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修复水工建筑物反滤层的减压孔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77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水工建筑物反滤层的减压孔井,包括井孔、井管、反滤料和井帽,所述井管包括上升管、滤水管和沉淀管,其中,所述减压孔井设于水工建筑物底板原有反滤层排水孔位置,所述井管直径为50~100毫米,所述井孔直径比所述井管的直径大至少2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排水减压效果显著,对水工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影响小,能够有效修复失效的反滤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中水工建(构)筑物防渗减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压孔井,其用于修复失效的水工建(构)筑物反滤层。
技术介绍
对于建筑在砂土等透水地基上的水闸等水工建(构)筑物,为了满足防渗以及减压要求,防止地基发生渗透破坏以及底板发生隆起破坏,通常要求进行排水减压处理。处理方式一般采用在下游砼底板下方设置反滤层,板底位置设置排水孔进行排水减压。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反滤层采用砂、石等透水材料,而滤料的级配也应满足被保护土的稳定性和滤料透水性的要求。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反滤层也可以采用土工织物代替传统砂石料,所选用的土工织物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且应满足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要求。 水工建(构)筑物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边界条件的复杂性,反滤层及排水出口常常发生淤堵、管涌、流土等破坏,导致排渗反滤功能失效,危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如果按原设计进行修复,需开挖底板重新铺设反滤层,之后还要将底板修复,工程量大且影响水工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而在今后的运行中淤堵问题仍不能解决。因此需要有一种简便有效的处理技术,用于对失效的反滤层进行修复处理,既可以满足排渗反滤的要求,又对水工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影响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修复水工建(构)筑物反滤层的减压孔井,该减压孔井既可以满足水工建(构)筑物排渗反滤的要求,又不显著影响其正常运行。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压孔井,包括井孔、井管、反滤料和井帽,所述井管自上而下包括上升管、滤水管和沉淀管,其中,所述减压孔井设于水工建筑物砼底板原有反滤层的排水孔位置,所述井管直径为50 100毫米,所述井孔直径比所述井管的直径大至少20毫米。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以及技术要求,可合理判断并设置所述井孔直径的上限,以达到最佳的排渗反滤效果,但应保证井孔直径比井管直径大至少20毫米,以利于施工。本技术由于采用在水工建(构)筑物砼底板原有反滤层排水孔位置钻探成孔的方式,故称为“减压孔井”。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升管置于砼底板中,其长度与砼底板厚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滤水管置于原有反滤层中,其长度大于或等于原有反滤层的厚度。所述滤水管优选管壁开孔,开孔率为至少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淀管长度为至少500毫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滤水管管壁外包裹至少两层反滤纱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滤水管、所述沉淀管与所述井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反滤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升管与井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水泥砂浆,上升管和井孔之间的间隙通过水泥砂浆与原砼底板胶结密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井帽采用逆止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减压孔井施工工艺简单,排水减压效果显著,对水工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影响小,可满足水工建(构)筑物排渗反滤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减压孔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减压孔井在水工建(构)筑物中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应用作进一步的详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减压孔井104用于修复失效的砼底板101下面的反滤层103,该减压孔井104设于水工建筑物砼底板101下原有反滤层103的排水孔102位置,其包括井孔I、井管2、反滤料3和井帽4,所述井管2自上而下包括上升管21、滤水管22和沉淀管23,所述井管2直径为50 100毫米,所述井孔I直径比所述井管2的直径大至少20毫米。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以及技术要求,可合理判断并设置所述井孔I直径的上限,以达到最佳的排渗反滤效果,但应保证井孔I的直径比井管的2直径大至少20毫米,以利于施工和填充材料。所述上升管21优选置于原砼底板101中,其长度与原砼底板101的厚度相同。滤水管22优选置于原有反滤层103中,其长度大于或等于原有反滤层103的厚度。所述滤水管22优选管壁开孔,开孔率为至少5%。为达到更好的反滤效果,所述滤水管22管壁外优选包裹至少两层反滤纱网。沉淀管23长度优选为至少500毫米。优选地,所述滤水管22、所述沉淀管23与所述井孔I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反滤料。所述上升管21与井孔I之间的间隙优选填充有水泥砂浆,上升管21和井孔I之间的间隙通过水泥砂浆与原砼底板101胶结密实。所述井帽4优选采用逆止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减压孔井施工工艺简单,修复效果显著,对水工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影响小,可满足水工建(构)筑物排渗反滤的要求。本技术的井孔I成孔可采用常规钻探机械,要求套管跟进,其孔深穿过原有反滤层103优选至少500毫米。该减压孔井104深度不大,施工简便。减压孔井施工完成后应采用往返活塞式洗井工艺进行清洗,以免堵塞。采用本技术对多个水闸下游底板的反滤层进行修复处理,效果良好。本技术提供的减压孔井修复法成本低,施工简便,排水减压效果好,对水工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影响小。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修复水エ建筑物反滤层的减压孔井,包括井孔、井管、反滤料和井帽,所述井管自上而下包括上升管、滤水管和沉淀管,其特征在干所述减压孔井设于水エ建筑物砼底板原有反滤层的排水孔位置,所述井管直径为50 100毫米,所述井孔直径比所述井管的直径大至少20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置于砼底板中,其长度与砼底板厚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置于原有反滤层中,其长度大于或等于原有反滤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管长度为至少50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的管壁开孔,开孔率为至少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管壁外包裹至少两层反滤纱网。7.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所述沉淀管与所述井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反滤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与井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水泥砂浆。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压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帽采用逆止阀。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水工建筑物反滤层的减压孔井,包括井孔、井管、反滤料和井帽,所述井管包括上升管、滤水管和沉淀管,其中,所述减压孔井设于水工建筑物底板原有反滤层排水孔位置,所述井管直径为50~100毫米,所述井孔直径比所述井管的直径大至少2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排水减压效果显著,对水工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影响小,能够有效修复失效的反滤层。文档编号E02B3/16GK202644480SQ20122029645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挺, 李川 申请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修复水工建筑物反滤层的减压孔井,包括井孔、井管、反滤料和井帽,所述井管自上而下包括上升管、滤水管和沉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孔井设于水工建筑物砼底板原有反滤层的排水孔位置,所述井管直径为50~100毫米,所述井孔直径比所述井管的直径大至少2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挺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