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4198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包括:微动开关,具有枢转设置的驱动杆;运动部件,用于驱动微动开关的驱动杆,运动部件以预定轨迹运动以驱动微动开关由起始状态转变为响应状态,其中,运动部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在响应状态,第一接触面与驱动杆面接触。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响应状态,第一接触面与驱动杆面接触,只有在第一接触面整体磨损后才会出现配合位置的变化而导致定位不精确,有利避免因磨损而产生配合位置不精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动开关的触发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动开关触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使用一个单一的结构筋条,运动机构与微动开关的驱动杆的接触为线接触或点接触,在接触部位发生磨损后,运动部件需继续移动以弥补磨损量才能使微动开关到达响应状态,此种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因为长期运行容易磨损导致精度降低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触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长期运行容易磨损导致精度降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包括:微动开关,具有枢转设置的驱动杆;运动部件,用于驱动微动开关的驱动杆,运动部件以预定轨迹运动以驱动微动开关由起始状态转变为响应状态,其中,运动部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在响应状态,第一接触面与驱动杆面接触。进一步地,运动部件还具有第二接触面,在起始状态,第二接触面与驱动杆面接触。进一步地,预定轨迹呈直线。进一步地,预定轨迹呈弧形。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微动开关安装在基座上,运动部件相对于基座可转动地设置。进一步地,微动开关设置在偏离运动部件的转动中心的位置,运动部件位于微动开关的背离转动中心的一侧。进一步地,微动开关设置在基座的边缘。进一步地,微动开关包括微动开关本体和与微动开关本体连接的驱动杆,驱动杆与微动开关本体铰接。进一步地,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段,第一驱动杆段的第一端与微动开关本体铰接。进一步地,驱动杆包括与第一驱动杆段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驱动杆段,第二驱动杆段相对于第一驱动杆段倾斜地远离第一驱动杆段延伸。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响应状态,第一接触面与驱动杆面接触,只有在第一接触面整体磨损后才会出现配合位置的变化而导致定位不精确,有利避免因磨损而产生配合位置不精确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微动开关处于起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微动开关处于响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微动开关;11、驱动杆;111、第一驱动杆段;112、第二驱动杆段;lla、工作行程的起点;llb、工作行程的终点;llc、行程极限位置;12、微动开关本体;2、运动部件;21、第一接触面;22、第二接触面;3、基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包括:微动开关1,具有枢转设置的驱动杆11 ;运动部件2,用于驱动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运动部件2以预定轨迹运动以驱动微动开关I由起始状态转变为响应状态,其中,运动部件2具有第一接触面21,在响应状态,第一接触面21与驱动杆11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微动开关I在起始状态时,驱动杆11位于工作行程的起点Ila ;微动开关I在响应状态时,驱动杆11位于其工作行程的终点11b,此时微动开关I的触点动作。若运动部件2与处于工作行程的终点Ilb的驱动杆11为线接触或点接触,接触部位容易发生磨损,在接触部位发生磨损后,运动部件2需继续移动以弥补磨损量才能使微动开关到达响应状态,运动部件2的第一接触面21与处于工作行程的终点Ilb的驱动杆11面接触,只有在第一接触面21整体磨损后才会出现定位不精确的问题,有利避免因磨损而产生配合位置不精确的问题。进一步地,利用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实现两级或多级运动机构之间的联动,也即上一级运动机构运动到位后,触发微动开关I以令下一级的运动机构运动,利用本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有利于提供控制的精确度。进一步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点点接触难以保证动作可靠、加工精度要求高和难以从时间上对微动开关的触发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形成第一接触面21的过程为,使运动部件2按其预定轨迹运动以驱动微动开关I至响应状态,根据响应状态下的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的位置,在运动部件2上形成与处在响应状态的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平行的表面,即为第一接触面21。优选地,运动部件2还具有第二接触面22,在起始状态,第二接触面22与驱动杆11面接触。有利于实现在微动开关的起始状态下,驱动杆11位置的精确控制,只有在整个第二接触面22磨损后,才会出现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形成第二接触面的过程为,使运动部件2按其预定轨迹运动以驱动微动开关I至起始状态,根据起始状态下的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的位置,在运动部件2上形成与处在起始状态的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平行的表面,即为第二接触面22。优选地,运动部件2的运动轨迹呈直线型。运动部件2沿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枢转设置的驱动杆11转动,从而驱动微动开关I由起始状态转变为响应状态。还可以优选地,预定轨迹呈弧形。运动部件2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枢转设置的驱动杆11转动,从而驱动微动开关I由起始状态转变为响应状态,也即触发微动开关。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的微动开关处于起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微动开关I处于起始状态时,运动部件2的第二接触面22与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面接触。运动部件2的转动带动驱动杆11的向驱动杆11的工作行程的终点Ilb转动,从而触发微动开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的微动开关处于响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微动开关I处于响应状态时,运动部件2的第一接触面21与微动开关的驱动杆11面接触,此时微动开关I触发,微动开关I的触点动作。运动部件2继续转动,同时也带动驱动杆11继续转动,在驱动杆行程极限位置Ilc处,运动部件2与驱动杆11脱离。优选地,在第一接触面21的靠近驱动杆11的一侧形成驱动杆11避让结构,以避免运动部件2带动驱动杆11超越驱动杆的行程极限位置11c,或使得在微动开关I触发后,运动部件2尽快的脱离驱动杆11。如图1、4和5所示,微动开关触发结构还包括基座3,微动开关I安装在基座3上,运动部件2相对于基座3可转动地设置。运动部件2绕基座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转动,从而使微动开关由起始状态转换为响应状态,从而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I设置在偏离运动部件2的转动中心的位置,运动部件2位于微动开关I的背离转动中心的一侧。微动开关I的驱动杆11的枢转中心与运动部件2的转动中心不重合。优选地,微动开关I设置在基座3的边缘。微动驱动杆11的延伸出基座3的边缘,运动部件2与基座3的边缘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微动开关I包括微动开关本体12和与微动开关本体12连接的驱动杆11,驱动杆11与微动开关本体12铰接。驱动杆11包括第一驱动杆段111,第一驱动杆段111的第一端与微动开关本体12铰接。驱动杆11可以仅有第一驱动杆段111组成,驱动杆11延伸出基座3的边缘。如图6所示,还可以优选地,驱动杆11包括与第一驱动杆段111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动开关触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动开关(1),具有枢转设置的驱动杆(11);运动部件(2),用于驱动所述微动开关(1)的驱动杆(11),所述运动部件(2)以预定轨迹运动以驱动所述微动开关(1)由起始状态转变为响应状态,其中,所述运动部件(2)具有第一接触面(21),在所述响应状态,所述第一接触面(21)与所述驱动杆(11)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树莉陈伟罗镇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