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气泡干扰的附加鳍板及科考船,船舶包括船首和船身,附加鳍板位于船首某处船体外板上,外形为一类似于舭龙骨的结构物,长度不大于船舶垂线间长的8%,宽度不大于1.2m,距船底基线的高度应不大于50%船舶吃水,与水线面附近流向船底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的夹角不大于90°,与外板线型紧密贴合,鳍板首尾削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船体气泡的运动轨迹,避免了气泡对船底嵌入式安装的声学设备的影响。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解决船舶使用中船底声学设备使用效果不佳问题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气泡干扰的附加鳍板及应用该附加鳍板的科考船。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海洋资源越来越重视,各海洋强国竞相建造了大批科学考察船用于海洋勘探。对科学考察船来说,船底安装的声学探测设备是否能够有效运行是关系到船舶设计成败的关键。由于船底声学设备是利用声学原理对海洋及海底的反射波进行探测,故而随船体边界层运动的气泡流经声学探测区时会对探测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引起采集信息清晰度下降甚至彻底失效等不利后果。在船舶设计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线型优化、声学设备凸出船体等降低气泡对船底声学设备的影响,而一旦在船舶交付后发现船底声学设备使用效果不佳,则很难对船舶进行大的改造来提高声学设备的使用效果,使得船舶的使用性能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一种降低气泡干扰的科考船附加鳍板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气泡干扰的附加鳍板,应用于船舶上,所述船舶包括船首和船身,所述船舶底部安装有声学设备,所述附加鳍板设于所述船首的首舷某处船体外板上,外形为一类似于舭龙骨的结构物,所述附加鳍板的形状为朝向所述声学设备弯曲的形状,与外板线型紧密贴合,首尾削斜,所述附加鳍板与水线面附近流向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的夹角不大于90°,所述附加鳍板的长度不大于船舶垂线间长的8%,所述附加鳍板的宽度不大于1.2m,所述附加鳍板距船底基线的高度不大于船舶吃水的50%。优选的,所述附加鳍板的长度不大于5%的船长。优选的,所述附加鳍板的宽度不大于0.Sm。优选的,所述附加鳍板距船底基线的高度不大于20%的船舶吃水。优选的,所述附加鳍板与水线面附近流向船底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的夹角不大于70度。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科考船,包含上述附加鳍板。优选的,所述声学设备嵌入所述船舶底部,并位于所述附加鳍板的下后方,所述声学设备的底部与船体底部高度齐平通过以上所述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设附加鳍板改变了船体气泡的运动轨迹,避免了气泡对船底嵌入式安装的声学设备的影响,提高了船舶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附加鳍板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附加鳍板横剖面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包含附加鳍板的考察船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1-3,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本实施例的附加鳍板,应用于船舶上,该船舶包括船首I和船身,所述附加鳍板2位于所述船首I某处船体外板上,外形为一类似于舭龙骨的结构物,长度不大于船舶垂线间长的8%,宽度不大于1.2m,距船底基线的高度应不大于50%船舶吃水D,与水线面3附近流向船底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4的夹角不大于90°,与外板线型紧密贴合,鳍板首尾削斜。在使用本附加鳍板的科考船上,船底安装的声学设备5嵌入式安装在附加鳍板2的后方底部,且设备5底部与船底平线6齐平,保证声学设备在不同吃水下正常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船舶阻力,提高船舶的经济性。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降低气泡干扰的附加鳍板,应用于船舶上,所述船舶包括船首和船身,所述船舶底部安装有声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鳍板设于所述船首的首舷上,所述附加鳍板的形状为朝向所述声学设备弯曲的形状,所述附加鳍板与水线面附近流向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的夹角不大于90°,所述附加鳍板的长度不大于船舶垂线间长的8%,所述附加鳍板的宽度不大于1.2m,所述附加鳍板距船底基线的高度不大于船舶吃水的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鳍板的长度不大于5%的船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鳍板的宽度不大于0.S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鳍板距船底基线的高度不大于20%的船舶吃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鳍板与水线面附近流向船底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的夹角不大于70度。6.—种科考船,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附加鳍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科考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设备嵌入所述船舶底部,并位于所述附加鳍板的下后方,所述声学设备的底部与船体底部高度齐平。【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气泡干扰的附加鳍板及科考船,船舶包括船首和船身,附加鳍板位于船首某处船体外板上,外形为一类似于舭龙骨的结构物,长度不大于船舶垂线间长的8%,宽度不大于1.2m,距船底基线的高度应不大于50%船舶吃水,与水线面附近流向船底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的夹角不大于90°,与外板线型紧密贴合,鳍板首尾削斜。本技术改变了船体气泡的运动轨迹,避免了气泡对船底嵌入式安装的声学设备的影响。该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解决船舶使用中船底声学设备使用效果不佳问题的途径。【IPC分类】B63B1/32【公开号】CN205365975【申请号】CN201520963367【专利技术人】张福民, 张勇 【申请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公开日】2016年7月6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气泡干扰的附加鳍板,应用于船舶上,所述船舶包括船首和船身,所述船舶底部安装有声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鳍板设于所述船首的首舷上,所述附加鳍板的形状为朝向所述声学设备弯曲的形状,所述附加鳍板与水线面附近流向声学设备附近的流线的夹角不大于90°,所述附加鳍板的长度不大于船舶垂线间长的8%,所述附加鳍板的宽度不大于1.2m,所述附加鳍板距船底基线的高度不大于船舶吃水的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民,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