以上时滑脱,因而使得构造变的复杂化,且其转动角度无法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通过ー组驱动控制装置即能控制两扇百叶窗结构。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结构简易的驱动构造,其是以马达直接连动连动装置的夹片运动,进而直接带动叶片转动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本技术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其包含有两个框体、多个叶片、一个驱动控制装置及两个连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控制装置分别带动所述两个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控制所述框体内设置的多个叶片的开启与关闭;所述驱动控制装置包含有马达、转速控制器及极限开关,所述马达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转速控制器结合,所述转速控制器内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设于所述转速控制器内部的所述转轴啮合,所述转轴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贯穿固定有ー轴体,所述轴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连动装置,所述轴体的外部设有双调整件,所述齿轮带动所述轴体转动,所述轴体上的双调整件压触设置于所述转速控制器上的所述极限开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动装置包含有固定件、多个夹片及ー连杆,所述多个夹片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连杆,其另一端与所述叶片相连,所述固定件内侧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驱动控制装置的所述轴体一端轴接,所述多个夹片的其中一夹片与所述轴套固接,所述轴体带动所述轴套转动,井一并通过与所述轴套相连的所述夹片带动所述连杆运动,进而带动其它所述夹片运动。本技术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的特点及优点是该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可通过ー个驱动控制装置控制两个连动装置运动,每个连动装置可带动多个叶片开启或关闭,也即,本技术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可通过ー组驱动控制装置控制两扇百叶窗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该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通过极限开关的设置,可使百叶窗的叶片不论开启或关闭时均具有较佳的定位与密合度。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开启百叶窗使用状态立体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设置状态立体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尚未设置状态立体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两组百叶窗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外观立体图。 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内部组合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与连动装置外观结构立体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带动连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0所示为本技术的由另一角度所视的驱动控制装置带动连动装置运动的立体图。图11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带动连动装置运动状态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装置与连动装置结合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元件符号说明I......框体2......叶片3、3’ ......驱动控制装置31......马达311......转轴32......转速控制器321......齿轮322......轴体323……调整件33……极限开关4......连动装置41......固定件411......轴套42......夹片43......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所运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原理易于明了,配合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如下,但并非限制本技术的范畴,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可基于不同的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主要包含有框体I、叶片2、驱动控制装置3及连动装置4,其中驱动控制装置3带动连动装置4运动,进而控制百叶窗框体I内设置的叶片2的开启与关闭。关于驱动控制装置3的结构请参阅图4-8所示,该驱动控制装置3包含有马达31、转速控制器32及极限开关33,马达31搭配减速齿轮成为一种低转速马达,马达31设有转轴311,其与转速控制器32结合,该转速控制器32内设有齿轮321,齿轮321能与设于转速控制器32内部的转轴311啮合,并利用转轴311带动齿轮321转动,齿轮321贯穿固定有ー轴体322,该轴体322可与连动装置4结合,位于轴体322外部设有双调整件323,通过齿轮321带动轴体322转动,可以使结合于轴体322上的双调整件323压触设置于转速控制器32上的极限开关33。由于该驱动控制装置3所设置的轴体322可双向结合有连动装置4,因此该驱动控制装置3可以同时连接有两扇百叶窗(如图5所示)。再请參阅图8-11所示,该驱动控制装置3与连动装置4组接,该连动装置4包含有固定件41、多个夹片42及ー连杆43,其中多个夹片42 —端枢接于同一连杆43上,固定件内侧设有轴套411,驱动控制装置3的轴体322 —端轴接于轴套411,该多个夹片42的其中ー夹片42与轴套411固接,因此当轴体322转动时,轴体322可以带动轴套411转动,通过多个夹片42均枢接于同一连杆43,因此当与轴套411轴接的夹片42转动时,可以ー并通过连杆43带动连动其它夹片42运动。续请參阅图9及图10所示,当驱动控制装置3运动时,可以带动连动装置4开启或关闭百叶窗,而贯穿设于驱动控制装置3的转速控制器32内的轴体322其中一端上所设置的调整件323可以通过轴体322的转动与极限开关33接触,进而控制百叶窗的叶片开启或关闭的极限位置;再者,该调整件323可以微调以控制与极限开关33接触的时间,使百叶窗的叶片不论开启或关闭时具有较佳的定位与密合度。另外,如图12所示,该连动装置4的驱动结构也能以另ー驱动控制装置3’带动,通过马达转轴直接与连动装置结合,达到精确驱动与结构简单化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确能通过其构造达到预期的实用价值及功效,相较于现有固制式的百叶窗控制形式,本技术可谓具有更大优点及进步功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举凡熟悉本技术的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涵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其包含有两个框体、多个叶片、一个驱动控制装置及两个连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控制装置分别带动所述两个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控制所述框体内设置的多个叶片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装置包含有马达、转速控制器及极限开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百叶窗双向开关控制结构,其包含有两个框体、多个叶片、一个驱动控制装置及两个连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控制装置分别带动所述两个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控制所述框体内设置的多个叶片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装置包含有马达、转速控制器及极限开关,所述马达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转速控制器结合,所述转速控制器内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设于所述转速控制器内部的所述转轴啮合,所述转轴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贯穿固定有一轴体,所述轴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连动装置,所述轴体的外部设有双调整件,所述齿轮带动所述轴体转动,所述轴体上的双调整件压触设置于所述转速控制器上的所述极限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念川梁育瑜叶东山
申请(专利权)人:王念川梁育瑜叶东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