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085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3:37
一种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令缝纫机的工作床台,于下针处的出料端至工作床台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使工作床台形成向前渐缩状,且工作床台的前端与工作床台的顶面形成一前导引弧面,以适应缝合狭窄袋状物时,对合的两片被缝纫物,可不受工作床台的阻碍,顺利完成缝纫接合工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尤指缝纫机的工作床台,于下针处的出料端至该工作床台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使该工作床台形成向前渐缩状,以适应缝合狭窄袋状物的两并合面时,对合的两片被缝纫物,可不受工作床台的阻碍,顺利完成缝纫接合工作。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缝纫机,用以跨置、推送缝合物的工作床台30,如图7、图8、图9所示,呈一纵长台面,而该工作床台30在下针处的出料端30a至工作床台前端30b的两侧31a、31b,略呈水平状,而该工作床台30的前端30b与两侧31a、31b及顶端30c,皆呈一垂直的端面,此一形式的工作床台30,虽然可以进行两缝纫物呈平面的并缝,但是当要将两缝纫物作小半径转角并缝时,往往被工作床台30的两侧31a、31b、前端30b及顶端30c阻碍,无法进 行小半径转角的并缝,因此,目前现有的缝纫机并无法应用于制作由两片缝纫物并缝而成的狭窄袋体,而显有改进的必要。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加予研究创新,揭示出本技术所示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本技术由于将工作床台下针处的出料端自该工作床台的前端,由两侧向前渐缩,呈一渐缩状,使本技术应用于车缝狭长袋体时,两片对接的被缝纫物〔如布料〕可以顺利地进行小半径的转角缝合,不会受到工作床台的阻碍。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特征在于,令缝纫机的工作床台,于下针处的出料端至该工作床台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使该工作床台形成向前渐缩状,且该工作床台的前端与工作床台的顶面形成一前导引弧面。前述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中缝纫机于所述工作床台下针处的出料端至所述工作床台的前端,令其两侧的侧斜导引部,分别朝前端及下方渐缩,并令所述工作床台的前端与两侧的侧斜导引部分别形成一侧导引弧面。前述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中工作床台的顶面于所述下针处装置有针板,而所述前导引弧面,由安装在所述工作床台顶面上的针板前段向前及向下弯曲。本技术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是令缝纫机的工作床台,于下针处的出料端至该工作床台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使该工作床台形成向前渐缩状,以适应缝合狭窄袋状物的两并合面时,对合的两片被缝纫物,可不受工作床台的阻碍,顺利完成缝纫接合工作。本技术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中该缝纫机于该工作床台下针处的出料端至该工作床台的前端,令其两侧的侧斜导引部,分别朝前端、及下方渐缩,且该工作床台的前端与两侧的侧斜导引部分别形成一侧导引弧面,并令该工作床台的前端与工作床台的顶面形成一前导引弧面。上述的前导引弧面,由安装在该工作床台顶面上的针板前段向前、向下弯曲,使被缝纫的工作物,可以循该前导引弧面向下弯曲,以因应狭窄袋状物转角弯曲处车缝的需求。本技术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由于将工作床台下针处的出料端自该工作床台的前端,由两侧向前渐缩,呈一渐缩状,使本技术应用于车缝狭长袋体时,两片对接的被缝纫物〔如布料〕可以顺利地进行小半径的转角缝合,不会受到工作床台的阻碍,而显本技术的新颖性并具产业的利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侧斜导引部的位置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侧导引弧面的位置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前导引弧面的位置立体图。图7是现有缝纫机工作床台的立体图。图8是现有缝纫机工作床台的局部俯视图。图9是现有缝纫机工作床台的局部侧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工作床台IOa出料端IOb前端IOc顶面Ila侧斜导引部 Ilb侧斜导引部12a侧导引弧面 12b侧导引弧面 13前导引弧面14针板21被缝纫物22被缝纫物30工作床台30a出料端30b前端30c 顶端3la、3Ib 两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3,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进的缝纟刃机工作床台结构,令缝细机的工作床台10,于下针处的出料端IOa至该工作床台10的前端IOb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I la、I Ib〔如图3或图4点状标示区域所示〕,使该工作床台10形成向前渐缩状,以因应缝合狭窄袋状物时,对合的两片被缝纫物21、22,可不受工作床台10两侧的阻碍,顺利完成缝纫接合工作。本技术改进的缝细机工作床台结构,可应用于并缝车(Feed Out The Arm)等形式的缝纫机,本技术并不自限缝纫机的型式。如图I、图2、图4所示,本技术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中该缝纫机于该工作床台10下针处的出料端IOa至该工作床台10的前端10b,令其两侧的侧斜导引部lla、llb,分别朝前端、及下方渐缩,且该工作床台10的前端IOb与两侧的侧斜导引部11a、Ilb分别形成一侧导引弧面12a、12b〔如图5点状标示区域所示〕,并令该工作床台10的前端IOb与工作床台10的顶面IOc形成一前导引弧面13〔如图6点状标示区域所示〕。如图I、图6所示,本技术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中该工作床台10的顶面IOc位于下针处,装置有针板14,而上述的前导引弧面13,由安装在该工作床台10顶面上的针板14前段向前、向下弯曲,使被缝纫的工作物,可以循该前导引弧面13向下弯曲,以因应狭窄袋状物转角弯曲处车缝的需求。如图3所示,本技术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由于将工作床台10下针处的出料端IOa自该工作床台10的前端10b,由两侧向前渐缩,呈一渐缩状,使本技术应用于车缝狭长袋体时,两片对接的被缝纫物21、22〔如布料〕可以顺利地进行缝合,且可作小半径的转角缝合,不会受到工作床台10两侧及前端的阻碍,而显本技术的新颖性并具产业的利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特征在于,令缝纫机的工作床台,于下针处的出料端至该工作床台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使该工作床台形成向前渐缩状,且该工作床台的前端与工作床台的顶面形成一前导引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于所述工作床台下针处的出料端至所述工作床台的前端,令其两侧的侧斜导引部,分别朝前端及下方渐缩,并令所述工作床台的前端与两侧的侧斜导引部分别形成一侧导引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床台的顶面于所述下针处装置有针板,而所述前导引弧面,由安装在所述工作床台顶面上的针板前段向前及向下弯曲。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令缝纫机的工作床台,于下针处的出料端至工作床台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使工作床台形成向前渐缩状,且工作床台的前端与工作床台的顶面形成一前导引弧面,以适应缝合狭窄袋状物时,对合的两片被缝纫物,可不受工作床台的阻碍,顺利完成缝纫接合工作。文档编号D05B35/00GK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缝纫机工作床台结构,其特征在于,令缝纫机的工作床台,于下针处的出料端至该工作床台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斜导引部,使该工作床台形成向前渐缩状,且该工作床台的前端与工作床台的顶面形成一前导引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
申请(专利权)人:精机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