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301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29
一种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前方车辆上的前牵引钩和设置于后方车辆上的后牵引钩。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均包括加强板,加强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加强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加强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丝杆,连接丝杆后端通过锁紧螺母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加强板的下方设置有托板,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的连接板之间通过牵引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辆整车组装及工序转换过程中能够实现可靠的整车牵引,避免整车生产过程中对钩缓装置产生损伤以及在整车油漆喷涂过程中对钩缓装置产生油漆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货车牵引装置,具体地指一种用于车辆整车组装及工序转换整车牵引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实际生产中,铁路货车车辆整车组装及工序转换整车牵引方式,一种是采用手工推移方式,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一种是在车辆之间采用钢丝绳连接,依靠牵引机车进行拖拉,车辆之间为柔性连接,且钢丝绳易出现磨损,甚至断裂,导致车辆整车组装及工序间整车牵引不可靠。此外,目前的整车组装和油漆喷涂前,钩缓装置已安装完毕。钩缓装置的性能和质 量直接影响到铁路货车的行车安全,其外观质量也会影响到客户对整个产品好坏的评价。在车辆整车组装及工序转换整车牵引采用适当的牵引装置,可在整车组装和油漆喷涂完成后再安装铁路货车用的钩缓装置,避免对铁路货车用的钩缓装置产生损伤和油漆污染,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保证车辆整车组装及工序转换整车牵引的可靠性,避免整车生产过程中对钩缓装置产生损伤以及在整车油漆喷涂过程中对钩缓装置产生油漆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前方车辆上的前牵引钩和设置于后方车辆上的后牵引钩。所述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均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丝杆,所述连接丝杆后端通过锁紧螺母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加强板的下方设置有托板,所述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的连接板之间通过牵引销连接。进一步地,为了使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连接牢固,所述前牵引钩的连接板为两块,与前牵引钩的加强板一起构成U型结构。所述后牵引钩的连接板为一块,插入在所述U型结构内。再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的吊运和安装,所述前牵引钩的连接板和后牵引钩的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吊钩。更进一步地,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还包括机车牵引钩,用于最前方车辆与机车的连接。所述机车牵引钩包括同样结构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设置有钩头,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丝杆,所述连接丝杆后端通过锁紧螺母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加强板的下方设置有托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的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相对固定于前、后方车辆上并通过牵引销连接,在车辆整车组装及工序转换过程中实现可靠的整车牵引,可避免整车生产过程中对钩缓装置产生损伤以及在整车油漆喷涂过程中对钩缓装置产生油漆污染。本装置功能完善且制造成本低,可以有效完成生产过程中的车辆牵引,适用于敞车、棚车、罐车、平车以及漏斗车等各种型号鉄路车辆。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的使用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机车牵引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前方车辆上的前牵引钩I、设置于后方车辆上的后牵引钩2,以及设置于最前方车辆的前端的机车连接钩4,均为组焊结构。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加强板12,加强板1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13,冲击座定位块13与车辆上的冲击座相抵接,用于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的横向定位。加强板1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1,加强板12的另ー侧设置有连接丝杆14,连接丝杆14后端通过锁紧螺母18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17,为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的固定提供夹紧力。加强板12的下方设置有托板15,用于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的垂向定位。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的连接板11之间通过牵引销3连接。前牵引钩I的连接板11为两块,与前牵引钩I的加强板12 —起构成U型结构。后牵引钩2的连接板11为ー块,插入在所述U型结构内。前牵引钩I的连接板11和后牵引钩2的连接板11上分别设置有吊钩16,便于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的吊运和安装。将前牵引钩I或后牵引钩2的连接板11更改为钩头19便形成机车连接钩4,可用于最前端车辆与机车20的连接,如图4所示。包括同样结构的加强板12,加强板1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13。加强板12的一侧设置有钩头19,加强板12的另ー侧设置有连接丝杆14,接丝杆14后端通过锁紧螺母18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17,加强板12的下方设置有托板1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前牵弓I钩I、后牵弓I钩2分别以车辆的冲击座和前从板座定位,将固定挡板17从连接丝杆14的端部穿迸,使固定挡板17紧靠在前从板座的内侧面,再用锁紧螺母18紧固,从而将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分别固定在车辆的相对应端部。将相邻的两辆车靠近,使前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的中心孔对齐,把牵引销3插进牵引钩I和后牵引钩2的中心孔,将两辆相邻的车辆连接在一起。其他相邻车辆的连接方式与上述一致。最前端的车辆采用机车连接钩4与机车20连接,其连接方式与普通铁路货车用的16#、17#车钩的连接方式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前方车辆上的前牵引钩(I)和设置于后方车辆上的后牵引钩(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引钩⑴和后牵引钩⑵均包括加强板(12),所述加强板(1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13);所述加强板(1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1),所述加强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丝杆(14),所述连接丝杆(14)后端通过锁紧螺母(18)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17);所述加强板(12)的下方设置有托板(15);所述前牵引钩⑴和后牵引钩⑵的连接板(11)之间通过牵引销(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引钩(I)的连接板(11)为两块,与前牵引钩(I)的加强板(12) —起构成U型结构;所述后牵引钩(2)的连接板(11)为一块,插入在所述U型结构内。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引钩(I)的连接板(11)和后牵引钩⑵的连接板(11)上分别设置有吊钩(16)。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机车牵引钩(4),所述机车牵引钩(4)包括同样结构的加强板(12),所述加强板(1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13);所述加强板(12)的一侧设置有钩头(19),所述加强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丝杆(14),所述连接丝杆(14)后端通过锁紧螺母(18)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17);所述加强板(12)的下方设置有托板(1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机车牵引钩(4),所述机车牵引钩(4)包括同样结构的加强板(12),所述加强板(1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13);所述加强板(12)的一侧设置有钩头(19),所述加强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丝杆(14),所述连接丝杆(14)后端通过锁紧螺母(18)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17);所述加强板(12)的下方设置有托板(15)。专利摘要一种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前方车辆上的前牵引钩和设置于后方车辆上的后牵引钩。前牵引钩和后牵引钩均包括加强板,加强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过程用车辆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前方车辆上的前牵引钩(1)和设置于后方车辆上的后牵引钩(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引钩(1)和后牵引钩(2)均包括加强板(12),所述加强板(1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冲击座定位块(13);所述加强板(1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1),所述加强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丝杆(14),所述连接丝杆(14)后端通过锁紧螺母(18)配合设置有固定挡板(17);所述加强板(12)的下方设置有托板(15);所述前牵引钩(1)和后牵引钩(2)的连接板(11)之间通过牵引销(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祥张厚胜左云清徐冬华王子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