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所述的减压环为纵向开口的海绵环,其横截面形状呈“C”形,开口缝隙为0.1~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用于在脑颅手术中将脑干处压迫颅内神经的血管分开并隔离,使血管的搏动不再扣击神经根部,大大缓解了病人的痛苦。减压环的使用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使得手术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具有使用方便、清洁、缓冲性好、同比质量轻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
技术介绍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是ー种痛如刀割般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多于男。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时患者甚至连ロ水也不敢下咽,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而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引起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原因,其原因之ー是三叉神经受到了脑血管的压迫,导致了有规律的疼痛。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有药物治疗、伽玛刀治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和射 频热凝治疗这几种方法,但对于受到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外科治疗技术,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微血管减压术是在显微镜下将脑干处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和蛛网膜条索拨开并隔离,使血管的搏动不再扣击三叉神经。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也同时被隔离,三叉神经痛就立即消失了。目前常用的减压隔离材料是用絮状物(如从心脏外科用的涤纶补片撕下的纤維)在手术现场根据患部情况做成一定大小的隔离垫层,以产生缓冲作用。此种方法的缺陷是现场做的减压垫片形状有一定的随意性,缓冲作用无法标准化,操作相对复杂,花费时间偏长。李世亭等人李世亭等,一种用于治疗各类颅神经综合征的减压材料盒,201120121755. 9设计了ー种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减压材料盒,手术用减压棉絮按不同大小放置在材料盒内,其优点是可以精确控制减压材料的大小,省略了在手术中现场撕扯絮状物制备减压垫片的过程,操作有所快捷方便;而不足之处在于,该减压材料的定位性较差,有可能随着术后脑组织复位和脑脊液的流动而滑离减压位置,导致减压效果下降甚至减压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该减压环的应用使得医生在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时操作更方便,且手术过程更加规范标准化。本技术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具有使手术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方便、使用清洁、缓冲性好、同比质量轻等优点。医生可以在将血管与三叉神经分离后,根据需要剪取适当长度的减压环,只需将此减压环套在血管上即可起到隔离缓冲的作用。海绵良好的弾性保证了有效的隔离效果;环形结构使得减压环能稳固套在血管外面,防止了使用传统棉片时随着术后脑组织复位和脑脊液的流动使隔离棉片滑离减压位置现象的产生;不同型号的减压环使得医生能方便地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减压环一体化的结构不容易产生碎屑,清洁性好;发泡海绵除了弾性好之外,还相对轻巧,对病人的康复比较有利;无需现场加工使得手术时间大为缩短,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为纵向开口的海绵环,其横截面形状呈“C”形,开口缝隙为O. I 3mm。海绵环是指以发泡海绵为材质制成的环状物,海绵由聚氨酯、聚醚、橡胶、聚酯中的一种发泡而成;横截面形状呈“C”形结构使得减压环能稳固套在血管外面,防止了使用传统棉片时随着术后脑组织复位和脑脊液的流动使隔离棉片滑离减压位置现象的产生。通常来说,减压环的“C”形结构有利于握持责任血管;材料采取发泡海绵能很好地起到减震作用,此外海绵具有较好的表面摩擦力,不容易沿责任血管滑移;开口缝隙是用于掰开圆环套在责任血管外面,开口缝隙设计成O. I 3mm是为了便于用相同直径的减压环用在不同直径的责任血管上。如上所述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所述的减压环的长度为5 50mm,壁厚为I 5mm,圆环内径为I 5mm。减压环长度设计成5 50mm是为了便于医生根据手术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剪裁,一般来说5mm长度已可以建立一个减压点,但有时需要建立几个减压点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较长的减压环对医生来说比较方便;减压环内径设计成I 5mm是为了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临床需要;壁厚设计成I 5mm是为了适应不同责任血管的需要,虽说管壁越厚减压效果越好,但有时限于空间只能用较小壁 厚的减压环,因此壁厚应设计成系列。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用于在脑颅手术中将脑干处压迫颅内神经的血管分开并隔离,使血管的搏动不再扣击神经根部,大大缓解了病人的痛苦。减压环的使用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使得手术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具有使用方便、清洁、缓冲性好、同比质量轻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技术做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附图所示,是本技术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所述的减压环为纵向开口的海绵环,其横截面形状呈“C”形,开口缝隙为O. I 3mm。海绵环是指以发泡海绵为材质制成的环状物,海绵由聚氨酯、聚醚、橡胶、聚酯中的一种发泡而成;横截面形状呈“C”形结构使得减压环能稳固套在血管外面,防止了使用传统棉片时随着术后脑组织复位和脑脊液的流动使隔离棉片滑离减压位置现象的产生;通常来说,减压环的“C”形结构有利于握持责任血管;材料采取发泡海绵能很好地起到减震作用,此外海绵具有较好的表面摩擦力,不容易沿责任血管滑移;开口缝隙是用于掰开圆环套在责任血管外面,开口缝隙设计成O. I 3mm是为了便于用相同直径的减压环用在不同直径的责任血管上。所述的减压环的长度为5 50mm,壁厚为I 5mm,圆环内径为I 5mm。减压环长度设计成5 50_是为了便于医生根据手术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剪裁,一般来说5_长度已可以建立一个减压点,但有时需要建立几个减压点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较长的减压环对医生来说比较方便;减压环内径设计成I 5_是为了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临床需要;壁厚设计成I 5mm是为了适应不同责任血管的需要,虽说管壁越厚减压效果越好,但有时限于空间只能用较小壁 厚的减压环,因此壁厚应设计成系列。权利要求1.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其特征是所述的减压环为纵向开口的海绵环,其横截面形状呈“C”形,开口缝隙为O. I 3m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压环的长度为5 50mm,壁厚为I 5mm,圆环内径为I 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所述的减压环为纵向开口的海绵环,其横截面形状呈“C”形,开口缝隙为0.1~3mm。本技术的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用于在脑颅手术中将脑干处压迫颅内神经的血管分开并隔离,使血管的搏动不再扣击神经根部,大大缓解了病人的痛苦。减压环的使用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使得手术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具有使用方便、清洁、缓冲性好、同比质量轻等优点。文档编号A61B17/00GK202636996SQ2012201516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杨庆, 郯志清, 沈新元, 吴文华, 吉亚丽 申请人:东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术治疗颅内三叉神经痛用的减压环,其特征是:所述的减压环为纵向开口的海绵环,其横截面形状呈“C”形,开口缝隙为0.1~3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郯志清,沈新元,吴文华,吉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