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024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包括右顶锥、中心轴、拨杆体和轴承座,中心轴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放线机架上,右顶锥固定安装在中心轴一端,拨杆体安装在右顶锥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顶锥套装在中心轴上,右顶锥的中心安装孔内设有涨套腔,第一涨套装在涨套腔内,右顶锥与中心轴之间通过第一涨套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确保放线张力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制品行业中的放线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放线机上的右顶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金属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高效、低成本、エ艺适应性强已经成为企业的追求目标。在金属线缆的生产过程中,放线机是ー种广泛应用的设备,在放线过程中,经常需要以较高的放线速度来旋转放线エ字轮,这就要 求很高的放线同轴度,目前常用的保证放线同轴度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两个相对设置的左顶锥装置和右顶锥装置,左顶锥装置上有ー个左顶锥,右顶锥装置上有ー个右顶锥,左顶锥和右顶锥相互配合来夹紧固定放线エ字轮。但是现在的左顶锥、右顶锥都是直接固定在其中心轴上的,当放线エ字轮的规格尺寸不同时,就需要费时费力地更换不同的左顶锥、右顶锥,工作效率很低。另外,为了使放线エ字轮上线材需要平稳、高速的释放,也需要有相应的放线阻尼机构,目前金属线材制造所应用的放线阻尼技术主要是采用机械式的摩擦机构,采用机械阻尼的方式会导致高速放线时张力不稳定,引起断线,影响金属线材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确保放线张カ稳定。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包括右顶锥、中心轴、拨杆体和轴承座,中心轴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放线机架上,右顶锥固定安装在中心轴一端,拨杆体安装在右顶锥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顶锥套装在中心轴上,右顶锥的中心安装孔内设有涨套腔,第一涨套装在涨套腔内,右顶锥与中心轴之间通过第一涨套紧固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中心轴上安装有用于保持放线机放线时张力稳定的放线阻尼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放线阻尼机构包括嵌套、第二涨套、刹车盘、气刹座和气刹,所述嵌套套装在中心轴上并通过设置在嵌套与中心轴之间的第二涨套紧固连接,所述刹车盘固定安装在嵌套上;所述气刹座固定在放线机架上,气刹固定安装在气刹座上,所述刹车盘的边缘部分位于气刹的制动ロ内。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油封、圆螺母、第一挡圈、第一透盖、轴承、第二挡圈、第二油封、第二透盖和止退弹垫,两个轴承套装在中心轴上并通过止退弹垫和圆螺母锁紧固定,两个轴承的外圈之间通过第一挡圈隔开,两个轴承的内圈之间通过第二挡圈隔开;两个轴承支承安装在轴承座内,轴承座一端通过第一透盖密封,第一透盖用螺钉固定在轴承座上,第一透盖与中心轴之间装有第一油封;所述轴承座另一端通过第二透盖密封,第二透盖用螺钉固定在轴承座上,第二透盖与中心轴之间装有第二油封。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中心轴上开设有注油通道,注油通道一端安装有油杯,注油通道另一端与轴承组件内部连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确保放线张カ稳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 一右顶锥、2—轴承座、3—轴承、4一第一挡圈、5—第一透盖、6—第一油封、7—第二挡圈、8—中心轴、9 一油杯、10—第一涨套、11 一止退弹垫、12—圆螺母、13一拨杆体、14一放线机架、15—气刹座、16—气刹、17—刹车盘、18一第二透盖、19一第二油封、20—嵌套、21—第二涨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所示,实施例中的放线机右顶锥装置主要包括右顶锥I、中心轴8、拨杆体13和轴承座2,中心轴8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轴承座2内,所述轴承座2安装在放线机架14上,右顶锥I固定安装在中心轴8 一端,拨杆体13安装在右顶锥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顶锥I套装在中心轴8上,右顶锥I的中心安装孔内设有涨套腔,第一涨套10装在涨套腔内,右顶锥I与中心轴8之间通过第一涨套10紧固连接。