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U形夹板的屏蔽接线端子,U形夹板具有-第一脚,-第二脚和-基底部分,其中,弹性元件这样布置在第一与第二脚之间,即向受压件施加压力,其中-第一脚具有沿其布置的第一导向装置,且-第二脚具有沿其布置的第二导向装置,其中受压件能运动地支撑在第一与第二导向装置之间,其中这样布置弹性元件在基底部分上的第一端和弹性元件在受压件上第二端,即压力在夹板的与基底部分相对的开放端的方向上取向,屏蔽接线端子还具有布置在受压件上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其中这些侧翼设计用于利用人的手指产生反向于压力的反作用力,从而共同挤压弹性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U形夹板的屏蔽接线端子,所述U形夹板具有第一脚、第二脚与基底部分,其中,弹性元件这样布置在第一脚与第二脚之间,即向受压件施加受压件。
技术介绍
从本专利技术意义上可将屏蔽接线端子理解为一种夹具,通过该夹具可将具有信号线的电缆的电缆屏蔽物夹在屏蔽汇流条上,并因此经过屏蔽接线端子从屏蔽网到屏蔽汇流条实现一种尽可能低阻抗并且低欧姆的触点接通过渡。此类屏蔽接线端子已在欧洲专利文献EP 0334975B1中公开。然而该类已知的屏蔽接线端子的缺点是,将屏蔽端子与屏蔽汇流条连接时需要高昂的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接线端子,其可以简化具有屏蔽网的电缆在屏蔽汇流条上的安装。对于开头所述的屏蔽接线端子,该目的由此实现,即第一脚具有沿第一脚布置的第一导向装置,第二脚具有沿第二脚布置的第二导向装置,其中,受压件能运动地支撑在第一与第二导向装置之间,其中,这样布置弹性元件在基底上的第一端以及弹性元件在受压件上的第二端,即压力在夹板的与基底相对的开放端的方向上取向,屏蔽接线端子还具有布置在受压件上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其中这些侧翼设计用于利用人的手指产生反向于压力的反作用力,从而共同挤压所述弹性元件。此处可将力理解为具有方向和大小的矢量,当在此根据专利技术的意义提及关于力的方向,鉴于力是一种矢量,因此这是所提到的力的方向分量。这种屏蔽接线端子的优点在于,被滑动支撑受压件位于U形夹板中,通过例如具有弹簧的弹性元件以恒定力向下按压,其中,通过夹板的U形设计可使一根或者多根屏蔽网暴露的电缆嵌入通过U形构成的空间中。此时弹性元件负责使具有其屏蔽网的电缆经过受压件在开放端的方向上被挤压,其中,在屏蔽汇流条上进行夹紧时,该屏蔽汇流条布置在开放端。不同于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屏蔽接线端子,对于这种屏蔽接线端子通过两个也可以被称为把手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凭单手操作就可产生施加于弹性元件上的反作用力,因此被嵌入的电缆可以位于由U形构成的空间中并且同时可以安装屏蔽接线端子,并且在释放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后,压力这样作用于受压件,即将电缆夹紧。以有利的方式将侧翼布置在由U形夹板形成的通孔中。对于简化屏蔽接线端子在屏蔽汇流条上的安装有利的是,在脚上,在夹板的、与基底部分相对设置的开放端上布置各一个与压力成直角的臂,并且这样布置臂,即在夹板的开放端与臂的纵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屏蔽汇流条的间隙。通过单手回拉弹性元件可以形成该间隙,并且可以因此通过将屏蔽接线端子推至屏蔽汇流条上来容纳屏蔽汇流条,其中,这一操作可以通过三指操作来进,其中拇指按压在基底部分上,食指夹住(greift)—个侧翼,同时中指夹住另一侧翼。为了防止屏蔽汇流条上的臂滑落,在臂的端部上布置有支撑体。 在有利的设计中,将两个平行导向的弹簧的设计用于弹性元件。进一步优选的设计变体是,将受压件设计为具有T形元件的板件,并且将T形元件被导入设计为纵槽的导向装置中。对于制造此类屏蔽接线端子有利的 是,将受压件、侧翼以及T形元件设计为彼此相连接的板件。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屏蔽接线端子一个实施例,在此示出图I是屏蔽接线端子的三维透视图,和图2是从图I中已知的、带有所示出屏蔽汇流条的屏蔽接线端子。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屏蔽接线端子I具有U形夹板10,该U形夹板具有第一脚11、第二脚12和基底部分13。弹性元件3、尤其是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2,确保产生压力F。弹性元件3这样布置在第一脚11与第二脚12之间,即向受压件2施加压力F。第一脚11具有沿第一脚11布置的第一导向装置21,且第二脚12具有沿第二脚12布置的第二导向装置22,其中,导向装置21,22作为纵槽布置在脚11,12中。具有布置在受压件2上的第一 T形元件71和第二 T形元件72的受压件2滑动地支撑在这些纵槽中,从而防止其滑落。