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的玻璃装配元件,其包括:一个玻璃板组合,该玻璃板组合具有外部的第一玻璃板和外部的第二玻璃板,其中,外部的第一玻璃板在所有侧上以突出面突出于外部的第二玻璃板;一个具有间距保持件的间距件装置,所述间距保持件被设置用于调节这些玻璃板之间的间距;和一个边缘密封装置,该边缘密封装置被设置用于使这些玻璃板之间的中间空间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并且包括轮廓成型的框架,所述框架真空密封地固定在外部的第一玻璃板内侧的突出面上,其中,该玻璃装配元件被设置用于在所述中间空间中形成相对于外部大气压降低的压力,所述框架真空密封地固定在外部的第二玻璃板的外侧上并且在外部的第二玻璃板的侧边缘上形成与所述中间空间连接的抽真空空间;并且设置至少一个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被设置用于穿过所述框架对所述抽真空空间进行抽真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所述玻璃装配元件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I前序部分特征的。还描述了所述玻璃装配元件的应用。
技术介绍
普遍公知的是,利用至少两个玻璃板制造真空隔绝玻璃,所述玻璃板围成一个抽真空的中间空间并且通过确定的间距保持件和环绕的边缘密封装置彼此连接。所述间距保持件在所述玻璃板之间分布在玻璃板的面上,例如均匀的点形光栅的形式布置,彼此间的 距离为20mm至约50mm或更高。中间空间中的真空的产生可通过安置在玻璃板中和/或安置在边缘密封装置上的抽真空装置和/或在真空室中进行。例如,在WO 87/03327 Al中描述了一种具有玻璃板组合的玻璃装配元件,其边缘密封装置包括轮廓成型的框架,真空密 封固定在玻璃板组合的外玻璃板的内侧上。真空的任务是,抑制由于对流和玻璃板之间的气体的热传导引起的热损失。其是决定性的参量,从而利用真空隔绝玻璃可实现高的绝热值。因此对于真空(可实现的压力)的质量、其维持和改善(真空密封度和收气)以及对于用于提供抽真空装置和边缘密封装置的方法提出了高要求。边缘密封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通过边缘密封不仅确保真空密封度,而且必须在不损失功能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接收或补偿在使用构件时出现的机械载荷和热机械载荷以及例如由于热膨胀导致的强制变形。在传统技术的情况下,这种在所有空间方向上起作用的扭曲迄今为止没有得到考虑或者没有以足够的程度予以考虑。特别是通过外部的空气压力和各玻璃板彼此间的不同热膨胀而产生载荷。后者的原因是,各个玻璃板视应用目的而定具有不同的温度。例如当在建筑物中进行玻璃装配时,内部的玻璃板通常具有几乎恒定的温度,而与此相反,外部的玻璃板可具有高得多或低得多的温度。由于玻璃板的例如高达60K和更高的温度差导致不同的热膨胀并且由此导致各玻璃板彼此间的几何尺寸的不同改变,它们必须通过边缘密封装置来补偿,而不会导致真空密封度的损害。在此,在玻璃板彼此间的轻微移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高的机械应力或热机械应力,使得引起玻璃板边缘和/或边缘密封装置的损坏并且由此可导致玻璃装配元件的不可控制的和完全的破坏。在平均约I. 5m的构件几何尺寸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差导致的几何尺寸改变就总是处于约Imm和更高的范围内。但是实际上还可能需要更高的构件尺寸。真空隔绝玻璃在角部区域中具有特别高的敏感性,在角部区域中,在所有方向上出现的热膨胀现象局部地叠加并且由于与此相关的机械应力甚至可导致扭曲或类似现象。在实际中,在传统真空玻璃装配元件上会出现裂纹形式的损坏或破坏并且在整个边缘区域中在不恰当地使用可展伸或玻璃种粘接或结合材料时可出现错位。此外,在传统真空隔绝玻璃的情况下也会沿着玻璃棱边观察到扭曲,其原因例如是局部遮暗、局部冷却或类似现象。这种局部改变或局部作用的载荷分量或力分量可通过功能性的边缘密封装置无损害地接收或补充。在提供绝热的玻璃装配元件时对于方法技术在精度、可靠性和可再现性方面必须满足高要求。由此存在用于制造绝热的玻璃装配元件的方法的兴趣,该方法满足所提出的要求、具有最小的废品率并且同时成本低廉。