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223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55
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散热模组结构,包含:一基座、一热管,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槽部并互相连通;该热管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凹槽内;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之结构不仅可令热管直接接触热源更可不需透过焊接等其他接合方式直接与基座结合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尤指一种散热元件透过相互配合组装取代传统以焊接作为结合方式的。
技术介绍
现行散热装置及散热模组系透过多个散热元件相互搭配组装所组成,该等散热元件系为热管、散热器、散热基座等元件,该等散热元件彼此搭配结合主要系透过焊接加以固定,但针对以铝材质所制成之散热元件若要进行焊接作业,则不仅需要以特种焊接工作之方式进行焊接外,其加工成本亦相对增加。 另者,亦有业者以螺丝等固定元件对该等散热元件进行结合固定,但固定元件仅能针对部分散热元件进行螺锁固定(如散热鳍片组与散热基座),针对热管则无法直接透过螺锁之方式进行固定。再者,公知技术系于该散热基座开设一孔洞或一沟槽将该热管穿设于该散热基座之孔洞或该沟槽,令该热管与该散热基座得以结合,此一结合方式虽解决前述焊接及螺锁固定方式之问题,但热管系透过散热基座间接传导热量,两者间容易因具有间隙而产生热阻现象之发生,故导致导热效率不佳。公知技术散热元件之固定方式系无法适用于各式散热元件之组合,故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I.成本较高;2.不适用各式散热元件;3.导热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增加散热元件间组合之弹性的散热模组结构。本专利技术之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增加导热效率的散热模组结构。本专利技术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增加散热元件间组合之弹性及增加导热效率的散热模组结构制造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散热模组结构,系包含一基座、至少一热管;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凹设有一第一槽部,所述第一凹槽连通该第一槽部。该热管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并该热管对应设置于前述第一凹槽内。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制造方法,系包含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热管及一具有至少一凹槽之基座及一板体;将前述热管对应设置于该基座之凹槽内;于该基座设置该凹槽之相反一侧,以机械加工开设一槽部,令该槽部连通前述热管。具体而言,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模组结构中,还具有一板体,所述板体对应贴设于前述基座之第二侧。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中,还具有至少ー组合部,该组合部具有一受接槽及ー凸体,该受接槽设于该基座之第二侧,该凸体设于该板体对应该第二侧之ー侧,并该凸体与该受接槽对应卡固。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中,还具有至少ー组合部,该组合部具有一受接槽及ー凸体,该受接槽设于该板体对应该第二侧之ー侧,该凸体设于该基座之第二侧,并该凸体与该受接槽对应卡固。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中,所述板体四隅设有至少一孔洞。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中,所述基座还具有一第一延伸端及一第二延伸端及一第三延伸端及一第四延伸端,所述第一、ニ、三、四延伸端分别具有至少一孔洞。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中,所述第一凹槽更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所述开放侧之宽度小于该封闭侧之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案,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之制造方法中,包含下列步骤提供至少ー热管及一具有至少ー凹槽之基座;将前述热管对应设置于该基座之凹槽内;于该基座设置该凹槽之相反ー侧,以机械加工开设ー槽部,令该槽部连通前述热管。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之制造方法中,所述机械加工系为铣销加工及刨销加工其中任一。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之制造方法中,将前述热管对应设置于该基座之凹槽内此一歩骤后还包含ー步骤,提供一板体对应盖合前述凹槽,并同时封闭该热管。通过本专利技术之,系可增加散热模组之热传效率,并且提升散热元件间之组设弹性。附图说明图I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二实施例之侧视图;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三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5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6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四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7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8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五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9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六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10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七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11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步骤流程图;图12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步骤流程图;图13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应用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散热模组结构I基座11第一侧111第二侧112第一凹槽113开放侧1131 封闭侧1132第一槽部114第一延伸端115第二延伸端116第三延伸端117第四延伸端118孔洞119热管12第一侧面121第二侧面122板体13孔洞131组合部14受接槽141凸体142锁固元件2基板3热源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參阅图I、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散热模组结构1,系包含一基座11、至少ー热管12 ;所述基座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及至少ー第一凹槽113,所述第一侧111凹设有ー第一槽部114,所述第一凹槽113连通该第一槽部114。所述热管12具有一第一侧面121及一第二侧面122,并该热管12对应设置于前述第一凹槽113内,并该第一侧面121切齐该第一凹槽113之底部。请參阅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二实施例之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系为本实施例之第一凹槽113系更具有一开放侧1131及一封闭侧1132,所述开放侧1131之宽度小于该封闭侧1132之宽度。请参阅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三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系为本实施例之基座11更具有一第一延伸端115及一第二延伸端116及一第三延伸端117及一第四延伸端118,所述第一、二、三、四延伸端115、116、117、118分别具有至少一孔洞119。请参阅图5、图6,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系为本实施例更具有一板体13,所述板体13对应贴设于前述基座11之第二侧112。请参阅图、图8,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四实施例不同处系为本实施例之板体13之四隅设有至少一孔洞131,所述孔洞131系 可透过与一锁固兀件2与一基板3固定。请参阅图9,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六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四实施例不同处系为本实施例之散热模组结构I更具有至少一组合部14,该组合部14具有一受接槽141及一凸体142,该受接槽141设于该基座11之第二侧112,该凸体142设于该板体13对应该第二侧112之一侧,并该凸体142与该受接槽141对应卡固。请参阅图10,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散热模组结构第七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凹设有一第一槽部,所述第一凹槽连通该第一槽部;至少一热管,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并该热管对应设置于前述第一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俊铭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