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内钢管柱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外周的外钢管柱,所述外钢管柱的管壁上开设孔位,紧固件贯穿所述孔位将所述钢梁紧固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所述外钢管柱的管壁上。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能够有效传递来自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的梁端的荷载,传力明确,性能可靠,施工简便且经济性良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结构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如下问题I、节点复杂、不便于施工、施工周期长。2、影响建筑使用空间,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能够有效传递来自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的梁端的荷载,传カ明确,性能可靠,施工简便且经济性良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内钢管柱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外周的外钢管柱,所述外钢管柱的管壁上开设孔位,紧固件贯穿所述孔位将所述钢梁紧固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所述外钢管柱的管壁上。优选的,所述紧固件(3)包括单向螺栓紧固件。优选的,还包括端板(4),所述端板(4)设置在所述钢梁(2)与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之间,其由所述单向螺栓紧固件锁紧固定。优选的,所述内钢管柱(11)的中部和其与所述外钢管柱(12)之间围挡而成的中空区域共同浇注设置混凝土浇注体(5),所述混凝土浇注体(5)分别与所述内钢管柱(11)和所述外钢管柱(12)连为一体。优选的,所述外钢管柱(12)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本技术所提供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由于外钢管柱的管壁上开设孔位,紧固件贯穿孔位将钢梁紧固连接在钢管混凝土柱的外钢管柱的管壁上,使得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能够有效传递来自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的梁端的荷载,传カ明确,性能可靠,施工简便且经济性良好,适于应用在高层、大跨建筑及有关的构筑物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參考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实 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I和钢梁2,所述钢管混凝土柱I包括内钢管柱11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11外周的外钢管柱12,所述外钢管柱12表面开设孔位120,紧固件3贯穿所述孔位120将所述钢梁2紧固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I的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上。进ー步的,所述紧固件3包括单向螺栓紧固件。进ー步的,所述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还包括端板4,所述端板4设置在所述钢梁2与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之间,其由所述单向螺栓紧固件锁紧固定。进ー步的,所述内钢管柱11的中部和其与所述外钢管柱12之间围挡而成的中空区域共同浇注设置混凝土浇注体5,所述混凝土浇注体5分别与所述内钢管柱11和所述外钢管柱12连为一体。进ー步的,所述外钢管柱12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以下具体介绍本技术钢管混凝土柱I的结构构造。參见图1,外钢管柱12是截面呈方形或圆形的中空柱体结构,其是由钢制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方柱钢管或圆柱钢管。外钢管柱12主要起到加强承载力的作用,使钢管混凝土柱I的整体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和抗火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外钢管柱12也可以配置为上述方形截面或圆形截面外的其他截面形状。外钢管柱12的表面开设用于将钢梁2与钢管混凝土柱I进行连接的孔位120,孔位120开设的位置以及尺寸可以根据安装的位置以及紧固件3的尺寸进行确定。与此同吋,也需要在钢梁2端面的相应位置上开设与上述孔位相匹配的安装孔(图未示)。实施时,紧固件3可依次贯穿钢梁端面上的安装孔(图未示)及上述孔位120,将钢梁2紧固连接在钢管混凝土柱I的外钢管柱12的管壁上。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紧固件3包括了单向螺栓紧固件,实施安装螺栓后,拧紧螺母即可。另ー种实施方式中,梁柱节点结构还包括起到加强紧固连接作用的端板4,端板4设置在钢梁2与外钢管柱12的管壁之间,并由单向螺栓紧固件锁紧固定。按上述装配步骤实施后,端板4的一端挤压在外钢管柱12的管壁上,相对的另一端挤压在钢梁2的端面上。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由钢制材料制成的截面呈圆形的内钢管柱11的内部,以及外钢管柱12和内钢管柱11之间围挡而成的中空区域浇注设置混凝土浇注体5,使混凝土烧注体5分别与内钢管柱11和外钢管柱12连为一体。混凝土浇注体5与上述内钢管柱11和外钢管柱12的组合结构能够提高钢管混凝土柱I的承载カ和抗压强度、可以减小构件的变形,提高了构件的延性;与此同时,该结构具有耐久性好,施工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实施本技术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由于外钢管柱的管壁上开设孔位,紧固件贯穿孔位将钢梁紧固连接在钢管混凝土柱的外钢管柱的管壁上,使得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能够有效传递来自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的梁端的荷载·,传カ明确,性能可靠,施工简便且经济性良好,适于应用在高层、大跨建筑及有关的构筑物中。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I)和钢梁(2),所述钢管混凝土柱(I)包括内钢管柱(11)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11)外周的外钢管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上开设孔位(120),紧固件(3)贯穿所述孔位(120)将所述钢梁(2)紧固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I)的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紧固件(3)包括单向螺栓紧固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干,还包括端板(4),所述端板(4)设置在所述钢梁(2)与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之间,其由所述单向螺栓紧固件锁紧固定。4.如权利要求I-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管柱(11)的中部和其与所述外钢管柱(12)之间围挡而成的中空区域共同浇注设置混凝土浇注体(5),所述混凝土浇注体(5)分别与所述内钢管柱(11)和所述外钢管柱(12)连为一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外钢管柱(12)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内钢管柱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外周的外钢管柱,所述外钢管柱的管壁上开设孔位,紧固件贯穿所述孔位将所述钢梁紧固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所述外钢管柱的管壁上。实施本技术的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能够有效传递来自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的梁端的荷载,传力明确,性能可靠,施工简便且经济性良好。文档编号E04B1/58GK202644739SQ2012202304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和钢梁(2),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包括:内钢管柱(11)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11)外周的外钢管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上开设孔位(120),紧固件(3)贯穿所述孔位(120)将所述钢梁(2)紧固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的所述外钢管柱(12)的管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尧国皇,陈宜言,姜瑞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