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提把和压把上,压把和提把的一端枢接在一起,压把上开设上窄下宽的阶梯型穿孔,提把与压把的开口间设置有一长条形弹片,弹片的下端固定在提把上,弹片的上端即操作端从压把的穿孔中伸出,操作端的颈部左右两侧还对应较窄穿孔的孔缘各开有一卡槽,压把借助操作端的颈部卡槽与较窄的穿孔孔缘配合与否而呈上锁或解锁状态。此装置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方便、省力地使用灭火器,避免延误灭火时机,方便重复利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灭火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火灾往往都是由小火苗发展起来的,如果在一开始的失火阶段被扑灭,就能减少很多损失。虽然现在小型个人使用的灭火器很普及,但可能因为使用者没有经过练习或者学习,在使用时无法及时在火灾最初阶段将之扑灭从而扩大损失。现在普遍使用的灭火器,如图I所示,灭火器本体10上设有提把20和喷口 30,本体10内安装带按钮40的阀门50,压把60和提把20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按钮40借助复位弹簧70抵顶在压把60下方,压把60和提把20在靠近枢接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栓孔80,安全栓90穿过栓孔80限制压把60向下移动,保证灭火器在非使用状态下阀门50处于关闭状态。使用时,先将安全栓90从栓孔80中拨出,使压把60解锁,再向按压压把60,带动阀门50的按钮40克服复位弹簧70的作用向下行,开启阀门50,灭火材料通过喷口 30喷出,实现消防灭火功能。停止按压压把60,阀门50的按钮40在复位弹簧70的作用向上行复位,带动压把60随之复位,等待下次消防灭火使用。仔细分析上述结构,不难发现其存在如下问题一、安全栓90位于压把60和提把20的侧面,不容易被使用者注意,如果使用者不熟悉灭火器,那么在发生火灾时,有可能就注意不到或者想不到安全栓90的作用,不会将之拔出,从而无法使用灭火器;二、即使使用者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但在火灾发生时,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下,肌肉处于不自觉的绷紧中,有可能导致如下状况一只手紧按压把60,另一只手去拔安全栓90,或者由于栓孔80对安全栓90的阻力,形成了一个径向作用力,而导致安全栓90难以拔出,从而延误灭火时机;三、在使用后安全栓90很有可能遗失,使压把60保持解锁而灭火器长期处于备用状态,极易出现误操作,安全性差,而且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影响灭火器的重复利用,即使找回,在装回安全栓90时,也比较繁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经过潜心研究,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方便省力地使用灭火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提把和压把上,压把和提把的一端枢接在一起,压把上开设上窄下宽的阶梯型穿孔,提把与压把的开口间设置有一长条形弹片,弹片的下端固定在提把上,弹片的上端即操作端从压把的穿孔中伸出,操作端的颈部左右两侧还对应较窄穿孔的孔缘各开有一卡槽,压把借助操作端的颈部卡槽与较窄的穿孔孔缘配合与否而呈上锁或解锁状态。作为优选,弹片的操作端还覆盖有软性材料。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用于灭火器上,未使用的初始状态下,操作端的颈部位于较窄的穿孔中且卡槽与较窄的穿孔孔缘配合,此时压把上锁定位,阀门压把处于安全防护状态,灭火器无法使用。使用时,只需要向前轻推弹片的操作端,卡槽脱离较窄的穿孔后,压把失去卡槽的支撑可以被按压向下运动,此时灭火器可以正常使用。当使用完毕后,拨动压把,弹片再次卡住压把,阀门压把处于安全防护状态,从而使灭火器处于备用状态。