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52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其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包括一固定于产品加工设备上的底盘导板,底盘导板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呈内外双层排列成一“回”形环路;“回”形环路中置有活动模,活动模逐个排列后的“回”形环路中至少留有一个活动模的空位,至少一个活动模位置为产品加工工位;“回”形环路的四边于同一侧位置呈旋转阵列布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推动方向两两相垂直,底盘导板上设有感应装置,推动机构、感应装置分别与设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的PLC控制器相连;所述活动模的上方还设有电磁机械手。活动模通过推动机构的推动在环路中循环移动,实现机械连续加工,并通过电磁机械手取料,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铆接循环作业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铆接加工的自动循环作业的加 工回路装置。
技术介绍
铆接技术是使用铆钉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的机械加工方法,而单钉铆 接装置也已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中,现有的单钉铆接装置为单模作业装置, 其操作为作业人员往单模中放置好要加工的工件后用手推动单模作业,此种人 工推模的操作方式的劳动强度大,且辅助时间长,机器作业未被充分利用,机 器利用率低。再者,铆接作业完成后需用手取出成品,效率低下,现有单模装 置的生产效率低,制约了生产规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铆接加工设备进行改造,提供一种含有多 个活动模,且多个活动模可依次自动循环移动至加工工位的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其置于产品加工 设备上,所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包括一底盘导板,底盘导板固定于产品加工设 备上;底盘导板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呈内外双层排列成一回形环路;回 形环路中置有活动模,活动模逐个排列后的回形环路中至少留有一个活动 模的空位,至少一个活动模位置为产品加工工位;回形环路的四边于同一侧 位置呈旋转阵列布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推动方向两两相垂直,底盘导板 上设有感应装置,推动机构、感应装置分别与设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的PLC控 制器相连;上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中,回形环路中与产品加工工位的活动模位置同 一边的至少下一个活动模位置的上方置有电磁机械手,电磁机械手与PLC控制 器及另一推动机构相连;上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中,所述回形环路中留有两个活动模的空位, 所述两个活动模的空位不同时出现于回形环路的同一边;上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中,所述推动机构为气缸。本新型中的四个推动机构相互配合推动回形环路各边的活动模移动, 当装有待加工工件的活动模移动到对应的加工工位时,产品加工设备对活动模 上的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推动机构推动完成加工的活动模到电磁机械手位置, 电磁机械手利用电磁铁取出加工完成的工件后,推动机构又推动活动模在回 形环路中循环移动。相比于现有的铆接单模作业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铆接循环 作业装置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作业人员只需完成往活动模上装待加工工件的工 作,模具的推动工作及加工操作,还有加工完成后工件的取料工作,均通过PLC 控制由机器自动完成,从而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机器被充分利用,作 业人员加工作业细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单模作业装置在同等条件下比 较,本新型的产量明显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一之放料辅助加工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二之加工以及取料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三之活动模流通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四之活动模中放置产品等待加工状态示意图。 图中10、电磁机械手;20、活动模;30、底盘导板;40、内导条;41、外导条;50、横向推动气缸;51、纵向推动气缸;60、电磁机械手气缸;70、底盘装料仓;80、铆接机;90、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看图1至图4,为本技术四个循环移动工作状态的示意图,铆接循环 作业装置的底盘导板30固定于铆接机80的机台上,底盘导板30的工作台面为 正方形,底盘导板30的每边都设有内外两层导条,内导条40与外导条41相互 平行,且各层相邻边的导条呈相互垂直状态,由此,四边的内外两层导条围成 一 回形环路。