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及衬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281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引起的集电体及与该集电体连接的电极体的破损的蓄电元件及用于该蓄电元件的衬垫。该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及负极板;一对集电体,分别具有连接部,分别通过该连接部与正极板及负极板中所对应的极板连接;外壳,其收纳电极体及一对集电体,在该外壳内,电极体由一对集电体支承;间隔保持部,其通过与一对集电体各自的比连接部更靠前端侧的部位卡合,来保持一对集电体的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充放电的蓄电元件及用于该蓄电元件的衬垫。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通过固定于外壳的集电体将电极体支承于外壳内的结构的蓄电元件及用于该蓄电元件的衬垫。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各种设备的电源,采用能够充放电的蓄电元件。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一对集电体,其与该电极体电连接;外壳,其收纳电极体及一对集电体;一对外部端子,其配置于该外壳的外部。电极体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隔板、和将该隔板夹于之间重合的正极板及负极板。正极板及负极板以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发生错位的状态配置。由此,在第一方向上的电极体 的一端部形成有只层叠有正极板的正极导线部。与此相对,在第一方向上的电极体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只层叠有负极板的负极导线部。集电体具备第一连接部,其与电极体的正极导线部或负极导线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其从该第一连接部延伸出,以固定于外壳的状态与外部端子连接。由此,电极体的正极板和外部端子能够经由集电体导通,电极体的负极板和外部端子能够经由集电体导通(专利文献I)。但是,蓄电元件有时作为驱动时产生振动的设备(例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电动汽车(EV)、电动摩托车、航空器、船舶等各种设备)的电源而被搭载。在这种设备搭载有上述结构的蓄电元件的情况下,可能由于设备的振动引起集电体或电极体破损。具体而言,电极体呈悬挂在固定于外壳的一对集电体上的状态。因此,电极体由于设备的振动而与集电体一起在外壳内摆动。随着摆动,在集电体的第二连接部或该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边界附近反复产生弯曲应力(弯曲作用)。因此,集电体可能产生疲劳破坏(断裂)。另外,如上所述,若电极体与集电体一起摆动,则电极体和集电体的第一连接部的配置相对变化。因此,也可能产生电极体和集电体的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部分扭曲,由于该连接部分引起正极板或负极板破损。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1 — 142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相关的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引起的集电体及与该集电体连接的电极体的破损的蓄电元件及用于该蓄电元件的衬垫。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一对集电体,其分别具有连接部,分别通过该连接部与正极板及负极板中所对应的极板连接;外壳,其收纳电极体及一对集电体,在该外壳内,电极体由一对集电体支承;间隔保持部,其通过与一对集电体各自的比连接部更靠前端侧的部位卡合,来保持一对集电体的间隔。 根据所述结构,一对集电体的前端侧的部位间的间隔通过间隔保持部保持恒定或大致恒定。即,通过间隔保持部限制各个集电体的前端侧的部位向内侧(朝向对象集电体的方向,即,压缩电极体的方向)发生位移。因此,通过间隔保持部维持集电体和电极体的相对配置。由此,即使蓄电元件配置于振动环境下,集电体及电极体振动(摆动),也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弓I起的集电体及与该集电体连接的电极体的破损。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的一种形态,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间隔保持部是在外壳内连结一对集电体的衬垫。根据所述结构,一对集电体的前端侧的部位间的间隔通过衬垫保持恒定或大致恒定。即,通过衬垫限制各个集电体的前端侧的部位向内侧(朝向对象集电体的方向,即,压缩电极体的方向)发生位移。因此,通过衬垫维持集电体和电极体的相对配置。由此,即使蓄电元件配置于振动环境下,集电体及电极体振动(摆动),也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引起的集电体及与该集电体连接的电极体的破损。该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衬垫与外壳的内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根据所述结构,连结一对集电体的衬垫与外壳的内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弓I起的集电体及与该集电体连接的电极体的破损。