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长斌专利>正文

油水两用自由锻(模锻)电液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56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以液-气蓄势站的液体为工作介质驱动锤头工作的油水两用自由锻(模锻)电液锤,它由液气缸部分,锤身部分、落下部分、砧座部分、操纵部分组成,它是在现有蒸空两用自由锻(模锻)锤基础上,将原蒸气缸改造为液气缸而成,而且采用了细锤杆挠性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强,成型性能好,工艺万能性强、工作效率高、节能、造价低的特点,而且非常适合对现有蒸气锤的节能技术改造。(*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液-气蓄势站的液体为工作介质驱动锤头工作的自由锻(模锻)电液锤,属锻压机械设备。现有技术中,蒸气-空气自由锻(模锻)锤,由汽缸部分、锤身部分、砧座部分、操纵部分和蒸空两用滑阀组成,它以蒸气或者压缩空气为动力驱动锤头工作,其不足之处是效率低、耗能高,沈阳重型机器厂采用西德拉斯科公司的KGK250型液压动力头技术,生产了25KJ电动液压模锻锤,它由液压动力头、锤身部分、落下部分、操纵部分、砧座部分、电气部分等构成,它是通过液压对工作腔内的定量压缩气体进行反复地压缩蓄能和膨胀作功,驱动锤头工作其不足之处是,它是将电机、油泵、控制执行机构等动力源与工作缸组装成液压动力头,安装在整机的顶部,为了防止震坏机电器件,还必须将砧座加重50%而且在砧座下面加设减震装置,所以它结构复杂,造价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强,成形性能好,工艺万能性强,工作效率高节能、造价低的油水两用自由锻(模锻)电液锤。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现有蒸空两用自由锻(模锻)锤的基础上,将其汽缸部分改造为油水两用液气缸,通过液压对工作腔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反复地压缩蓄能和膨胀作功,驱动锤头工作,其具体结构是将工作缸11固定安装在缸体12内,在缸体12与工作缸11之间形成密闭的气体工作腔B,在工作缸11的上端侧面开有连通工作腔B与工作缸11内腔A的通孔11a,锤杆7和固定在其上端的活塞8安装在工作缸11内,缸体12的下端通过定位套15、导套14、螺母16与下支承11C固定连接并与锤杆7形成滑配合与密封,保险缸10及其活塞塞10a安装在工作缸11上端,液压滑阀4固定安装在缸体12上,且使其给排液通道13从工作缸11的底端与工作腔A连通。本方案中,液压滑阀4的组成包括阀体21、滑阀套27、滑阀26、阀杆29、阀盖34,在滑阀套27的侧面开有沿其圆周分布的上下两排侧孔,上排是与进液口31相连通的进液孔24,下排是与进排液口22相连通的进排液孔23,与阀杆29固定连接的滑阀26安装在滑阀套27内,滑阀26侧面中部为凹进面,与滑阀套27之间形成空腔25,滑阀26内开有轴向贯通的排液孔道33,滑阀26位于下限位置时,进液孔24和进排液孔23同在空腔25内,滑阀26位于上限位置时,其底端在进液孔24与进排液孔23之间。本技术使用时,液压滑阀的进液口31通过节流阀32与液压源连接,进排液口22与给排液通道13连接,液气缸中,在气体工作腔B和活塞8上部的工作缸内腔A中充入定量压缩气体。通过操纵部分将滑阀26移到下限位置时,中压油或者乳化液从底部进入工作缸内腔A,推动活塞8向上运动压缩两腔内的定量气体而蓄能,当滑阀26从下限位置移至上限位置时,中压油或乳化液被切断,而进排液孔23通过排液孔道33与排液口28相通,使活塞8下面的液压骤然消失,两腔内的定量压缩气体膨胀作功,再加上落下部分自身的重力作用,使落下部分向下产生打击力。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技术是在蒸空两用自由锻(模锻)锤基础上,主要对其汽缸部分进行改造设计成液气缸而成,所以本技术具有原蒸空两用自由锻(模锻)锤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即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强,成型性好,万能性广,操作灵活,投资少等优点;由于本技术采用液气缸做动力源,效率高,耗能低,比原蒸气锤节能90%以上,实施本技术可以利用原生产蒸空两用自由锻(模锻)锤的设计图纸、工艺、模型、工夹量具、毛坯等只需少量重新设计,从而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投资,缩短生产周期;本技术为对现有蒸气锤实行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了简便宜行的可靠途径。下列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自由锻电液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液气缸结构示意图。图3为油水两用滑阀结构示意图。