本技术因为在提把和压把之间增加了长条形弹片代替安全栓,借助弹片颈部的卡槽与压把上的阶梯型穿孔配合,实现压把的解锁和上锁,所以,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弹片颈部的操作端位于压把的顶面,容易被使用者注意,在发生火灾时,会潜意识地去拨动弹片,使用灭火器;二、拨动弹片比抽拨安全栓动作更简单、省力,容易操作,在火灾发生时,即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下,肌肉处于不自觉的绷紧中,仍然可能轻松完成解锁动作,方便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内使用灭火器,避免延误灭火时机;三、在使用后,只需拨动压把使弹片的颈部操作端重新回到较窄的穿孔中,卡槽自动弹回,弹片再次卡住压把,阀门压把处于安全防护状态,方便灭火器的重复利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初始状态);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一(解锁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二 (按压状态)。标号说明本体10提把20喷口30按钮 40阀门50压把60复位弹簧70栓孔80安全栓90提把I压把2阶梯型穿孔3较窄的穿孔31较宽的穿孔32台阶33弹片4操作端41卡槽42阀门按钮5复位弹簧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提把I和压把2上。压把2和提把I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本案的改进点是压把2上开设上窄下宽的阶梯型穿孔3,即包括较窄的穿孔31和较宽的穿孔32,较窄的穿孔31和较宽的穿孔32之间具有台阶33。提把I与压把2的开口间设置有一长条形弹片4,弹片4的下端固定在提把I上,弹片4的上端即操作端41从压把2的穿孔3中伸出,操作端41的颈部左右两侧还各开有一卡槽42,当操作端41的颈部位于较窄的穿孔31中时,借助此卡槽42与较窄的穿孔31孔缘配合,使压把2处于上锁状态,而当操作端41的颈部位于较宽的穿孔32中时,借助此卡槽42脱离较窄的穿孔31孔缘,使压把2处于解锁状态。为了方便拨动弹片4,本实施例在操作端41上还覆盖有软性材料。 本技术用于灭火器上,未使用的初始状态下,如图3所示,操作端41的颈部位于较窄的穿孔31中且卡槽42与较窄的穿孔31孔缘配合,此时压把2上锁定位,无法对压把2实施按压动作,即阀门压把处于安全防护状态,灭火器无法使用。本技术使用时,如图4所示,只需要向前轻推弹片4的操作端41,至卡槽42脱离较窄的穿孔31,压把2失去卡槽42的支撑受重力作用略向下移,卡槽42位于压把2的上方,而操作端41位于较宽的穿孔32中,使压把2保持解锁状态,避免弹片4的操作端41进入较窄的穿孔31中复位上锁,弹片4不再卡住压把2,压把2可以被按压向下从而压动阀门按钮5,此时如图5所示,灭火器可以正常使用,而且只需单手就可能按压操作。当使用完毕后,拨动压把2向上运动,弹片4因自身的弹性使得卡槽42自动弹回较窄的穿孔31中,弹片4通过卡槽42再次卡住压把2,如图3所示回位至初始状态,压把2无法压动阀门按钮5,从而使灭火器处于备用状态。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ー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提把和压把上,压把和提把的一端枢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压把上开设上窄下宽的阶梯型穿孔,提把与压把的开ロ间设置有ー长条形弾片,弾片的下端固定在提把上,弾片的上端即操作端从压把的穿孔中伸出,操作端的颈部左右两侧还对应较窄穿孔的孔缘各开有ー卡槽,压把借助操作端的颈部卡槽与较窄的穿孔孔缘配合与否而呈上锁或解锁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弾片的操作端还覆盖有软性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提把和压把上,压把和提把的一端枢接在一起,压把上开设上窄下宽的阶梯型穿孔,提把与压把的开口间设置有一长条形弹片,弹片的下端固定在提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灭火器阀门压把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提把和压把上,压把和提把的一端枢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压把上开设上窄下宽的阶梯型穿孔,提把与压把的开口间设置有一长条形弹片,弹片的下端固定在提把上,弹片的上端即操作端从压把的穿孔中伸出,操作端的颈部左右两侧还对应较窄穿孔的孔缘各开有一卡槽,压把借助操作端的颈部卡槽与较窄的穿孔孔缘配合与否而呈上锁或解锁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一泰消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