另外,该情况下,可以米用如下结构衬垫撑在外壳内,且固定于外壳内。根据所述结构,连结一对集电体的衬垫有效地固定于外壳内。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弓I起的集电体及与该集电体连接的电极体的破损。 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的其它形态,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衬垫具有挠性,全长延伸到通过挠曲能够撑在外壳内的程度,且固定于外壳内。根据所述结构,通过连结一对集电体的衬垫的挠曲,全长延伸。由此,与通常状态的情况相比,在使衬垫挠曲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衬垫支撑于外壳的内表面的力。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的其它形态,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衬垫具有中央部比两端部凸的形状,通过中央部由外壳的内面支承,且两端部从一对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根据所述结构,衬垫通过从该衬垫连结的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由此,作为用于使衬垫挠曲的部件,可以利用集电体。另外,中央部是指两端部之间的任意位置的广义概念。因此,最凸出的部位也可以是与衬垫的中间点相比偏向两端部的任一侧的位置。该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外壳具有电极体、一对集电体及衬垫插入的开口部;以及与该开口部相对的底部,衬垫具有中央部比两端部凸的形状,通过中央部由底部支承,且两端部从从开口部插入的一对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根据所述结构,衬垫通过从从外壳的开口部插入的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由此,在未插入集电体的状态下,衬垫的全长未延伸。因此,能够顺利地将衬垫插入夕卜壳。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的另外的其它形态,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衬垫具有中央部比两端部凸的形状,通过两端部由外壳的内表面支承,且中央部从一对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根据所述结构,衬垫通过从该衬垫连结的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例如,衬垫经由电极体从集电体受力的情况,即,通过电极体对衬垫施加力来使衬垫发生挠曲的情况下,作为用于使衬垫挠曲的部件,可以利用原本收纳于外壳内的电极体。该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外壳具有电极体、一对集电体及衬垫插入的开口部;以及与该开口部相对的底部,衬垫具有中央部比两端部凹的形状,通过两端部由底部支承,且中央部从从开口部插入的一对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根据所述结构,衬垫通过从从外壳的开口部插入的集电体直接或间接受力而发生挠曲。例如,衬垫经由电极体从集电体受力的情况,即,通过电极体对衬垫施加力来使衬垫发生挠曲的情况下,衬垫通过从从外壳的开口部插入的电极体受力而发生挠曲。由此,在未插入电极体的状态下,衬垫的全长未延伸。因此,能够顺利地将衬垫插入外壳。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的其它形态,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衬垫具备一对结合部,其分别与集电体的前端部结合;桥梁部,其连接该一对结合部,该桥梁部具有挠性。根据所述结构,集电体的前端部的振动的振幅最大,越是与集电体的前端部侧连接的极板越容易发生破损。但是,衬垫中,连接与一对集电体的前端部结合的一对结合部间的桥梁部通过挠曲,其全长延伸。由此,保持一对集电体的前端部的间隔恒定,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引起的集电体及与该集电体连接的电极体的破损。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的其它形态,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衬垫具有一对结合部,该一对结合部分别与一对集电体中所对应的集电体结合,一对结合部中而的至少一个结合部具有变形部,该变形部通过与集电体的协同动作而鼓出,衬垫通过变形部的鼓出而撑在外壳内,且固定于外壳内。根据所述结构,连结一对集电体的衬垫通过该衬垫所具有的变形部的鼓出而固定于外壳内。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的影响引起的集电体及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一对集电体,其分别具有连接部,分别通过该连接部与所述正极板及所述负极板中所对应的极板连接;外壳,其收纳所述电极体及所述一对集电体,在该外壳内,所述电极体由所述一对集电体支承;间隔保持部,其通过与所述一对集电体各自的比所述连接部更靠前端侧的部位卡合,来保持所述一对集电体的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绳伸之殿西雅光岸本知德吉竹伸介奥野泰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