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花样机的机针配合的车缝用的成型机构,花样机工作台上方设有移动板,移动板上方设有带一成型区的压板。而车缝用的成型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成型件。第一驱动器装在压板上,第一驱动器驱使第二驱动器做水平移动;成型件一端装在第二驱动器输出端上,另一端具有一成型部,第二驱动器驱使成型件做竖直方向移动。压板压紧移动板上的大裁片料件,小裁片料件放置于成型区内,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去驱使成型部滑入成型区内并压紧成型区内的小裁片,且成型部与成型区形成一车缝模型腔,则移动板的水平移动使针机对车缝模型腔处小裁片料件车缝在大裁片料件上,以提高车缝效率和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成型机构,尤其涉及ー种于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的车缝用的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种消费品的质量和种类均提出新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而衣服就是诸众消费品中的ー种。众所周知,人们所穿的衣服上都会打上生产该衣服的厂家的标志或商标等标记,以便人们区分出衣服的品牌、质量及来源等。通常,上述的标志或商标是由很小的裁切布料 形成的,称为小裁片的料件,而衣服远比上述的标志或商标大得多,故称为大裁片的料件,因此,如何将小裁片的料件高效和高质量地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成为厂家所要关心的问题之一。而目前,将小裁片的料件车缝于大裁片的料件上的做法是操作人员先将小裁片的料件和大裁片的料件置于单针平车的工作台上,接着;操作人员再驱使单针平车工作,エ作的单针平车使单针平车的机针将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且在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的过程中,还要靠操作人员不断地调整小裁片的料件和大裁片的料件的车缝位置,从而使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的目的。然而,在将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过程中,全靠操作人员根据个人的经验去调整小裁片的料件和大裁片的料件的车缝位置,一方面使得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十分繁锁,相应地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从而降低了车缝效率;另ー方面,使小裁片的料件车缝于大裁片的料件上的质量极差。因此,急需要一种车缝用的成型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缝用的成型机构,该车缝用的成型机构能提高车缝效率和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缝用的成型机构,与花样机的机针配合而使机针将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该花样机的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相对于该移动板做竖直移动的压板,压板开设有一成型区。其中,所述车缝用的成型机构与外界控制器电性连接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成型件。所述第一驱动器沿水平方向安装于所述压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驱动器做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所述成型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成型件的另一端沿水平向外延伸出一成型部,所述第二驱动器驱使所述成型件做竖直方向的移动;压板压紧移动板上的大裁片的料件,小裁片的料件置于所述压板的成型区内,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做协调的作动,驱使所述成型部呈配合的滑入所述成型区内并压紧所述成型区内的小裁片的料件,且所述成型部与所述成型区形成ー车缝模型腔,则移动板的水平移动使针机对车缝模型腔处小裁片的料件车缝于大裁片的料件上。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及第ニ驱动器均为驱动气缸,以简化提供直线驱动动カ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结构,从而使得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的结构更紧凑。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及第ニ驱动器均为直线电机,以简化提供直线驱动动カ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结构,从而使得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的结构更紧凑。较佳地,所述车缝用的成型机构在所述压板上呈对称的设置,进ー步地提高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的工作效率。 较佳地,花样机上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移动板和压板连接。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花样机中的脉冲马达及连接于花样机中的压板气缸,所述脉冲马达驱使所述移动板做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压板气缸驱使所述压板做竖直方向的移动,以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花样机的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板,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相对于该移动板做竖直移动的压板,且压板开设有一成型区;而第一驱动器沿水平方向安装于压板上并驱使第二驱动器做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且第二驱动器驱使成型件做竖直方向的移动,故在压板压紧移动板的大裁片的料件,且将小裁片的料件置于成型区内时,此时的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做协调的作动,协调作动的第一驱动器及第ニ驱动器驱使成型部呈配合的滑入成型区内并压紧成型区内的小裁片的料件,且成型部与成型区形成ー车缝模型腔,移动板的移动使针机对车缝模型腔处小裁片的料件车缝于大裁片的料件上,一方面提高车缝效率和车缝质量,另ー方面,由于只要需将小裁片的料件置于成型区内,即可以自动的将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不需要操作人员根据个人的经验去调整车缝位置,故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新手的操作人员一样能达到熟手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花样机的移动板和压板在与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装配在一起时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ー步说明。请參阅图I和图2,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100与花样机的机针配合而使机针将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该花样机的工作台220上方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板230(即是移动板230沿图2中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做水平的移动),所述移动板230上方设置有可相对于该移动板230做竖直移动的压板240 (即是压板240可沿着图2中第二驱动器20旁边箭头所指的方向及箭头的所指的相反方向做竖直移动),压板240开设有一成型区(图中未标)。其中,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100与外界控制器电性连接,且该车缝用的成型机构100包括第一驱动器10、第二驱动器20及成型件30。所述第一驱动器10沿水平方向安装于所述压板240上,所述第二驱动器20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器10的输出端11上,所述第一驱动器10驱使所述第二驱动器20做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即是图2中压板240上的箭头所指方向及其所指的相反方向)。所述成型件3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20的输出端21上,所述成型件30的另一端沿水平向外延伸出一成型部31,所述第二驱动器20驱使所述成型件30做竖直方向的移动(即是压板240可沿着图2中第二驱动器20旁边箭头所指的方向及箭头的所指的相反方向做竖直移动)。当压板240压紧移动板230上的大裁片的料件,小裁片的料件置于所述压板240的成型区内,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10和第二驱动器20做协调的作动,驱使所述成型部31呈配合的滑入所述成型区内并压紧所述成型区内的小裁片的料件,且所述成型部31与所述成型区形成ー车缝模型腔40,则移动板230的水平移动使针机对车缝模型腔40处小裁片的料件车缝在大裁片的料件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提到的第一驱动器10及第二驱动器20较优地选择为驱动气缸,以简化提供直线驱动动カ的第一驱动器10和第二驱动器20的结构,从而使得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100的结构更紧凑,当然,上述提 到的第一驱动器10及第ニ驱动器20还可以选择为直线电机,当第一驱动器10和第二驱动器20选择为直线电机吋,同样能简化提供直线驱动动カ的第一驱动器10和第二驱动器20的结构,从而使得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100的结构更紧凑;同时,为进一步地提高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100的工作效率,故本技术车缝用的成型机构100在所述压板240上呈对称的设置,较优地,在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缝用的成型机构,与花样机的机针配合而使机针将小裁片的料件车缝于大裁片的料件上,其特征在于,该花样机的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相对于该移动板做竖直方向移动的压板,所述压板开设有一成型区,所述车缝用的成型机构与外界控制器电性连接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成型件,所述第一驱动器沿水平方向安装于所述压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驱动器做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所述成型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成型件的另一端沿水平向外延伸出一成型部,所述第二驱动器驱使所述成型件做竖直方向的移动;压板压紧移动板上的大裁片的料件,小裁片的料件置于所述压板的成型区内,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做协调的作动,驱使所述成型部呈配合的滑入所述成型区内并压紧所述成型区内的小裁片的料件,且所述成型部与所述成型区形成一车缝模型腔,则移动板的水平移动使针机将车缝模型腔处小裁片的料件车缝于大裁片的料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