另外,所述中心轴8上安装有用于保持放线机放线时张力稳定的放线阻尼机构。所述放线阻尼机构主要由嵌套20、第二涨套21、刹车盘17、气刹座15和气刹16组成,所述嵌套20套装在中心轴8上并通过设置在嵌套20与中心轴8之间的第二涨套21紧固连接,所述刹车盘17固定安装在嵌套20上;所述气刹座15固定在放线机架14上,气刹16固定安装在气刹座15上,所述刹车盘17的边缘部分位于气刹16的制动ロ内。如图I所示,所述轴承组件主要由第一油封6、圆螺母12、第一挡圈4、第一透盖5、轴承3、第二挡圈7、第二油封19、第二透盖18和止退弹垫11组成,两个轴承3套装在中心轴8上并通过止退弹垫11和圆螺母12锁紧固定,两个轴承3的外圈之间通过第一挡圈4隔开,两个轴承3的内圈之间通过第二挡圈7隔开;两个轴承3支承安装在轴承座2内,轴承座2 —端通过第一透盖5密封,第一透盖5用螺钉固定在轴承座2上,第一透盖5与中心轴8之间装有第一油封6 ;所述轴承座2另一端通过第二透盖18密封,第二透盖18用螺钉固定在轴承座2上,第二透盖18与中心轴8之间装有第二油封19。为了减小轴承组件中零部件间的摩擦阻力,本技术的中心轴8上开设有注油通道,注油通道一端安装有油杯9,注油通道另一端与轴承组件内部连通。具体应用时,右顶锥装置安装在放线机架14上,在其正对面设置有左顶锥装置,使用时,放线エ字轮放置在右顶锥装置和左顶锥装置之间,左顶锥装置上的左顶锥伸出,从而将放线エ字轮夹在左顶锥和右顶锥I之间。权利要求1.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包括右顶锥(I)、中心轴(8)、拨杆体(13)和轴承座(2),中心轴(8)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轴承座(2)内,所述轴承座(2)安装在放线机架(14)上,右顶锥(O固定安装在中心轴(8) —端,拨杆体(13)安装在右顶锥(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顶锥(I)套装在中心轴(8)上,右顶锥(I)的中心安装孔内设有涨套腔,第一涨套(10)装在涨套腔内,右顶锥(I)与中心轴(8)之间通过第一涨套(10)紧固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8)上安装有用于保持放线机放线时张力稳定的放线阻尼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阻尼机构包括嵌套(20)、第二涨套(21)、刹车盘(17)、气刹座(15)和气刹(16),所述嵌套(20)套装在中心轴(8)上并通过设置在嵌套(20)与中心轴(8)之间的第二涨套(21)紧固连接,所述刹车盘(17)固定安装在嵌套(20)上;所述气刹座(15)固定在放线机架(14)上,气刹(16)固定安 装在气刹座(15)上,所述刹车盘(17)的边缘部分位于气刹(16)的制动口内。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油封(6)、圆螺母(12)、第一挡圈(4)、第一透盖(5)、轴承(3)、第二挡圈(7)、第二油封(19)、第ニ透盖(18 )和止退弹垫(11),两个轴承(3 )套装在中心轴(8 )上并通过止退弹垫(11)和圆螺母(12)锁紧固定,两个轴承(3)的外圈之间通过第一挡圈(4)隔开,两个轴承(3)的内圈之间通过第二挡圈(7)隔开;两个轴承(3)支承安装在轴承座(2)内,轴承座(2)—端通过第一透盖(5)密封,第一透盖(5)用螺钉固定在轴承座(2)上,第一透盖(5)与中心轴(8)之间装有第一油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放线机右顶锥装置,包括右顶锥(1)、中心轴(8)、拨杆体(13)和轴承座(2),中心轴(8)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轴承座(2)内,所述轴承座(2)安装在放线机架(14)上,右顶锥(1)固定安装在中心轴(8)一端,拨杆体(13)安装在右顶锥(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顶锥(1)套装在中心轴(8)上,右顶锥(1)的中心安装孔内设有涨套腔,第一涨套(10)装在涨套腔内,右顶锥(1)与中心轴(8)之间通过第一涨套(10)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康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