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40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与上辊平行放置的下辊,所述下辊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所述增压循环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下半部的右端为进油口,下半部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的左端,上半部的右端为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了结构在运转过程中可靠性,并且保证了热粘合效果,有效解决了下辊弹出量不足,导致热粘合效果不好,及因热粘合效果不好需经常调整进布速度而导致的进布速度慢的问题,具有快捷、可靠、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是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非织造布的生产中,都需要采用热轧辊来进行热粘合。常规的热轧辊结构一般采用上辊与下辊的结构,上辊上设置点型,下辊光滑,下辊中心通孔,通入热油增压后会形成挤压形变,来实现两个辊之间的间隙调整,从而进行对纤维进行热粘合。目前,采用中高辊,运转过程中上辊中间略低,因此下辊中间要略高,来弥补其变量,达到热轧目的。目前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I、由于下辊的中心位置通油增压,所以产生挤压形变的效果不是很好,下辊外周面的形变变化比较小,热粘效果较差;2、下辊中心位置通油,油的热量传递到下辊的外表面后温度较低,从而导致热粘合效果较差,为保证产品品质,就需要降低进布速度,来保证热粘合效果,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乳棍结构,不但能够提闻热粘合效果,而且能够提闻生广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与上辊平行放置的下辊,所述下辊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所述增压循环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1)、与上辊(1)平行放置的下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3)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4),所述增压循环通道(4)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41)和下半部(42),所述下半部(42)的右端为进油口(43),下半部(42)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41)的左端,上半部(41)的右端为出油口(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