图4为落下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为油水两用自由锻电液锤,如图1所示其中锤身部分1、砧座部分6、操纵部分5的结构与现有蒸空两用自由锻锤结构相同,下面仅就液气缸部分3和落下部分2、液压滑阀4给予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液气缸部分3的结构如图2所示,缸体12保险缸10及其活塞10a的结构与蒸气缸中的相应结构相同,图中11为工作缸,它是通过上支承11b和下支承11C固定安装在缸体12内。上下支承11b和11C与工作缸11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上下支承与工作缸、缸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使缸体12与工作缸11之间形成密闭的气体工作腔B,在工作缸11的上端侧面开有连通工作腔B与工作缸11内腔A的四个长方形通孔11a,锤杆7和固定在其上端的活塞8安装在工作缸11内。本实施例中,下支承11C的结构如图2所示,缸体12的下端通过定位套15、导套14、螺母16、压套17、法兰18与下支承11C固定连接,且与锤杆7形成滑配合与密封,图中20为人字密封圈,9为限程杆。液压滑阀4固定安装在缸体12上,而且使其进排液口通过给排液通道13从工作缸11的底端与工作缸内腔A连通,工作缸的内腔A以活塞8为界,其上面与工作腔B连通共同构成定量压缩气体的工作腔室,下面通入液体工质。本实施例中,液压滑阀4由滑阀套27、滑阀26、阀盖34、阀杆29、进液口31、排液口28、进排液口22组成,它们是组装在缸体12铸成一体的阀体21内。滑阀套27的侧面开有绕其圆周分布的上下两个侧排孔,上排孔是与进液口31相连通的进液孔24,它是由四排小孔组成,下排孔是与进排液口22相连通的进排液孔23,它是由一排长方孔组成,与活塞杆29固定连接的滑阀26安装在滑阀套27内。本实施例中滑阀26呈中空的筒形,其上下两端侧面安装有活塞环30与滑阀套27内壁面形成密封连接,其侧面中部向里缩成凹面,与滑阀套27内侧面形成空腔25,滑阀26与阀杆29固定连接,其内形成足够大的轴向贯通的排液孔道33,阀盖34与阀杆29之间通过导套35、压套37、法兰36、人字密封圈39密封连接。当滑阀26在下限位置时,进液孔24和进排液孔23同时在空腔25内,使进液孔和进排液孔连通,中压油或者乳化液从进液口通过进液孔、进排液孔迅速进入工作缸,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压缩定量气体。当滑阀26在下限位置时,通过滑阀上下端与滑阀套密封,将进液孔24封住,使中压油或者乳化液被阻断,而进排液孔23与排液通道33相通,使工作缸内的液体工质迅速排出,压力骤然消失,压缩气体膨胀作功,迫使锤头向下打击,本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给排液换向速度非常快,因而操作非常灵活。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锤杆易断裂的问题,采用了细锤杆挠性结构,以降低锤杆的惯性矩和弯曲应力。为此,细锤杆7与锤头40的连接采取了图4所示结构,锤杆7的下端先与锥套43热装固定连接,然后锥套43与锤头40之间连接采用原蒸气锤中锤杆与锤头连接结构,通过用黄铜薄板制成的套42和开有一条通沟的衬套41紧配合连接,图中39为上砧,对油水两用模锻电液锤来说其结构与油水两用自由锻电液锤结构完全一致,只须对其操纵部分由手动操作改为脚踏板操作,落下部分的上砧改为上模具,砧座部分的下砧子改为下模具,锤身部分用模锻锤的锤身部分即可,故不予举实施例本技术非常适合对现有蒸空两用自由锻(模锻)锤的节能技术改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两用自由锻(模锻)电液锤,包括锤身部分1、落下部分2、液压滑阀4、操纵部分5砧座部分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缸体12、工作缸11、保险缸10及其活塞10a组成的液气缸部分3,工作缸11通过上、下支承固定安装在缸体12内,在缸体12与工作缸11之间形成密闭的气体工作腔B,在工作缸11的上端侧面开有连通工作腔B与工作缸11的内腔A的通孔11a,锤杆7和固定在其上端的活塞8安装在工作缸11内,缸体12的下端通过定位套15、导套14、螺母16与下支承11c固定连接且与锤杆7形成滑配合与密封,液压滑阀4固定安装在缸体12上,且使其给排液通道13从工作缸11的底端与工作缸内腔A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两用自由锻(模锻)电液锤,包括锤身部分1、落下部分2、液压滑阀4、操纵部分5砧座部分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缸体12、工作缸11、保险缸10及其活塞10a组成的液气缸部分3,工作缸11通过上、下支承固定安装在缸体12内,在缸体12与工作缸11之间形成密闭的气体工作腔B,在工作缸11的上端侧面开有连通工作腔B与工作缸11的内腔A的通孔11a,锤杆7和固定在其上端的活塞8安装在工作缸11内,缸体12的下端通过定位套15、导套14、螺母16与下支承11c固定连接且与锤杆7形成滑配合与密封,液压滑阀4固定安装在缸体12上,且使其给排液通道13从工作缸11的底端与工作缸内腔A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两用自由锻(模锻)电液锤,其特征在于液压滑阀4的组成包括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斌
申请(专利权)人:孙长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