弹性元件3的第一端3a布置在基底部分13的内侧上,弹性元件3的第二端3b布置在受压件2的内侧上,其中该布置使得压力F在夹板10与基底部分13相对的开放端的方向上取向。第一侧翼31与第二侧翼32被布置在通过U形夹板10构成的通孔30中。为了简化在屏蔽汇流条上的推开、插入或者卡夹,在U夹板10的、与基底部分13相对设置的开放端14上布置有与压力F成直角的第一臂41与第二臂42。在此,这样设计第一臂41以及第二臂42,即在夹板10的开放端14与第一臂41的第一纵侧面41a和第二臂42的第二纵侧面42a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屏蔽汇流条51的间隙50。为了象征性地说明反作用力G的产生,设想用一只手完成对屏蔽接线端子I的单手操作。在这一操作中,拇指从上方按压在屏蔽接线端子I上,这样拇指便位于基底部分13上,且食指从下方夹住第一侧翼31,手的中指在此从下方夹住第二侧翼32,并且通过拇指的按压或通过两指(中指与食指)的拉动使弹性元件3通过反作用力G反向于其压力F运动,并且因此可以形成间隙50。根据图2,所示出的是安装在屏蔽汇流条51上的屏蔽接线端子I。该屏蔽接线端子I的所有细节部分及特征均与图I中的屏蔽接线端子I相符,只不过在透视图中屏蔽接线端子I被翻转了 90°。根据图2,示意图中仍未示出导入屏蔽接线端子I中的电缆,但是当通过第一侧翼31与第二侧翼32利用按压基底部分13产生反作用力G时,受压件2便会向上移动,并且电缆和其屏蔽层便可插入受压件2与屏蔽汇流条51之间,通过释放第一侧翼31和第二侧翼32,压力F将受压件2压到电缆的屏蔽层上,电缆因而被可靠地夹紧。权利要求1.ー种具有U形夹板(10)的屏蔽接线端子(I),所述U形夹板(10)具有 -第一脚(11), -第二脚(12)和 -基底部分(13), 其中,弾性元件这样布置在所述第一脚(11)与所述第二脚(12)之间,即向受压件(2)施加压カ(F), 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脚(11)具有沿所述第一脚(11)布置的第一导向装置(21 ),和 -所述第二脚(12)具有沿所述第二脚(12)布置的第二导向装置(22), 其中,所述受压件(2)能运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与第二导向装置(21,22)之间,其中这样布置所述弹性元件(3)在所述基底部分(13)上的第一端(3a)和所述弹性元件(3)在所述受压件(2)上的第二端(3b),即压カ(F)在所述夹板(10)的与所述基底部分(13)相対的开放端(14)的方向上取向, 所述屏蔽接线端子还具有布置在所述受压件(2)上的第一侧翼(31)和第二侧翼(32),其中这些侧翼(31,32)设计用于利用人的手指产生反向于压カ(F)的反作用力(G),从而共同挤压所述弹性元件(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屏蔽接线端子(1),其中所述侧翼(31,32)布置在由所述U形夹板(10)形成的通孔(30)中。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屏蔽接线端子(I),其中在所述脚(11,12)上,在所述夹板(10)的、与所述基底部分(13)相对设置的开放端(14)上布置各一个与所述压カ(F)成直角的臂(41,42),并且这样设计所述臂(41,42),即在所述夹板(10)的开放端(14)与所述臂(41,42)的纵侧面(41a,42a)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屏蔽汇流条(51)的间隙(5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接线端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U形夹板(10)的屏蔽接线端子(1),所述U形夹板(10)具有?第一脚(11),?第二脚(12)和?基底部分(13),其中,弹性元件这样布置在所述第一脚(11)与所述第二脚(12)之间,即向受压件(2)施加压力(F),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11)具有沿所述第一脚(11)布置的第一导向装置(21),和?所述第二脚(12)具有沿所述第二脚(12)布置的第二导向装置(22),其中,所述受压件(2)能运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与第二导向装置(21,22)之间,其中这样布置所述弹性元件(3)在所述基底部分(13)上的第一端(3a)和所述弹性元件(3)在所述受压件(2)上的第二端(3b),即压力(F)在所述夹板(10)的与所述基底部分(13)相对的开放端(14)的方向上取向,所述屏蔽接线端子还具有布置在所述受压件(2)上的第一侧翼(31)和第二侧翼(32),其中这些侧翼(31,32)设计用于利用人的手指产生反向于压力(F)的反作用力(G),从而共同挤压所述弹性元件(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纳迪杰·德雷赫曼,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