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蓄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城市绿化枝叶垃圾与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地表水下渗并蓄集的问题。
技术介绍
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强调通过“渗、滞、蓄、净、用”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并调节水循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把“雨水滞渗调蓄设施”作为建设任务之一。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渗”的操作上主要是通过透水铺装改善土地的渗透性,革新了既有封闭式混凝土的缺陷。在“滞”尤其是“蓄”的操作上主要是通过下沉式绿地,湿塘与雨水湿地以及地下塑胶蓄水模块等容纳地表径流。当前海绵城市试点正在有序推进,但在地下蓄水方面,尤其是可简洁推广应用的操作方法并不多见。另一方面,中国城市体系膨胀,环境承载能力日益受到挑战。阶段性拆迁带来的建筑垃圾需要理性处置,更有年复一年的绿化垃圾等需要处置。深圳堆积成山的建筑垃圾滑坡也与蓄集在内的水分有关,这提示了建筑垃圾多孔性可以利用。如果能够结合城市废弃物处置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下列步骤完成:步骤一、准备工作:收集园林或市政环卫体系的落叶,并以其为主要材料加黏土与水,压缩成整体且不松散的饼块状,横竖叠放即得到败叶吸水体;收集枝干,把直径低于3cm的分段弯折为3‑6节的多节棍状,混堆即得到短棒膨胀体,其余的枝干切割长为100‑150cm,竖向捆扎即得到长棒支撑体;收集碎石或以砖石为主的建筑垃圾,以网袋包装后并柱状叠放即可成为骨料综合体;步骤二、地下空间开挖:移开绿地的表土及其草皮,向地下空间开挖沟槽;步骤三、地下蓄水体构造:对开挖后的地下空间划分段落,败叶吸水体与长棒支撑体和短棒膨胀体交错填充,骨料综合体位于上诉植物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下列步骤完成:步骤一、准备工作:收集园林或市政环卫体系的落叶,并以其为主要材料加黏土与水,压缩成整体且不松散的饼块状,横竖叠放即得到败叶吸水体;收集枝干,把直径低于3cm的分段弯折为3-6节的多节棍状,混堆即得到短棒膨胀体,其余的枝干切割长为100-150cm,竖向捆扎即得到长棒支撑体;收集碎石或以砖石为主的建筑垃圾,以网袋包装后并柱状叠放即可成为骨料综合体;步骤二、地下空间开挖:移开绿地的表土及其草皮,向地下空间开挖沟槽;步骤三、地下蓄水体构造:对开挖后的地下空间划分段落,败叶吸水体与长棒支撑体和短棒膨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林涛,梁学战,曹亦斌,陈义运,刘克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