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曳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332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本体、造波摇板、消波装置、车轮轨道梁和立柱,所述造波摇板和消波装置分别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相对的池壁上,所述立柱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立柱的顶部支撑拖车车轮的轨道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拖曳水池中试验区域的波浪的反射小于10%,使得该区域中人造波浪基本可控,实现水面船舶航行于横浪或斜浪中的运动模拟,采用上述技术的拖曳水池具备开展此类模型试验的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模型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试验的拖曳水池
技术介绍
在进行船舶模型在波浪中的耐波性试验中,需要在试验水池中制造波浪的环境。任何波浪本质上都会向前传递能量 ,因此,一旦向前传递的波浪受到阻碍,波浪就会变形,产生两种效应,即绕射和反射,其中的反射波,将会按照波浪传递的反向运动,这种反射的波浪就会与向前传递的波浪叠加,叠加后的波浪将难以按照预期进行控制。于是,模型试验水池通常要在造波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消波装置,吸收波浪,这种消波装置是保证开展波浪中模型试验最重要的装置之一。目前,常用的消波装置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是近10多年开始使用的技术,但是,其成本很高,目前应用仍不普遍;被动式消波装置又有直立格栅、斜置格栅、斜滩式,直立式主要用于适用于水位经常变化的水池且结构复杂,斜置和斜滩式占用的长度较长,在被动式三种形式中,直立格栅式初投资大、使用过程中维护工作量大、与拖曳水池频繁使用的静水快速性模型试验功能有冲突;斜置格栅、斜滩两种方式以斜滩式最为经济,且长期使用中几乎不用维护。同时,由于拖曳水池要设置轮式拖车,该拖车重量及其刚度决定了拖车速度和造价,增设池侧造、消波装置后,若将拖车车轮轨道放到造、消波装置的外侧,则车车轮轨道的间距增加消波装置的长度(即从静水拖曳试验所需要的水面宽度B,增大到B+4m),拖车结构重量成倍增加,不但拖车造价明显提高,还影响拖车的最大速度实现。常规拖曳水池的宽度通常为10m,最大的也只有18m,在拖曳水池的侧面布置造、消波装置,在试验水域获得预期的高品质模拟波浪十分困难,是非常典型的距离受限的水池造波、消波的事例。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在船模拖曳水池的侧面制造波浪的装置。由于,波浪传播的距离很短、消波装置布置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效果通常不理想,阻碍了在拖曳水池侧面布置造、消波装置的实现。国内外造波水池多用于海洋工程模型试验,一般设计为方形;而快速性试验的拖曳水池均仅有纵向造波,而在池侧长度范围内布置造波设施,国内外尚无先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一种拖曳水池,从而实现低成本达到试验区域波浪可控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是一种拖曳水池,包括水池本体、造波摇板、消波装置、车轮轨道梁和立柱,所述造波摇板和消波装置分别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相对的池壁上,所述立柱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立柱的顶部支撑拖车车轮的轨道梁。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造波摇板的背面还设有第二消波装置。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消波装置选用斜滩式消波装置。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消波装置表面设有多孔盲沟材料层。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斜滩式消波装置的长度为:Γ5 m。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拖曳水池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造波摇板相连并控制产生波浪的幅度和频率。 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线性排列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相邻立柱之间的距离为2 3 m。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外表面覆盖有多孔材料层,立柱的迎浪一侧的多孔材料层大大降低出现波浪反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拖曳水池中试验区域的波浪的反射小于10%,使得该区域中人造波浪基本可控,实现水面船舶航行于横浪或斜浪中的运动模拟,采用上述技术的拖曳水池具备开展此类模型试验的能力。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拖曳水池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I的另一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拖曳水池,由水池本体、造波摇板、消波装置、车轮轨道梁和立柱等部分组成。造波摇板和消波装置分别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相对的池壁上,立柱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立柱的顶部支撑设置在水池本体上的车轮轨道梁。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拖曳水池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内容,但实施例的内容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拖曳水池由造波摇板2、驱动装置、摇板背面的消波装置3 (见图2)、设置在造波摇板2对面一侧的消波装置5、为减小拖车车轮轨道间距在造波摇板2与消波装置5之间的支撑车轮轨道梁的立柱4组成。造波摇板2和消波装置5分别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相对的池壁上。造波摇板2及其驱动系统、摇板背面的消波装置3位于拖曳水池一侧,其中造波摇板2及其驱动系统通过造波摇板2的往复摇动产生波浪。造波摇板2运动的幅值、频率决定波浪的波高和波长,在造波摇板2背面设置的消波装置3,这将消除造波摇板2背面的波浪。拖曳水池另外一侧布置斜滩式消波装置5,吸收造波装置传递到该斜滩式消波装置5上的波浪尽可能少出现的反射情况,使得在造波摇板2和消波装置5之间的试验水域的波浪可控。斜滩式消波的长度优选为3 5m,进一步优选为4m。在造波摇板2与消波装置5之间设置拖车车轮轨道梁71、72的支撑立柱4,理论上立柱4的间距越大越好,但是加大立柱4间距,必然会引起轨道梁尺度的明显增加。即使对左右车轮跨距只有IOm的拖车,其重量也要达到32吨之多。本技术提出该相邻支撑立柱4间距为2. 5m,同时在立柱迎浪的一面覆盖多孔材料,以减少立柱对波浪的反射作用。图2所显示的是拖曳水池中造波摇板一侧的局部放大图。驱动装置由电动缸6和摇板驱动电机22组成。图中41为设置在拖曳水池边缘的立柱41。造波摇板2的背面设有第二消波装置3。图3所显示的是拖曳水池中消波装置一侧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斜滩式消波装置的长度优选为4. OOm0固定的圆弧形斜坡式消波装置5主要组成由底板、预制板条、垫块、塑料盲沟等组成。图中,4为设置在拖曳水池中的立柱,51为圆弧形斜坡板,53为塑料盲沟,72为拖车轨道梁。在立柱迎浪面上还覆盖多孔材料,以减少立柱对波浪的反射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拖曳水池中水域存在固体立柱条件下,降低固体立柱对波浪的反射作用,高效的消波装置使得试验工作区域的波浪可控,该区域的波浪保持期望的形态,使波浪环境中模型试验的结果与实际风浪环境中的结果相似。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技术 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本体、造波摇板、消波装置、车轮轨道梁和立柱,所述造波摇板和消波装置分别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相对的池壁上,所述立柱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立柱的顶部支撑拖车车轮轨道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波摇板的背面还设有第二消波>j-U ρ α装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波装置选用斜滩式消波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波装置表面设有多孔盲沟材 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滩式消波装置的长度为:Γ5m。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水池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造波摇板相连并控制产生波浪的幅度和频率。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曳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本体、造波摇板、消波装置、车轮轨道梁和立柱,所述造波摇板和消波装置分别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相对的池壁上,所述立柱设置在水池本体中,立柱的顶部支撑拖车车轮轨道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跃进潘中庆曾金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