本实施例中,回形环路中放置多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活动 模20,内导条40与外导条41的间距为一个活动模20的距离,外导条41之间 的间距为五个活动模20的距离。底盘导板30的中间位置由内导条40围成的容置空间为底盘装料仓70,可用于放置产品的辅助材料。回形环路对角位置的 同一侧(左侧)设有两个交错相向的横向推动气缸50,另一对角位置的同一侧(左侧)设有两个交错相向的纵向推动气缸51,推动气缸均为带活塞杆气缸, 活塞杆的伸縮由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推动气缸通过支架固定于底 盘导板30上。外导条41对应于推动气缸的位置开有缺口,从而推动气缸的活 塞杆能穿过缺口推动回形环路中的活动模20,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行程 能推动一个活动模20的距离。回形环路对角位置的同一侧(左侧)设有两 个交错相向的感应器90,另一对角位置的同一侧(左侧)亦设有两个交错相向 的感应器90,感应器90与PLC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活动模20的位置。回 形环路中放置十四个活动模20,因此,回形环路中留有两个活动模20的空 位,且两个活动模的空位不同时出现于回形环路的同一边,由此可实现交 错相向的两个横向推动气缸50或两个纵向推动气缸51的活塞杆能同时推动活 动模20。回形环路靠近铆接机80 —边的右二活动模20位置为铆接工位,于回形环路中与铆接工位同一边的左一活动模20位置的上方置有电磁机械手 10,电磁机械手10嵌套于一导轨上,导轨固定于铆接机80的机身上,电磁机 械手10与电磁机械手气缸60的活塞杆相连接,电磁机械手10与电磁机械手气 缸60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接,活塞杆的伸縮实现电磁机械手10在导轨上的 来回移动。PLC控制器可附加在铆接机80的控制箱内。在加工作业处于放料辅助加工状态(状态一)时,铆接机80为等待工作的 状态,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处于运行状态,作业人员在回形环路上远离铆接 机80另一边的活动模20上放置产品以及与产品相关的辅助材料,此时回 形环路中电磁机械手10的下方及其对角各有一个空位。状态一完成后,右边横 向推动气缸50的活塞杆伸出,将上边四块活动模20向左推动一个活动模20位 置,此时,回形环路的右上角空出一个活动模20位置,且放置产品的四块 活动模20的其中一块已到铆接工位,处于铆接头下方,另一块活动模20也到 电磁机械手10下方,感应器90检测活动模20位置到达加工位置之后,铆接机 80与电磁机械手10同时各自开始工作,即对产品进行加工以及吸取出已加工的 产品(状态二)。在铆接机80对产品进行加工,而电磁机械手10在电磁机械手 气缸60的推动下将吸取的产品放入指定位置时,左边的横向推动气缸50的活 塞杆伸出,将下边的四块活动模20向右推动一个活动模20位置,此为活动模 20流通状态(状态三)。状态二与状态三几乎是同时进行。铆接机80对活动模20上的产品加工完毕,同时电磁机械手10己将加工后产品取出并通过电磁机械 手气缸60进行回位,感应器90检测状态二与状态三同时工作完毕之后,回 形环路的左下角空出一个活动模20位置,上边的纵向推动气缸51将左边四块 活动模20向下推动一个活动模20位置,下边的纵向推动气缸51将右边四块活 动模20位置,此时,左下角的活动模20处于等待放置产品的状态而右上角的 活动模20处于等待加工的状态(状态四)。状态四中推动气缸的动作完成后, 该装置又回到状态一,然后再到状态二、三、四,重复循环,实现循环移动。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 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 本技术所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其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包括一底盘导板,底盘导板固定于产品加工设备上;底盘导板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呈内外双层排列成一“回”形环路;“回”形环路中置有活动模,活动模逐个排列后的“回”形环路中至少留有一个活动模的空位,至少一个活动模位置为产品加工工位;“回”形环路的四边于同一侧位置呈旋转阵列布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推动方向两两相垂直,底盘导板上设有感应装置,推动机构、感应装置分别与设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的PLC控制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其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包括一底盘导板,底盘导板固定于产品加工设备上;底盘导板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呈内外双层排列成一“回”形环路;“回”形环路中置有活动模,活动模逐个排列后的“回”形环路中至少留有一个活动模的空位,至少一个活动模位置为产品加工工位;“回”形环路的四边于同一侧位置呈旋转阵列布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推动方向两两相垂直,底盘导板上设有感应装置,推动机构、感应装置分别与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义林波胡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