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与上辊平行放置的下辊,所述下辊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所述增压循环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下半部的右端为进油口,下半部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的左端,上半部的右端为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了结构在运转过程中可靠性,并且保证了热粘合效果,有效解决了下辊弹出量不足,导致热粘合效果不好,及因热粘合效果不好需经常调整进布速度而导致的进布速度慢的问题,具有快捷、可靠、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是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非织造布的生产中,都需要采用热轧辊来进行热粘合。常规的热轧辊结构一般采用上辊与下辊的结构,上辊上设置点型,下辊光滑,下辊中心通孔,通入热油增压后会形成挤压形变,来实现两个辊之间的间隙调整,从而进行对纤维进行热粘合。目前,采用中高辊,运转过程中上辊中间略低,因此下辊中间要略高,来弥补其变量,达到热轧目的。目前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I、由于下辊的中心位置通油增压,所以产生挤压形变的效果不是很好,下辊外周面的形变变化比较小,热粘效果较差;2、下辊中心位置通油,油的热量传递到下辊的外表面后温度较低,从而导致热粘合效果较差,为保证产品品质,就需要降低进布速度,来保证热粘合效果,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乳棍结构,不但能够提闻热粘合效果,而且能够提闻生广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与上辊平行放置的下辊,所述下辊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所述增压循环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下半部的右端为进油口,下半部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的左端,上半部的右端为出油口。作为优选,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在进油口或者出油口处,通过阀门来控制油出去的量。作为优选,所述上辊的中心设有上辊通道,提高热粘合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下辊的增压循环通道中加压后,下辊的弹出量大于等于O. 5mm,使下辊成为弹性辊,提高热粘合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极大提高了结构在运转过程中可靠性,并且保证了热粘合效果,有效解决了下辊弹出量不足,导致热粘合效果不好,及因热粘合效果不好需经常调整进布速度而导致的进布速度慢的问题,具有快捷、可靠、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I、与上辊I平行放置的下辊3,所述下辊3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4,所述增压循环通道4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41和下半部42,所述下半部42的右端为进油口 43,下半部42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41的左端,上半部41的右端为出油口 44。所述上辊I的中心设有上辊通道2。还包括阀门5,所述阀门5设在进油口 4 3或者出油口 44处。所述下辊3的增压循环通道4中加压后,下辊3的弹出量大于等于O. 5mm,该下辊3成为弹性辊。所述增压装置可以调节油量,通过阀门5来控制油出去的量,有效控制下辊3的弹出量,加压后弹出量大于O. 5mm,从而有效保证了热粘合效果。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I)、与上辊(I)平行放置的下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3)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4),所述增压循环通道(4)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41)和下半部(42),所述下半部(42)的右端为进油口(43),下半部(42)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41)的左端,上半部(41)的右端为出油口(44)。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5),所述阀门(5)设在进油口(43)或者出油口(44)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Cl)的中心设有上辊通道(2)。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3)的增压循环通道(4)中加压后,下辊(3)的弹出量大于等于O. 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与上辊平行放置的下辊,所述下辊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所述增压循环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下半部的右端为进油口,下半部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的左端,上半部的右端为出油口。本技术极大提高了结构在运转过程中可靠性,并且保证了热粘合效果,有效解决了下辊弹出量不足,导致热粘合效果不好,及因热粘合效果不好需经常调整进布速度而导致的进布速度慢的问题,具有快捷、可靠、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D04H17/10GK202644117SQ20122028154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严华荣 申请人: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生产的热轧辊结构,包括上辊(1)、与上辊(1)平行放置的下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3)的周面内侧设有增压循环通道(4),所述增压循环通道(4)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半部(41)和下半部(42),所述下半部(42)的右端为进油口(43),下半部(42)的左端连接到上半部(41)的左端,上半部(41)的右端为出油口(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