这种要求通过传统的方法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在下面详细描述传统真空隔绝玻璃的一些缺点以及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公知的真空隔绝玻璃装配的第一缺点是,对于抽真空仅仅存在非常小的容积,所述容积在玻璃板之间构成。对于玻璃板之间例如约50 μ m至300 μ m的典型举例来说,对于容积仅仅得到每平方米约O. 051至O. 31值。相应地,向着被抽真空的中间空间取向的玻璃表面上的内表面非常大,因为公知的真空隔绝玻璃装配具有非常小的(小于O. 5mm—典型地在约O. 025mm至O. 15mm之间)容积表面比。这种特别不利的条件导致在内表面上、在内表面附件的区域中或者在间距保持件中即使以非常小的浓度吸附的或结合的剩余气体分子(例如水、碳氢化合物等)或其他污物通过例如解吸过程或扩散过程或者类似过程释放并且由此导致被抽真空的中间空间中的不期望的压力升高。例如温度升高或辐射就会导致这种剩余气体分子(“可能的泄漏”),它们在通常的应用条件下对于玻璃装配元件始终存在。因为仅仅存在非常小的容积,因此即使释放极其少量的剩余气体分子也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压力升会导致真空隔绝玻璃装配装置的绝热特性显著变差,甚至构件有时在短时间之 后就会完全失效。传统真空隔绝玻璃装配装置的第二缺点在于,对于提供所需的低于KT1Pa至10_3Pa或以下的真空需要几分钟直至有时候几个小时的极其长的抽真空时间,从而使得构件的制造非常昂贵并且有时候甚至对于抽真空设备需要高的技术和经济耗费。在抽真空时,引起高压力下粘性气流向低压力下分子流的过度。当分子碰撞的平均自由路径长度大致等于玻璃板的间距时就会出现分子流。在玻璃板典型的约50 μ m至300 μ m的间距的情况下,所述状况在约几十Pa的压力下就会出现(室温下的空气),但是其长度仍不足以获得特别高的小于O. 8W/(m2K)、特别是小于O. 5W/(m2K)的绝热值。在分子流的范围内,抽吸能力并且从而抽真空时间以特别的程度取决于待抽真空的容腔的几何条件。例如,在该流动范围内,穿过抽真空管的抽吸能力取决于直径的四次幂,因此横截面的稍稍增大就会导致抽真空时间的显著缩短,或者反过来,太小的直径引起显著长的抽真空时间。在传统真空隔绝玻璃装置的情况下,对于抽真空时间的降低存在特别不利的条件。一方面抽真空时间取决于玻璃板之间需抽真空的空间的横截面尺寸。由于玻璃板之间的小间距(小传导值),气体分子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很大程度上通过与玻璃表面的碰撞随机地向着并且最终穿过抽真空装置,以便借助于真空泵泵出。另外的观点在于,实际的抽真空通常局部地要么通过安置在玻璃装配单元的边缘上的抽真空管要么通过安置在玻璃板表面之一上的抽真空管进行。但是,所述抽真空管可在传统的真空隔绝玻璃装配装置的情况下出于设计原因仅仅设有典型地约Imm至约2mm的小直径。所述直径太小以至于不能快速并且从而成本低廉地进行抽真空。虽然原则上可以同时布置多个抽真空管以便由此提高有效横截面积,但是为此需要附加地设置大量技术装置,由此会产生更高的成本。此外需考虑的是,原理抽真空装置的气体分子必须运动经过玻璃板之间的非常窄开口的整个路径,以便然后通过窄的抽真空管泵出。特别是在大规格玻璃装配元件的情况下,这导致泵送时间的进一步上升。即使通过真空隔绝玻璃装配装置在技术上耗费并且昂贵的真空设备也不能补偿所述缺点。虽然所述方法允许通过以下方式缩短抽真空时间,即,分子现在在玻璃装配元件的所有侧上运动到真空室中并且由此可被吸出。但是必须考虑的是,玻璃装配元件在抽真空之前首先必须放进真空设备中并且接着也必须将真空室本身抽真空到良好的至少KT1Pa至10_3Pa的压力,从而使得在此同样产生可比较的并且有时甚至更长的抽真空时间。此外需考虑的是,在所述方法中,玻璃装配元件的真空封闭同样在真空设备中进行。传统真空隔绝玻璃装配元件的第三缺点在于,玻璃板之间的非常小的容积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来接收足够量的收气材料。最终在公知的玻璃装配元件中不能提供足够抽真空的空间,在所述抽真空空间中收气材料例如可通过热蒸发激活,而不会让使用者以受干扰的方式看到蒸发后的材料,这最终会导致玻璃装配元件质量的损害。传统玻璃装配元件的角部区域也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耶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S·耶格尔,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