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607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包括两个束柱,两个束柱竖直放置,两个束柱之间设有多个水平放置的梁,梁与束柱刚性连接,梁和束柱围成的空间内设有钢板墙,钢板墙与梁刚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很强的抗侧承载能力和刚度,钢板墙吸收绝大部分的层间剪力;同时,在大震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钢板墙中,而束柱仍处于弹性状态,形成两道抗震防线,在抗震设防区的多高层建筑中使用性能优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适用于建筑平面布置复杂的民用钢结构住宅体系,适用面更广,不占用建筑使用面积,不影响建筑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工厂组装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多层拼装,易于装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
技术介绍
传统框架结构中,梁、束柱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但是其水平抗侧能力和刚度低,必须通过加设抗侧力构件来抵抗水平荷载。钢结构中,钢板墙作为一种有效的抗侧力构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小高宽比钢板墙,也就是钢板墙的高度跟跨度的比值小于I。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建筑的使用功能的限制,如多样化的平面布置、室内交通的影响、门窗开设、阳台和电梯井部位等,柱距设置较小。此时,传统的小高宽比钢板墙将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装配、抗侧刚度大、耗能能力强且适用于小柱距结构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包括两个束柱,两个束柱竖直放置,两个束柱之间设有多个水平放置的梁,梁与束柱刚性连接,梁和束柱围成的空间内设有钢板墙,钢板墙与梁刚性连接。优选的,束柱和梁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钢板墙与梁焊接。优选的,束柱的下端部设有柱脚,柱脚与地面刚性连接。优选的,钢板墙与束柱之间设有间隔。更进一步的优选,间隔的横向宽度为上下相邻的两个梁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纵向距离的I/50。优选的,钢板墙与束柱刚性连接。更进一步的优选,钢板墙与束柱焊接。本技术具有很强的抗侧承载能力和刚度,钢板墙吸收绝大部分的层间剪力;同时,在大震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钢板墙中,而束柱仍处于弹性状态,形成两道抗震防线,在抗震设防区的多高层建筑中使用性能优越;本技术还适用于建筑平面布置复杂的民用钢结构住宅体系,适用面更广,不占用建筑使用面积,不影响建筑布置;本技术可在工厂组装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多层拼装,易于装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的束柱、梁和钢板墙连接节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的束柱、梁和钢板墙连接节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两个束柱I,两个束柱I竖直放置,两个束柱I之间设有多个水平放置的梁2,梁2与束柱I刚性连接,梁2和束柱I围成的空间内设有钢板墙3,钢板墙3与梁2刚性连接;束柱I和梁2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钢板墙3与梁2焊接;束柱I的下端部设有柱脚11,柱脚11与地面刚性连接;钢板墙3与束柱I之间设有间隔4 ;间隔4的横向宽度为上下相邻的两个梁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纵向距离的1/50。本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两个束柱1,两个束柱I竖直放置,两个束柱I之间设有多个水平放置的梁2,梁2与束柱I刚性连接,梁2和束柱I围成的空间内设有钢板墙3,钢板墙3与梁2刚性连接;束柱I和梁2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钢板墙3与梁2焊接;束柱I的下端部设有柱脚11,柱脚11与地面刚性连接;钢板墙3与束柱I刚性连接,钢板墙3与束柱I焊接。本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的制造方法分为三个阶段I)结构初步设计阶段根据竖向荷载决定束柱I和梁2的截面尺寸,根据水平荷载决定钢板墙3的尺寸;2)结构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步骤I)确定的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优化设计;3)结构施工阶段在工厂进行束柱I、梁2和钢板墙3的组装,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多层拼装。下面以一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性能。其中束柱、梁采用Q345钢材,钢板墙材料为Q235。束柱、梁和钢板墙的设计规格如下束柱间轴线跨度为1800_,梁之间的层高2800_,束柱为箱型截面,长宽均为200mm,壁厚12mm,截面即为口 200mm*200mm*12mm ;梁为热轧H型钢,截面为HN250mm*125mm*6mm*9mm ;钢板墙为屈曲约束钢板墙,尺寸为 2550mm*1600mm*800mm*650mm*300mm*10mm,各尺寸代表钢板墙高2550mm,宽1600mm,缩进段宽800mm,缩进段高650mm,过渡段圆弧半径300mm,板厚10mm。经计算表明,此设计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具有优良的受力性能和耗能能力。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凡依本技术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包括两个束柱(I),所述两个束柱(I)竖直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束柱(I)之间设有多个水平放置的梁(2),所述梁(2)与所述束柱(I)刚性连接,所述梁(2)和所述束柱(I)围成的空间内设有钢板墙(3),所述钢板墙(3)与所述梁(2)刚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柱(I)和所述梁(2)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墙(3)与所述梁⑵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柱(I)的下端部设有柱脚(11),所述柱脚(11)与地面刚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墙(3)与所述束柱(I)之间设有间隔(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4)的横向宽度为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梁(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纵向距离的1/50。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墙(3)与所述束柱(I)刚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墙(3)与所述束柱(I)焊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本技术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包括两个束柱,两个束柱竖直放置,两个束柱之间设有多个水平放置的梁,梁与束柱刚性连接,梁和束柱围成的空间内设有钢板墙,钢板墙与梁刚性连接。本技术具有很强的抗侧承载能力和刚度,钢板墙吸收绝大部分的层间剪力;同时,在大震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钢板墙中,而束柱仍处于弹性状态,形成两道抗震防线,在抗震设防区的多高层建筑中使用性能优越;本技术还适用于建筑平面布置复杂的民用钢结构住宅体系,适用面更广,不占用建筑使用面积,不影响建筑布置;本技术可在工厂组装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多层拼装,易于装配。文档编号E04B1/98GK202644780SQ2012201950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国强, 刘青, 陆烨, 刘玉姝 申请人:同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钢板墙加劲的束柱构件,包括两个束柱(1),所述两个束柱(1)竖直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束柱(1)之间设有多个水平放置的梁(2),所述梁(2)与所述束柱(1)刚性连接,所述梁(2)和所述束柱(1)围成的空间内设有钢板墙(3),所述钢板墙(3)与所述梁(2)刚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刘青陆烨刘玉姝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