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铸件吊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436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铸件吊耳,其上开设有吊耳孔,该吊耳孔内还设置有加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电铸件吊耳,通过在原有吊耳孔的位置扩孔,并在其内增设加强件,来提高与吊具接触处的材料综合性能,从而提高了吊耳的安全系数;保护了本体结构,减小本体的接触应力;同时,降低了铸造难度,使其容错性能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更换加强件的方式解决吊耳孔周围有缺陷而致报废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风电铸件吊耳
技术介绍
吊耳是安装在设备或其他吊物之上用于提升的吊点结构。在风力发电机
中,经常用到风电铸件吊耳。而针对大兆瓦的风机铸件,吊耳的设计关乎到整机的安全,而现有风电铸件材料为QT400或QT350,其综合性能与钢材相比有较大不足。为保证有足够的安全余量,现有设计只是在厚度方向上加大尺寸(L2)。但单纯通·过增加吊耳厚度要受吊耳根部尺寸限制,厚度增加也会大大增加缩松倾向。且铸造缺陷具有一定随机性,如果在吊耳孔周围有较大缺陷,整个铸件就有报废可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风电铸件吊耳,以提高吊耳的安全系数,降低铸造难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电铸件吊耳,以提高吊耳的安全系数,降低铸造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铸件吊耳,其吊耳孔内设置有加强件。优选的,所述加强件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吊耳孔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配合的定位槽。优选的,所述加强件具体为环形加强件,其外壁为与所述吊耳孔内壁配合的圆弧面。优选的,所述加强件的内壁为圆弧面。优选的,所述加强件的长度等于所述吊耳孔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加强件为高强度钢的加强件。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风电铸件吊耳,通过在在原有吊耳孔的位置扩孔,并在其内增设加强件,来提高与吊具接触处的材料综合性能,从而提高了吊耳的安全系数;保护了本体结构,减小本体的接触应力;同时,降低了铸造难度,使其容错性能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更换加强件的方式解决吊耳孔周围有缺陷而致报废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电铸件吊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铸件吊耳,以提高吊耳的安全系数,降低铸造难度。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电铸件吊耳,其上开设有吊耳孔,用来与 吊具进行配合,其核心专利技术点在于,该吊耳孔内设置有加强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电铸件吊耳1,通过在原有吊耳孔的位置扩孔,并在其内增设加强件2,来提高与吊具接触处的材料综合性能,从而提高了吊耳的安全系数;保护了本体结构,减小本体的接触应力;同时,降低了铸造难度,使其容错性能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更换加强件2的方式解决吊耳孔周围有缺陷而致报废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维护成本。有多种方式可以将加强件2固定安装在吊耳孔内,例如分别在加强件2和吊耳孔上相对的部分开设螺纹孔,并用螺纹穿过该螺纹孔对两者进行固定,或者利用键连接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型面配合(含少许过盈)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加强件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3,吊耳孔的一端开设有与安装部配合的定位槽,形成台阶孔。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加强件2可拆卸地安装在吊耳孔内,易于加工得到,降低了铸造难度,使其容错性能提高;装卸方便,当吊耳孔损坏时,可以简单地更换加强件2来避免整个吊耳的报废。如图I所示,加强件2具体为环形加强件,其外壁为与吊耳孔内壁配合的圆弧面,贴合更紧密,使其安装更加可靠和稳定。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加强件2的内壁为圆弧面,用来与吊具配合。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采用其他的形状,还能够更换不同形状的加强件2来迎合不同场合的需求,进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用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电铸件吊耳1,其加强件2的长度等于吊耳孔的长度,完全适配于吊耳孔的形状,增加了整体的强度。加强件2的材料可以有很多,比如各种金属、玻璃、塑料或者复合材料。在这里,力口强件2为高强度钢的加强件,采用了较为常见的材料,在保证了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控制了制造成本。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风电铸件吊耳,其上开设有吊耳孔,其特征在于,其吊耳孔内设置有加强件⑵。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电铸件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3),所述吊耳孔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3)配合的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铸件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具体为环形加强件,其外壁为与所述吊耳孔内壁配合的圆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铸件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的内壁为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铸件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的长度等于所述吊耳孔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铸件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为高强度钢的加强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铸件吊耳,其上开设有吊耳孔,该吊耳孔内还设置有加强件。本技术提供的风电铸件吊耳,通过在原有吊耳孔的位置扩孔,并在其内增设加强件,来提高与吊具接触处的材料综合性能,从而提高了吊耳的安全系数;保护了本体结构,减小本体的接触应力;同时,降低了铸造难度,使其容错性能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更换加强件的方式解决吊耳孔周围有缺陷而致报废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维护成本。文档编号B66C1/10GK202643071SQ20122014332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仵文松, 罗伟, 周祖田, 杨妍妮, 张万军, 侯承宇 申请人: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铸件吊耳,其上开设有吊耳孔,其特征在于,其吊耳孔内设置有加强件(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仵文松罗伟周祖田杨妍妮张万军侯承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